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杜甫草堂
前段時間,隨友人一行去成都一游。此行第二天,我們懷著十分敬仰的心情,拜謁了著名詩圣杜甫的草堂。
杜甫草堂坐落于浣花溪畔,這里是一方神圣的土地,這里安厝著不朽的詩魂。據導游說:“草堂是靠著親友資助建造而成。公元759年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在此居住了三年零九個月,而詩圣的橫溢才華,生動文字,讓這塊土地灑滿了靈動的思想,閃爍著詩性的光芒。杜甫在這里留下詩作200多首。那些飽含著情感的詩文,表達了對百姓的同情,對現實的鞭撻,對故土的思念。”
進入南門,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情系草堂陳列館”七個金色大字。 穿過陳列館,便是"大雅堂”,堂內陳列著國內面積最大的彩釉鑲嵌的磨漆壁畫,還有十二尊歷代著名的詩人的雕像,從這里,可以了解到杜甫的生平以及古代詩歌的發(fā)展史。 從大雅堂西行,便來到了“花徑”。當年,杜甫曾賦詩道:“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這里,竹樹掩映,密蔭匝地,綠彩婆娑,曲徑通幽。一進入花徑,就能望到“草堂”二字。作為草堂的標志之一,此處被稱為“草堂影壁”。據導游介紹:“1958年,毛主席視察草堂時,就曾對這兩個字久久凝視?!?nbsp; 沿著花徑徐行,不久,便出現一個精巧別致的院落,門額上書“浣花祠”。穿過浣花祠,便是“杜詩書法木刻廊”。其詩歌、書法、用材、工藝堪稱“四絕”。 再穿過草堂往西北方向走,便可望見湖對面的“一覽亭”,亭名取自杜甫《望岳》一詩中“一覽眾山小”之意。登上塔頂,憑欄俯瞰,梅園的美景與遠處的綠野融匯在一起,讓人心曠神怡。 沿著小路一路東行,漸見竹林深處隱約可見一竹籬圍墻、茅屋覆頂、黃泥涂壁的農居。周邊竹林環(huán)繞,溪流瀠回,草堂之路,綠蔭團團,海棠花開,輕風徐徐。竹笆墻,茅屋頂,居中為堂屋,左右為臥室,東頭為廚房。身處茅屋,心境閑適,頓覺好一派古樸怡雅的田園景象。
再經過少陵碑亭西側,便來到了工部祠。只見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紹基撰寫的對聯“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祠內正中設有杜甫神龕,東西兩側分別是南宋詩人陸游和北宋詩人黃庭堅??粗萏糜撵o淡雅的環(huán)境,默默地祈盼著詩人靈魂的回歸,感受一下草堂的溫馨,在寧靜中聽風的輕唱,聽草堂內蟲兒的淺吟,聽草堂林間的悄悄細語,我禁不住默誦著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讓我十分感慨這千嬌百媚的大自然美景。頃刻間,又情不自禁的吟誦起“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豪邁詩句來,讓我從中感受到了詩句里洋溢著的蓬勃朝氣,感受到了這里飄逸著氤氳的詩香。杜甫的詩寄意深遠,風格豪逸,格律朗朗,韻味濃郁。獨自吟誦著,沉醉在詩的意境中,仿佛是一組組跳動的音符,在詩意間緩緩流淌,訴說著悲壯而凄美的故事。 步出柴門,過小橋,就來到了詩史堂。此處建筑風格既樸實無華,又恢弘古雅。杜甫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真實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然而,在歷經多年的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歲月里,詩人的心境又怎能擺脫得了那份愁苦和憂思?透過他的詩句,我們可以想見那寒風呼嘯、悲苦無盡的日子里,詩人住在四面透風的茅屋,聽怨婦悲鳴,聽官兵喝斥,聽烏鴉呼號;看黎民疾苦憂怨而心酸,看朱門酒肉臭而不平,看路有凍死骨而悲哀,此情此景,詩人心緒難抑,因此,他的詩文里流淌著對社會不公的憤慨,傾注著對黎民百姓的同情。 別林斯基說:“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里,就描寫了自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時代的苦難,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呼號來自那個風雨飄搖、昏天黑地的年代,這種大慈悲、大胸懷,震古爍今!
拜謁了杜甫草堂,走出正門,只見正門匾額高懸果親王王允禮所題“草堂”二字,大門兩側還有一副對聯:“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仡^仰望,我穿過時空隧道,似乎看到了詩人眼里充滿了閃電,他用自己的深沉的筆觸表達自己的思想,用杜鵑啼血般的鳴叫在詩文里留下了一行行滾燙的文字。雖然文字無聲,而噴射出的烈焰卻有著撼人的力量,襯托出詩人偉大的人格魅力。今天一游,能近距離接觸杜甫,了解詩圣,也算是了卻我心頭的夙愿,心靈也是一種莫大的慰藉。 皮文龍,男,大冶市還地橋鎮(zhèn)人。湖北師大中文系畢業(yè),高中教師退休。著有詩集《璧合詩選》,散文集《文心集》。偏愛詩詞,怡情隨筆,有詩歌散文多篇在《新東西》《東楚升學寶》《三蘇文學》《滄浪書院》《東坡詞館》等媒體發(fā)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