東漢末年,諸侯混戰(zhàn),這是一個時勢造英雄的大亂世,涌現(xiàn)了太多的英雄,其中諸葛亮就是最耀眼的一顆星了。他雖然是一個文臣,擔(dān)任劉備的軍師,卻能文能武,軍事指揮才能了得,幫助劉備打了太多的勝仗了,是劉備建立蜀漢基業(yè)的大功臣。然而,在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北伐卻是屢戰(zhàn)屢敗,最后在遺憾中去世。那么,為什么諸葛亮北伐屢戰(zhàn)屢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高光時刻
諸葛亮本是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陽。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確實有大才,先是在赤壁斗智,舌戰(zhàn)群儒,促使孫劉聯(lián)盟,共同抵抗曹操大軍?;饸⒊啾?,孫劉聯(lián)軍大敗曹軍。隨后,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平定荊南四郡,并且取得益州,至此劉備終于有了屬于自己地盤和軍隊,三國鼎立的局面徹底形成。
隨后,劉備與曹操對戰(zhàn),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zhàn)的勝利,劉備自稱漢中王。至此,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完全實現(xiàn)了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制定的“跨有荊、益”的戰(zhàn)略目標。這時候的蜀漢可以說最強大的時候,有關(guān)羽、張飛、趙云等猛將,真可謂兵強馬壯。
關(guān)羽率先帶兵攻打襄陽,大敗曹軍,一時間威震華夏。然而,東吳的呂蒙偷襲荊州,關(guān)羽腹背受敵,最后敗走麥城。隨后,劉備為關(guān)羽報仇,發(fā)兵攻打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逃。劉備在白帝城托孤,輔佐劉禪。由于劉禪年幼,一切軍政大事都由諸葛亮決斷。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穩(wěn)定了蜀漢的地盤,并且獲得了大量的資源,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經(jīng)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chǔ)。
屢戰(zhàn)屢敗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諸葛亮趁機決定出師北伐。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tǒng)一中原,從228年至234年先后兵出漢中,五次北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為馬謖失街亭而不得不無功而返。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大軍圍困陳倉20多天,因為糧盡退而不得不退軍。第三次北伐,算是小勝,占武都、陰平二郡,最后因為郭淮大軍防守嚴密,不得不再次退軍。第四次北伐,這次蜀軍一路上蠻順利的,蜀軍包圍祁山,在快要勝利的時候,但由于李嚴運糧不繼,蜀軍糧盡也不得不退軍,無功而返。第五次北伐,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峙,被直接耗死了,蜀軍退回漢中,至此諸葛北伐結(jié)束。
諸葛亮在北伐之前的作戰(zhàn)中,真可謂神機妙算,百戰(zhàn)百勝,然而五次北伐的表現(xiàn)卻是差強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因素:一是蜀漢實力不行。在三國之中,曹魏最為強大,而蜀漢最弱,再加上蜀漢道路不好,運糧不便,多次都因為糧盡而不得不退軍;二是諸葛亮遇到了宿敵司馬懿,兩人斗得難解難分,最后司馬懿利用拖字訣,直接耗死了諸葛亮;三是蜀漢君臣并非一心。劉禪并非是明君,不像他老爸劉備那樣信任諸葛亮,配合諸葛亮,而是在后面拖后腿,李嚴在運糧這件大事上使絆子,多少都有劉禪縱容的成分。
結(jié)語
諸葛亮北伐之所以屢戰(zhàn)屢敗,并非是他江郎才盡,也并非全部是因蜀漢太弱,對手太強,更重要的是劉禪太過于無能,不能守好后方,給予諸葛亮最大的支持,全力北伐。之后,滅蜀之戰(zhàn)中,劉禪更是將自己的軟弱無能發(fā)揮地淋漓盡致,大軍壓境,直接投降,人家姜維還會假意投降,企圖東山再起,最后以身殉國。而劉禪只會樂不思蜀,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傻呢?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遇到劉禪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可憐了諸葛亮的一片赤膽忠心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