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征稿啟事
稿件要求:
1、要求原創(chuàng)首發(fā),體裁不限(作者在任何網(wǎng)絡媒體上發(fā)過的,請全部刪除后再投)。投稿郵箱:qjmtig@163.com
2、稿件內(nèi)請注明作者名(真實姓名、筆名、網(wǎng)名可以任選,作為發(fā)表時的署名),并附作者微信號、電話等,同時提供作者簡介、生活照。投稿后請主動添加主編微信:qjmtig,并告知作者名。投稿2周內(nèi)未采用可自行處理。
3、稿費由讀者贊賞決定,贊賞總金額的一半作為稿費,于作品發(fā)表后15日內(nèi)一次性發(fā)給作者并提供贊賞截圖,另一半用于作品推廣、平臺維護及運營。稿費將通過微信紅包或微信轉(zhuǎn)賬發(fā)給作者,因平臺工作量大,稿費低于10元恕不發(fā)放,用作平臺維護,作者可以要求查看贊賞截圖,做到贊賞明細公開。
4、用稿原則及稿費激勵措施:平臺用稿不唯名家,不薄新人;尊重性情,尊重才華;水平高,一定用;水平差,堅決不用。優(yōu)稿優(yōu)酬,激勵進步,反對低水平的重復。以稿費發(fā)放日截圖為準,閱讀量低于500的稿件,稿費為贊賞金額的一半;閱讀量500﹢,稿費為贊賞金額的55﹪;閱讀量1000﹢,稿費為贊賞金額的60﹪。
5、所有投稿的作品,均視為默認以上投稿要求及稿費規(guī)則,不認同者請勿投稿。
(輕點以上音頻,同步收聽,朗誦:周德清)
作者▌嚴鷹
《露珠》是我們青春里的一個夢,這個夢是與一所大學和一個地名連在一起的。這所大學叫做吉安師專,這個地名我們稱之為河東。
那是1982年國慶節(jié)期間,耳邊又響起一年前初入校時經(jīng)常聽到的《花兒與少年》歡快的旋律,令我沉醉。那天中午,我在當時惟一的教學樓二樓80級中文科的走廊墻報上看到了徐明的一首詩,讓我驚喜。以前我早就聽說他是一個才子,還很會唱歌,是一個男高音。我在高二復讀文科那年,受了當時已招進了神秘的七一二廠的顏溶的影響,狂熱地愛上了詩歌,也在《井岡山花》上有所發(fā)表。所以我心中涌動了結(jié)識徐明的念頭。好像是在次日晚,徐明班上舉辦國慶聯(lián)歡晚會,我擠在窗戶外觀看,再一次聽到了徐明高亢激昂、蕩氣回腸的歌聲。我托人把已表演完節(jié)目的徐明叫出來。誰知他也知道我的一些情況,我們激動地談論著詩,突然徐明提議不如我們組建一個詩社吧,我們說干就干,第二天就有郭白云、李珺、劉利峰加盟進來。后又同徐明到各班去看墻報,看能否發(fā)現(xiàn)新的詩友,就這樣發(fā)現(xiàn)了新入校不久的段皓。我們幾個激動不已,在教學樓前的草地上商議詩社取名為“夜露”,并利用周末全體到河西拜會了當時地區(qū)文聯(lián)的陳益清老師。在陳益清老師的建議下,改名為“露珠”,陳老師還為我們篆刻了一枚由胡郁春老師書寫的“露珠”印章,以后的油印詩報上每一份都蓋的是這個印章?;匦:笥职葑R了吳志昆老師,并向中文科領(lǐng)導打了報告:“露珠”詩社(當是還只能叫詩歌小組)就這樣神奇般地成立了。
當我們出版第一份油印詩報前夕,我們6人結(jié)伴到河西相館照了一張相,取名叫“初聚的露珠”。大約在元旦過后,我們的隊伍又增加了劉光明、尹積恕,力量充實了很多;劉光明、劉利峰基本上承擔了刻蠟紙的任務。那時,我們幾乎每天相聚,討論、追稿、編選、刻印、派送、張貼,忙得不亦樂乎。青原山野、白鷺洲頭、贛江兩岸、公園內(nèi)外都留下了我們詩歌的足印,甚至田間地頭,夜半時分捉來的青蛙也見證了我們詩歌的熱情,更不用說校園內(nèi)坡頭、草間、亭上、湖邊,處處都熏染著我們詩歌的火焰。
人們都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是詩歌的年代,隨著1980年“青春詩會”的濫觴,詩歌的熱潮就在全國青年特別是學子的心頭涌動,“千軍萬馬”都在寫詩,盡管校園內(nèi)還很冷清,但我們并不孤單。我們節(jié)衣縮食,甚至退掉菜票到書店買幾本詩集,到影院看一場電影,在街邊喝一碗甜酒。《詩刊》、《星星詩刊》、《綠風》、《詩選刊》、《詩歌報》,這些詩歌類報刊的發(fā)行量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在現(xiàn)在簡直會讓人瞠目結(jié)舌。
我找到了1983年我當年的一本“露珠”記事本,看到已經(jīng)沉寂十多年的字跡,感慨良多。第一頁寫著:“7月9日,徐明移交組費6.30元,加原0.30元,共計6.60元”。那時候,蠟紙、油墨、紙張由中文科提供,但小組內(nèi)還經(jīng)常會去去公園,看看電影,需各自湊錢,每人2元,我們稱之為“組費”,由社長保管。那時候的錢是以“分”計算的,非常金貴。徐明這一屆4人要畢業(yè)離校了,我們戀戀不舍。“7月9日,買‘天津’筆記一本,1.43元(賀劉利峰生日)”;“8月19日,吉水,臺灣詩選(二)四本,2.80元(贈四位畢業(yè)生)”。
徐明他們畢業(yè)走后,詩社的接力棒交到了我手中。之后一代一代傳著,段皓、楊慧、劉洪,竟一直傳到了1997級美教系的黃雄厚手上,一共十六任。痛心的是第十任1990級中文系的王文峰已經(jīng)故去;遺憾的是,最后一任黃雄厚到現(xiàn)在仍未聯(lián)系上,連同那枚寶貴的“露珠”印章,都似乎迷失在茫茫人海中……
2009年6月中旬,詩社一、二屆的幾個詩友:郭白云、劉利鋒、尹積恕、劉光明、李珺、段皓、我,還有從南昌專門趕來的顏溶和從武漢趕來的吳志昆老師,聚集在青原山下河東徐明處,商定編輯出版《露珠詩選》。接下來的7、8、9三個月,我是在回歸激情中度過的。6月從青原回來后,我便開始了四處尋找各屆詩友下落的工作。《露珠》歷時二十八載,期間辦社延續(xù)了十八年,歷經(jīng)十六任社長,林林總總近百位詩友,有確切消息的只有20來位。7月份,我因身體不適住院一月,正好騰出時間“四海撈針”,打著吊針向全國各地的詩友發(fā)出求助。84級的劉洪、85級的匡賢鈴、87級的周德清、89級的鐘聲、段新泉(山嵐)、93級的李福孫、94級的周衛(wèi)華、96級的肖揚華等等,都千方百計幫忙找到了不少,最艱難的是尋找82級的周瑞仔和黃湘安,到了9月份我才從網(wǎng)上千回百轉(zhuǎn)聯(lián)系上了,一時興奮不已。未曾謀面、現(xiàn)居咸陽的周德清在給我的短信中說:“生活在這樣一個文明國度里,是多么值得慶幸的事情(尤其對于喜歡舞文弄墨的我們來說)。且不論能有多大的成就,單說能肆無忌憚地行走于古人之間,感觸他們的喜怒哀樂,在花團錦簇的詩文中漫步,領(lǐng)略接天映日的無限風光,就足以快意平生了,更遑論有二三知己,平章文字,商略古今,人生到此,復有何求!”吳志昆老師在聯(lián)系上了多年未有音信的周德清后也是感慨系之,詩興大發(fā):“蓮永本一家,師生還結(jié)緣。匆匆二十年,歷歷似昨天。滄桑長相憶,真情在人間。漢陜水一脈,只語話平安”。字里行間,情真意切,“露珠”之緣,深矣!
當然,事過境遷,物是人非,也有部分無可奈何者,我們當予以尊重和理解:
我不會用電腦
而且我真的對于此事
不感興趣
家里很多事
小孩沒人照顧 還小
這段時間天氣熱
我都不敢?guī)『⒌酵饷?/span>
我很看淡那些
真的很淡
我覺著人天天操心著
工作家里
我請你原諒
搞文字的人應該是細膩
而又充滿感情的
而我又不是
以前不是
現(xiàn)在也不是
其實她不知道,這是一首多么好的詩!
只遺憾本人精力有限,還有10多位詩友最終未能聯(lián)系上,而聯(lián)系上的也有一部分不愿意“拋頭露面”,或因資料不齊,而終未能入選。
感謝詩社成立至今的指導老師吳志昆老師的倡議及作序,以及多方的奔走。感謝已退休多年的德高望重的陳益清老師對我們詩選一字一句的修正、潤色并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感謝我們的師兄79級的胡剛毅先生為我們散落的詩稿錄入做了大量工作,還要感謝我曾經(jīng)的同事李婷、黃慧兩位幫忙聯(lián)絡、整理。最后在編輯、排版以及付梓工作中,尹積恕、羅湘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露珠二十八年,有二十八重的夢破夢圓,有二十八重的心靈依歸。雖然歲月已老,但人還未老,詩的心靈未老。雖然,我們大多已不再是詩人,但我們都還在書寫著如詩的人生!
嚴鷹 2010年2月于莞市鷹咀山下
(編者注:當年的帥哥嚴鷹)
作者簡介:嚴鷹,八十年代初期校園詩人,續(xù)存至今的井岡山大學《露珠詩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現(xiàn)居東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