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1
心理學(xué)教授李玫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的問題,每種異常行為的背后,一定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guān)。
《論語》里面說:“過猶不及?!?nbsp;事情做得過分,就像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而過度懲罰孩子,無疑是最令人絕望的教育方式。
02
懲罰就能教育好孩子嗎?
《家有兒女》中的鼠標(biāo),常被父母暴力管教。
他不喜歡練舉重,父親就告訴他說:少舉一次,打屁股三下。
他考試不及格,害怕懲罰,隱瞞成績,冒充家長簽字。
事情敗露后,等待他的只有爸爸的板子和媽媽的數(shù)落。
又一次考試不及格后,他被嚇得離家出走。
鼠標(biāo)回來后,家長擔(dān)心又生氣。
爸爸說:回去后,看我把你的腿打斷!
媽媽說:看我怎么收拾你!
懲罰,真的會讓孩子恐懼,沒法面對,心智不成熟就容易走極端。喜劇里面的離家出走,很有可能就是現(xiàn)實生活的自殺跳樓。
小孩子腦海里沒有對死亡的概念,很容易走錯路。
家長本想用懲罰的方式讓孩子學(xué)好,卻無意中逼得孩子鋌而走險。
這樣的教育,代價太大!孩子的問題,靠懲罰解決無異于緣木求魚,本末倒置。
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中,有一種可貴的思想,叫作循序漸進(jìn)。
為人父母者都是從孩童時代過來的,應(yīng)該知道孩子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熟,懂事的,它有一個過程,做大人的就是慢慢引導(dǎo),耐心教育。
03
很多教育問題,源于家長的“吹毛求疵”。
馬伊琍曾經(jīng)在直播時,反省過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說,女兒愛馬是個典型的“乖孩子”,1歲多,馬伊琍就教導(dǎo)她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做錯了事會訓(xùn)斥她。
嚴(yán)格管教表面看來很有成效:只要馬伊琍聲音稍微大一點、表情嚴(yán)肅些,愛馬就會說,“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span>
起初,馬伊俐以為這是好事。直到愛馬與小朋友玩過家家時,她不喜歡演寶寶,可卻不拒絕。
被問及原因時,愛馬說:“我不敢?!?/span>
馬伊俐這才明白:從小就被訓(xùn)斥的孩子,其實很脆弱。
孩子那些所謂的“錯誤行為”,不過是沒有迎合家長的愿望而已。
為了讓孩子聽話,動輒懲罰,久而久之,害怕受罰的孩子,也只能“懂事”了。
但即使為人父母如你我,也會有出錯的時候,更何況不諳世事的孩子們呢?
打罵訓(xùn)斥的嚴(yán)懲,確實容易讓孩子們痛得刻骨銘心,但也容易讓他們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氣。
如果不想讓孩子感受到的第一份惡意,是來自于我們,那就請多一點耐心和共情。
更別一發(fā)生少年自殺事件,就指責(zé)這些孩子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我想,首先需要反省的應(yīng)該是:作為家長,足夠理性嗎?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情緒化看待問題的。
那么作為家長,我們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應(yīng)該以身作則,避免情緒化嚴(yán)懲才對,不是嗎?
04
我們該如何教育犯錯的孩子?
《左傳》中說:“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孔子說:“知恥近乎勇?!庇终f:“過而不改,是謂過矣?!?/span>
有了錯誤而不改正,才真叫錯誤了。
而董卿曾在央視《面對面》的一期節(jié)目中說了一句話: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span>
好的父母選擇做好自己,不多說,多訓(xùn)斥 ,等結(jié)果,寬容的用事實告訴孩子犯錯的成本。
如果你覺得孩子越來越“叛逆”,聽不進(jìn)你“金玉良言式”的大道理,打罵訓(xùn)斥反而適得其反:
不妨多聽,讓孩子知道你是明事理的父母;
不妨多做,讓孩子知道什么才是正確得體;
不妨稍等,讓孩子知道犯錯是要付出代價…
多么好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好的親子關(guān)系。
被家長信任和支持的孩子,才無懼外面的風(fēng)雨,不怕成長的磨難,更不會因為擔(dān)憂懲罰而走極端。
好的父母,寬容對待孩子的錯誤,這是他屹立于世的底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