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的不 可 復 制性在于他突破了職業(yè)畫家和文人繪畫在社會和藝術方面的明確界限,兼取二者之長,不論以文人畫家或是職業(yè)畫家的標準來衡量,他的作品都毫不遜色,甚至在兩者之上。
唐寅功名無望,婚姻也在此時出現(xiàn)了變故。他的第 一位夫人徐氏,為人極為勢力。嫁給唐寅是看他家境不錯,還有才華,前途大好。徐氏萬萬沒料到,唐寅家道中落,現(xiàn)在連功名仕途也沒有希望了,一甩手便帶著細軟回了娘家。后來,唐寅在一家青樓中認識了沈九娘。他們二人惺惺相惜,沈九娘為了使唐寅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繪畫環(huán)境,她把自己的梳妝閣收拾干凈,好讓唐寅靜心作畫。唐寅每每作畫的時候,九娘都會陪伴在他身邊,為他洗硯,調(diào)色,鋪紙。兩個人日久生情,結成了夫妻。
一直以為唐寅是個才華橫溢,妻妾成群,天天與才子佳人們飲酒作詩的才子。然而看過真正的歷史才知道唐寅悲慘的命運實在讓人心疼。在印象中,唐寅家境富裕,一副公子哥的形象。其實真正的唐寅,確實是生在一個商賈之家,但生活條件只能算是小康的水平。因為他的天賦,和自身的努力,唐寅在詩文書畫,等方面,都非常的出色。
為了生計的需要,唐寅還應人所求,描繪過大量的色 情畫之類的春宮圖。另外,唐寅在山水畫方面造詣很高。但唐寅是院派這種風格正統(tǒng)的畫法,而不是沈周、文徵明那種文人畫風格,是有特定原因的。唐寅的花鳥作品不多,但不可不提。他擅長水墨寫意花鳥,墨韻明凈、意境高雅。其所繪《雨竹圖》扇面(上海博物館藏),以濃墨繪近竹,淡墨繪遠竹,筆墨淋漓,氣韻酣暢。這種風格的花鳥畫,無論從題材還是畫法來看,也都是適應社會大眾喜好的需要。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筑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也產(chǎn)生于此。唐寅坎坷一生,貧困凄苦,享年五十四歲。
記載和存世作品,唐寅曾泛學趙孟頫、李邕、顏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時期呈不同側重,從而形成不斷變化的階段面貌。大體上說,其書風變化可分為四個時期。第 一時期是30歲以前,他居住家鄉(xiāng)蘇州,與同年齡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響,故兩人書畫均很接近,唐寅20余歲所繪《黃茅渚小景圖卷》(上海博物館藏),湖石、平坡、樹叢均極似文氏細筆;書法亦俱從趙孟頫入手,均結體端麗,用筆秀潤,唐寅的《高人深隱圖》上款字,就極似文征明。第 二時期是30歲至36歲,唐寅科場被黜,妻子離異,無奈藉詩文、書畫謀生,其時書法上追唐人,力求規(guī)范,尤宗尚顏真卿的楷書,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于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并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歲時的《落花詩冊》。第三時期是37歲至45歲,唐寅正值壯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專心從事自 由自在的詩文書畫創(chuàng)作,生活自得,創(chuàng)作也達到頂峰。其時書法重又歸返趙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風貌,以結體俊美婉媚、用筆娟秀流轉的趙體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長的字姿、有力的筆法和生動的布勢,于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這類風格作品甚多,如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歲的《七言律詩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30余歲的《山路松聲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和《行書三絕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趙孟頫與李邕相融合的面貌。第四時期是46歲至54歲去世,已屬唐寅晚年,自45歲從江西寧王處裝瘋逃回,他進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為也更頹放,書法亦變?yōu)槁室?,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勢的書風,用筆迅捷而勁健,沉著而痛快,八面出鋒,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韻味;同時又融諸家筆法于一體,使結體、用筆均富于變化,并達到了揮灑自如、神機流走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歲以后作的《西洲話舊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看泉聽風圖軸》(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題等。
只是到了唐寅25歲的時候,父親去世,而在此后的一兩年之內(nèi),他的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也相繼病故。家中突然發(fā)生這樣的變故,也讓唐寅難以承受,頭上已經(jīng)有了白發(fā)。后來在好友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的規(guī)勸下,唐寅振作精神,潛心讀書,29歲時,他赴南京參加鄉(xiāng)試,獲中第 一名——解元,次年上京趕考,卻因好友徐經(jīng)考試作弊,受到牽連入獄。之后唐寅回到了蘇州,自治仕途無望,便靠賣畫為生,也是在那個時候,創(chuàng)作出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篇《桃花庵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