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边@里的游戲,肯定不是網絡游戲。這里的玩具,當然也不是手機。
在我的童年記憶里,我和小伙伴們經常會做捉迷藏、踢毽子和跳繩等游戲。這些游戲快樂了我們的身影,也強健著我們的體質。
可是現在呢?一些學生抱著手機入夢。晃眼的網絡游戲,讓他們的近視程度不斷地提升,讓他們的健康指數不斷地下降。他們不好好睡覺,不好好吃飯,也不好好學習。在他們的心目中,好像手機就是溫床,游戲就是美食。學習算是什么東西?不過是羊圈里的狗屁罷了。為此,有人總結出了懶漢是怎樣煉成的三大“法則”:一、學什么習?考什么試?不好好學!二、上什么班?掙什么錢?不好好過!三、走,跟我一起去喝西北風吧!不好好活!
游戲有毒,是精神鴉片。學生樂此不疲,難以自拔,經常熬夜,以至于陷入了“十一點不睡覺,不要臉!十二點不睡覺,不要命”的思想泥濘的境地。家長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老師的感受,與家長的苦楚搭成一片。
怎樣才能讓孩子與網游君說“再見了”呢?有的人生硬地說,方法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砸掉萬惡的手機。那勁頭,大有推翻萬惡的舊社會的豪情。但手機畢竟不是舊社會的產物,它是科技發(fā)展的產物。砸掉主義,不過是一種氣急敗壞的話而已。倘若魯迅復活,他也不會同意這種做法。“救救孩子!”但手機是無辜的。最絕的狠招,斷然不能用在傷害手機上。其實孩子也是無辜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在孩子心智不成熟的年齡階段,手機游戲是他們凸顯叛逆,與父母的蠻不講理進行對抗的武器?!队绖e了,武器》不是一部名著,而是孩子長大了、懂事了的標志。家長仍須和風細雨地與孩子談談,不僅要談出親情味,還要談出友情味??傊?,是要談出人情味。加強溝通,理解萬歲!
首先,手機不是鉛筆與橡皮,也不是書香和花海。不論結果如何,這樣的道理,還是要和孩子們講一講。手機的工具性,理應比玩具性更濃郁一些。
其次,家長要以身示范,做網絡游戲的絕緣體,至少是半導體。轉移孩子的視線,家長不妨身先士卒,把目光撲在有益的紙質讀物上。
再者,周末的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爬山。相信,擁抱大自然的氣度,可以讓孩子的談吐不凡。別忘了,游記是最好的悅讀,也是最美的創(chuàng)作。這一點,游戲根本無法與之相比肩。至于旅游的地點,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擇。只要目的地合適,家長就可以合情合理地與孩子達成共識。如此親子活動,既能開闊彼此的視野,又能鍛煉各自的身體。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接著,要多鼓勵孩子。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千方百計地表揚他們,而不是一看到游戲,就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搞戰(zhàn)斗機式的狂轟濫炸。這只會適得其反,把孩子推向家長的對立面——猶如貓和老鼠,不能促膝長談。當然,表揚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譬如一位八年級在讀的男孩子,竟然對著他的母親說:“媽,只要我在學校里,一不違法,二不犯罪,這就足夠了。至于我學不學習,您就不要再過問了!”在此番情況下,如果家長再對自己的孩子豎起大拇指,這肯定是喪失理智的。好在那位媽媽還有底線思維:“兒呀,養(yǎng)兒不讀書,不如喂頭豬。倘若你不好好學習,這又和違法犯罪有什么區(qū)別呢!”是的,只有努力學習,你才能無怨于頭頂上的那片天,才能無愧于腳下的這塊地。
最后,幫助孩子戒掉網癮的方法,應該還有很多。家長要因人而異,一切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如果盲目地生搬硬套一些名貴的“萬能藥方”,其“一般藥效”無異于東施效顰。這是不可取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