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學習什么是清熱燥濕藥,掌握黃芩、黃連、黃柏的功效特點及臨床應用。
前幾天我們學習的夏枯草、決明子、梔子、石膏等等都是清熱瀉火藥,今天我們學習清熱燥濕藥。
清熱燥濕藥
清熱燥濕藥就是以清熱燥濕為主要功效,主要治療濕熱病證的藥物。清熱燥濕藥性味很簡單,就是苦寒,大家要復習中診中學過的濕熱病證臨床表現(xiàn),比如說頭身重痛,肢體困倦,口渴不欲飲,舌苔比較厚膩。
腸胃濕熱:濕熱內(nèi)蘊的部位不同,出現(xiàn)的病證也是不同的,濕熱蘊結于腸道最常見的是瀉痢,尤其是濕熱痢疾;濕熱蘊結在脾胃,可引起腹脹,痞滿。
肝膽濕熱:出現(xiàn)濕熱黃疸,中醫(yī)認為黃疸是濕熱熏蒸肝膽,膽汁外溢于肌膚而出現(xiàn)的皮膚發(fā)黃、爪甲發(fā)黃、眼的鞏膜發(fā)黃,就是黃疸。
膀胱濕熱:就是淋證,以小便黃赤短少,淋漓澀痛為主要表現(xiàn),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尿路感染、腎盂腎炎、膀胱炎等。
濕熱所致:還有皮膚的濕疹、濕瘡、濕痹、關節(jié)紅腫疼痛等等。清熱燥濕藥還可以治療臟腑火熱證。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黃芩,黃連還有黃柏。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它的根生長的時間比較久一些,尤其是根的上部,中心的部分很容易腐爛,空的只有外面這種一般叫做枯芩。
黃連也以根莖來入藥,它的根莖及根枝連在一起,把須根去掉之后非常像雞爪,叫做雞爪黃連。
黃柏是蕓香科植物喬木植物黃皮樹,或者是黃檗的干燥根皮。
在中藥界習慣上這把三個功效、性能很相近的藥統(tǒng)稱為三黃,常相須為用。為了方便對這三個藥進行比較,我們在介紹性能,功效主治的時候就一并進行介紹。
共性一:清熱燥濕
黃芩、黃連、黃柏既能夠清熱燥濕,又能夠清熱瀉火,還能夠清熱解毒,綜合在一起就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第一,三者均可清熱燥濕,廣泛用于治療多種濕熱病證,濕熱引發(fā)的具體病證我就不再一一贅述,在清熱藥概述部分已經(jīng)介紹。但是這三味清熱燥濕藥,每一味藥最適合治療的濕熱病證又是有所不同的,應當加以區(qū)別。
黃芩更適合治療濕溫病,為什么呢?因為濕溫病本身就是一個溫熱病,它的病變部位主要在中、上焦,而黃芩主要的部位也是在中、上焦。
黃芩
尤其是肺部,更主要的原因是黃芩能夠退壯熱,溫熱病的患者都有明顯的體溫升高,而黃芩擅長退熱,故優(yōu)于黃連和黃柏,治療濕溫、發(fā)熱、脘痞、苔膩,常常配伍白豆蔻等。
黃連的重點在胃腸,尤其是大腸濕熱,是治療泄痢之首選藥,古人稱黃連為“治痢之最”,最常配伍的藥物是木香,代表方劑是香連丸,因為痢疾有里急后重,里急后重就是想排便又不通暢,是一種很難受的下墜的緊迫感,主要是因為大腸的氣滯,可以加木香行氣導滯,有利于緩解里急后重的癥狀。
而黃柏偏于下焦,主要用于下焦的病證,比如說黃疸、帶下以及體表的瘡疹,或者是濕熱痹證。
共性二:清熱泄火
三者都能夠清熱泄火,可以用于溫熱病的氣分熱證,也可以治療臟腑熱證。
其中黃芩清氣分熱的作用最好,因為氣分熱主要是在中、上焦,尤其與肺的關系很密切,黃芩的作用部位在肺,而且還能夠退壯熱。
在治療臟腑熱證方面,黃芩長于清上焦之熱,尤其是清肺熱,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可以單用。從《傷寒論》六經(jīng)辨證的角度來說,黃芩還長于清少陽熱,所以熱在少陽,寒熱往來,常常和柴胡配伍以和解少陽,代表方劑就是小柴胡湯。
黃連長于清中焦之熱,尤其是清心、胃之熱,可以治療心火內(nèi)擾導致的心煩失眠,常常配伍朱砂,代表方劑是朱砂安神丸;
治療胃火上炎導致的口舌生瘡、牙痛,常配伍升麻等,代表方劑是清胃散;
治療肝火犯胃導致的胃熱嘔吐,常配伍吳茱萸,代表方劑是左金丸。
而黃柏長于清下焦之熱,主要是退虛熱,和清熱瀉火藥中的知母常相須為用,治療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遺精,代表方劑是知柏地黃丸。
共性三:清熱解毒
這三味藥都能夠治療熱毒導致的瘡瘍腫毒,其中黃連的力量最強。
除此之外,黃芩還可以涼血止血、安胎,治療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病證和血熱導致的胎動不安。
三黃都是比較典型的苦寒藥,所以有的時候要炮制:
比如說黃芩用酒來炒,就會降低它的苦寒性質(zhì),尤其是炒了以后,酒可引藥上行,能更好地作用于上焦,所以說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熱多酒制。
黃芩
而黃連用酒來炒,可以降低它的苦寒性質(zhì),有的用姜汁來炒,可以增強其清胃止嘔之功。
黃連
黃柏常常用鹽來炒,因為鹽長于入腎,用來退虛火。
黃柏
希望大家能區(qū)分并掌握黃芩、黃連、黃柏這三味清熱燥濕藥的特點及功效應用,切莫混淆。
一起發(fā)現(xiàn)中醫(yī)奇妙,讓中醫(yī)更貼近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