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本日歷催出了無數(shù)眼淚。
今年年初,26歲的海櫻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去世8年的爺爺,留下的整整12本日歷。最早的一本是1990年,最近的是2014年。日歷上記錄著爺爺在世時的當日瑣事。從最開始的“領糧本”,到后來的“64歲生日”,中間還夾雜著許多句“問海櫻情況”。
海櫻一頁頁翻閱著這些日歷,像是重走了一遍爺爺?shù)娜松:雅南逻@些日歷上的文字,在社交平臺上引發(fā)了上萬次點贊,幾千條評論中,網(wǎng)友們爭相回憶著自己的祖輩。
我們嘗試著聯(lián)系了更多的年輕人,去回憶與祖輩有關的故事,發(fā)現(xiàn)普通人的人生也是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
在成為我們的祖輩之前,他們是他們本身,他們留下的舊物,是一個時代的投影,也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以下是這些年輕人的講述。
2023年,奶奶去世之后,長輩們整理奶奶的遺物時,我才得知這些日歷存在的。
日歷一共有12本,裝在一個袋子里,破舊泛黃。其中有幾本已經(jīng)散了,被長輩們用線又串了起來。
留存最早的一本是1990年,那時我還沒有出生。
爺爺?shù)娜諝v
日歷的內(nèi)容像是爺爺?shù)膫渫洠涗浿斕彀l(fā)生的事情:今天去了哪里,買了東西,物價多少。
還有些內(nèi)容是名句摘抄,或是對兒女的掛念:給誰寫了信、去了電話,誰今天要來看他。
1991年的某一頁上,爺爺寫到:“交換糧本,上年結轉(zhuǎn)70.5公斤?!蔽液芎闷妫瓉淼搅?0年代還有糧本這類的東西。
1992年,他記錄下了自己的退休:“去蒲城隊部辦退休手續(xù)?!?/p>
也是在這本日歷上,他寫他的家鄉(xiāng):“東北老家來人?!蔽也胖浪冀K牽掛著故鄉(xiāng),但這些情感,爺爺從未對我提及。
在我的印象中,爺爺永遠是一副開心的樣子,似乎沒有煩惱。
每年過年的時候,爺爺會問爸爸什么時候回去,到了那天,爺爺提前一兩個小時就在院子里轉(zhuǎn),有時會遠遠地迎出家門,看到我們的車來了,他就走在前面,領我們回家。
他還會將整條煙的外包裝留下來,就在那個硬紙板空白的內(nèi)面,寫下過年這幾天的菜譜。
在日歷中,我卻看見了爺爺?shù)膿鷳n、坎坷、痛苦與無奈——他只是擅長內(nèi)斂,沒有對兒女表達出來。
1995年,他記錄下了自己的生日。
“今天是我64歲生日,是我和老伴兩個人過的。早晨吃了一碗雞蛋面,晚上吃酸芽餡餃子,很平淡。感冒初發(fā)?!?/p>
因為我們家并沒有過生日的習慣,包括我父母、我個人,幾乎都不會慶祝生日,我把這幾頁日歷給家里的長輩看,大家看過之后,十分后悔,覺得疏忽了老人的心情。
我才意識到,爺爺奶奶的生活很簡單,沒有我們?nèi)缃襁@么豐富,更多的時間就是在回憶過去的事情,以及想念兒女。
但時間已經(jīng)過去,他沒有留給我們補償?shù)臋C會,只留下了無數(shù)心酸與悔恨。
奶奶去世之后,我在社交賬號上寫下一行字:“愛與遺憾總是交錯存在。”
爺爺記錄的64歲生日
1997年,我出生之后,因為父母工作忙,奶奶來西安照看我,爺爺一個人住在咸陽。
在我的記憶中,他們就是世界上最和藹可親的老人形象。
爺爺時不時會來看我,他有一個復古的皮包,每次打開這個皮包,里面都是他帶給我的好玩的、好吃的。
我上學之后,奶奶就回了咸陽,我們時常會通電話,但我能感覺到爺爺奶奶在電話里的小心翼翼,似乎唯恐這通電話會耽誤我的學習。
那些沒有說出口的關心愛護、操心擔憂,就被爺爺寫在了他的日歷中。
兒時海櫻與爺爺奶奶
從1997年開始,爺爺?shù)娜諝v中出現(xiàn)了許多次“問海櫻情況”、“給XX通電話問何時去看海櫻”、“給海櫻電話問情況”。
2006年春節(jié),爺爺在日歷里記下了一長段文字,把這一頁的空隙填得滿滿當當。
“收到海櫻短信給我們拜年!回復:海櫻能發(fā)短信給我們拜年,(字跡模糊)高興!祝你在狗年里,旺,旺,旺,身體更健康,學習更進步!”
爺爺記錄的拜年短信
我能從這段文字中體會到他強烈的開心。相似的場景還有,我曾經(jīng)用零花錢給爺爺奶奶買了兩頂帽子,收到帽子之后,他們迫不及待地戴上,拍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我特別喜歡。
爺爺奶奶戴著海櫻送他們的帽子
此前,我和爺爺也曾有過書信交流,那時候我還小,寫得很短,爺爺都認真地給我回信。
后來爸爸告訴我,爺爺其實把我給他的信都好好地保留著,現(xiàn)在都在我爸爸手里。
2012年,爺爺給我寫了最后一封信,信的開頭是:“你是我們的好孫女,我們永遠愛你?!?/p>
再之后,我們就是電話和短信交流為主了。
爺爺給海櫻的最后一封信
2015年,爺爺去世了,再到今年,奶奶與他團聚。
之前,我沒有體會到一個詞語,叫見字如面。
直到我在翻這些日歷的時候,我真的感覺我好像進入了一個平行時空,爺爺奶奶在這一天做著日歷上記錄的事情。
我一邊看,一邊不自覺地流眼淚,我甚至能想到爺爺坐在書桌前,用什么樣的姿勢、什么樣的心情去寫下這些話。
到現(xiàn)在,我還沒有看完這些日歷,我希望我慢慢地看,也希望他們能這樣陪著我,再久一點。
我的奶奶叫妹零,與“招娣”的含義幾乎相同,是希望不再有妹妹的意思。
記憶中,我第一次在奶奶口中聽到她自己的故事,是在一個原本愜意的午后。
那時我上小學,和奶奶、堂妹坐在院子里擇花生,奶奶突然對我們說:“一定不要跟男孩子玩,男孩子很壞?!?/p>
我很好奇奶奶為什么要這么說,在我的詢問聲中,奶奶開始講她的人生。
奶奶是被拐賣到廣東的。
具體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她只記得那時候打仗,她的姐姐拉著她的手往外跑,奶奶當時也就三四歲,她的姐姐已經(jīng)十幾歲了。
她們遇到了一個男人,說可以收留她們,但沒過幾天,她就發(fā)現(xiàn)姐姐不見了。
后來,她被拐賣到好幾個地方,到她有清晰的記憶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我們現(xiàn)在的城市,在大戶人家家里做小丫鬟,吃剩飯,時常挨打。
那時候,她還不到十歲。
她對我說,有幾個當時和她一起做丫鬟的小姐妹,都沒有挺過來,我再追問具體細節(jié),她只說:“女孩子那時候稍微長得好看一點就會被欺負,不丟命已經(jīng)很幸運了?!本瓦@樣簡單帶過了那些苦痛。
奶奶只記得自己叫妹零,后來上戶口,她把打工那家人的姓放在名字前面,出生日期那欄填了1935年生人。但據(jù)我觀察,奶奶的年紀應該比戶口本上還要大一些。
奶奶19歲時,和我爺爺結了婚。兩人相識時,一個是丫鬟,一個是長工,奶奶流落他鄉(xiāng),爺爺無父無母,后來兩個人互相扶持,分到了田地,靠務農(nóng)養(yǎng)活了這些兒女。
這就是我出生之前的故事了。
我與奶奶相遇時,前塵往事都藏進了她的皺紋里,已經(jīng)是白發(fā)蒼蒼的模樣了。
我小時候是討厭我奶奶的。我覺得她和我有仇,總是在折磨我。
奶奶家和我家離得不遠,走路大概要十五分鐘。
每天早上六點半,她準時來叫我起床,然后再去買菜,買完菜回來也就七點鐘,看我還在賴床,她就會一直叫我,直到我煩不勝煩,穿好衣服起來,她才會回家。
哪怕,我起床之后,也沒有事讓我做。
她還很摳門。我記得那時候她去買早飯,我媽媽給她錢,讓她幫我?guī)П節(jié){,她反口就說我:“喝什么豆?jié){,你不能喝水嗎?還能省下一塊錢?!?/p>
但我記憶更深刻的是,我上高中時,因為我們城市比較落后,媽媽想送我去另一個城市上學,要交一大筆擇校費。
很多親戚都勸我爸媽,說女孩子沒必要在讀書上支出這么多,類似這樣的話,奶奶卻從來沒有說過。
她經(jīng)常和我說的一句話是:“你一定要努力讀書,去更遠的地方認識更好的人,不要留在這個小地方?!?/p>
年紀漸長,我開始慢慢了解她,也開始試著去理解她的選擇,品嘗她的苦痛。
她確實很節(jié)省,87歲時還在打零工,接工廠里的散活,給人粘假花,粘一個也就賺幾分錢。
我們小輩都很不理解,因為她有養(yǎng)老金,子女們每個月也都會給她幾百塊錢,不明白她為什么要費這份苦,一天也就賺十幾塊錢。
同時,我也清晰地記得,我們家建房子時,我爸爸試探著問她有沒有多余的錢可以借,她二話不說拿出了十萬塊。
我很難想象,她是怎么不聲不響地,攢出了這些錢。
2021年,奶奶生病了。
之前我們坐在一起,她會問我的近況,夸我長胖了,有肉了。但從那一年開始,她總長時間坐在沙發(fā)上發(fā)呆,不看電視,也不聽別人聊天,包括她和我們聊天時,在短短的十分鐘之內(nèi),她會重復三四遍同樣的問題。
我們才意識到,她可能是老年癡呆了。
我有時會想,像奶奶這樣不會寫字、很少拍照的老人,當時間流逝,我們也模糊了她的過往,她是不是就真的像從未在世上存在過一樣了。
2022年底,奶奶得了新冠,她的身體迅速垮了下來。
她走不了路了,僅僅站起來就已經(jīng)很吃力。她越來越沉默,說話和清醒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只能靠爺爺和子女們輪流照顧她。
我聽家里長輩講,奶奶病情嚴重的那段時間,兒女們睡在外面的床上,每到深夜,經(jīng)常會聽見爺爺喊我奶奶的名字。
他喊她“妹零”,摸她的手冷不冷,一直喊到妹零睜開眼睛,他再哄她接著睡下去。
當我得知姥爺曾是南開大學的學生時,我都懵了。
我覺得那個年代的大學生,現(xiàn)在要不在搞研究,要不也該賺大錢,但我姥爺怎么看都是一個很普通的小老頭。
他住的是五六十平大小的老房子,自己還在小院里種菜吃,我媽小時候換下來的衣服也要留給我小姨穿。
直到有一天在他家的飯桌上,我姥爺喝高興了,開始聊自己的故事,我才知道,他不僅僅是大學生,還是村里唯一的大學生。
三木姥爺年輕時
1941年,姥爺出生在河北石家莊正定縣底下的一個村莊。
上學的時候,老師給別人出10道題,給我姥爺出20道,他都能在規(guī)定時間范圍內(nèi)全部做完,甚至全對。
那時候,幾個村周圍也就一個小學,姥爺告訴我,他要每天天不亮起床砍柴、做飯,走一個半小時的路去上學。
“當時都是這么上學的,也沒啥苦和累的?!彼@樣說給我聽。
我反正覺得很不容易。不過,就算是這么艱苦的條件下,他依舊考上了當?shù)刈詈玫某踔?,后來,又考進了最好的高中,一路順風順水。就沒曾想,報志愿的時候,出了意外。
因為家里成分不好,他想著能去鐵路上班就行,根本沒敢報南開大學,但他班主任覺得他有這個實力,偷偷給他改了志愿。
后來,姥爺遲遲沒收到錄取通知書,以為自己落榜了,直到老師找到他,告訴他已經(jīng)被南開大學錄取了,通知書在學校,姥爺很吃驚,說我沒報啊。
1960年,19歲的姥爺,進了大學校門,學的是物理相關專業(yè)。
再到畢業(yè)之后,他被下放到了遼寧本溪,工作是燒鍋爐。
60年代的遼寧本溪 圖源網(wǎng)絡
我姥爺很不喜歡燒鍋爐。
這工作又臟、又累,每天早上要去拉那么沉的煤炭,他做得不爽。于是,他就被調(diào)去看大門了,和所學的物理專業(yè)還搭點邊,看的是電子局的大門。
以上,就是長輩們口中的,關于姥爺?shù)墓适铝恕?/p>
但在我的記憶中,我姥爺真挺樸實無華的,因為我印象中他就已經(jīng)退休了,平時,他就喜歡自己在家寫字,訂報紙、看報紙,家里報紙的邊緣上都有他的批注,字特別好看。
小時候的三木戴著姥爺?shù)难坨R
他還有一個神奇的小屋。
小屋里有一個非常小的臺燈,一個還得調(diào)天線的電視,有一堆刻著字的小葫蘆,各種老的電器、老的放大鏡……在我看來都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保存得特別好。
但后來這些東西都沒了,因為姥爺搬去了大連,原先的這些東西也就只能在記憶中找了。
對了,去年過年的時候,我有讓他在我的平板電腦上給我寫個對聯(lián),我說你隨便給我寫個字兒吧,他就給我寫了“勤奮”兩個字。
這字還挺好看的,因為電容筆掌控不好力度,我姥爺還研究了好半天。
姥爺給三木寫的“勤奮”二字
姥爺姥姥是在我上初一的時候搬去大連的。
我小姨在大連教書,再加上姥姥身體不大好,大連相對暖和一點,正好他們的老房子拆遷了,他們猶豫了很久,答應了女兒們的勸說。
姥爺本來就不愛說話,也不怎么社交,之前在本溪還有幾個老頭朋友可以一起下棋,到了大連就沒啥同齡人和他嘮嗑了。
2018年,我上高三那年,姥姥去世了,姥爺就更孤獨了。
他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下樓溜達一圈,買點菜,中午吃完飯必須要午睡兩個小時,然后開始寫字、聽收音機,晚上八九點就睡覺。
很簡單,一天就這么過去了。
前幾天,我也嘗試問姥爺?shù)娜松适拢o我回了消息,說自己很平凡,沒什么值得講的,哪怕我們都覺得他很厲害。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其實有很豐富的感情,但是很少外露。
我很少聽他抱怨,也沒有聽他提過什么事情特別高興,只是在細枝末節(jié)中,窺見幾點他沒能藏好的情感。
比如我姥姥去世之后,他把頭像換成了一朵白玫瑰,之前他一直都是風景照。
還有河北疫情挺嚴重的時候,我媽說,姥爺看完新聞,把自己關進房間里,偷偷地哭。
那個地方,離他的老家不遠。
姥爺給三木的回復
我和姥姥關系最好了,甚至比我和爸媽都親。
姥姥長得很富態(tài),大眼睛,大圓臉,笑起來門牙上有一道縫,不過現(xiàn)在補上了。我和姥姥長得就很像,但她的臉要比我圓一點。
在她圓乎乎的笑臉下,是她不愿再多談的痛苦。
萍萍的姥爺和姥姥
姥姥出生在1943年,太姥爺是鄉(xiāng)里的供銷社主任,有三個孩子,姥姥是老大。
但我姥姥小時候,不幸得了小兒麻痹癥,一只腿長,一只腿短,身有殘缺。
因為這個病,她失去了許多機會,生活也蒙上了一層酸楚。
求學時,她家中條件不錯,完全供得起她念書,但因為當時考高中要體檢,她無奈在初中就告別學校。
之后,她在村里的幼兒園當老師,后來因為結婚,她又失去了這份工作。
結婚那年,姥姥已經(jīng)二十六、七歲了,我姥爺比她還大兩歲,至于他沒結婚的原因,是太窮。
我姥爺兄弟姐妹多,五個兄弟、三個姐妹。他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只靠媽媽撐著這個家,還要供著我二姥爺念書,家庭條件可想而知。
兩個“大齡男女”,就這么湊到了一起。
再之后,姥姥在六年內(nèi)生了三個孩子,也就沒有再去工作了。
姥姥的小賬本
姥姥家有一處果園,以前種葡萄,后來還種過桃子、草莓。
果園離她家不遠,也就幾十米,我走到那里可能一分鐘都用不到,但姥姥要搬著小板凳,慢慢走過去。
然后坐在板凳上,一點點往下摘果子,再運出去。
她和姥爺兩個人,就靠著侍弄果園和種地,拉扯大了三個孩子,我大姨還考上了中國石油大學,現(xiàn)在在外地工作。
同樣在外地工作的還有我舅舅,所以媽媽會每個周末都帶我回姥姥家,她有時要加班,那我就自己回去,每個周末都得回去。
也許是姥姥家的飯格外好吃,也許就是沒有原因,我就是想去找姥姥。
如果讓我形容姥姥的話,那她就是最親切的老太太,也很有領導能力,大家都很喜歡她。
舉個例子吧。
因為姥姥腿腳不方便,出不了遠門,走個三五十米都要費很大的力氣,她們家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去串門,和她聊天。
過年的時候,她們村里會發(fā)一些米面糧油,她的鄰居們都會在領東西時,問一下我姥姥有沒有來領,如果沒有領,鄰居們就會替她領了再送到她家去。
村里發(fā)的東西不少,姥姥就覺得挺麻煩大家的,每年從我大姨家回去,就會帶一些特產(chǎn),每家每戶都送一些,也是感謝鄰居們幫自己看著家。
我還記得一件事。
我上初中的時候,媽媽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姥姥被救護車拉走了。
后來我才知道,是她鄰居家的爺爺在打花生(用機器把花生殼去掉),姥姥去幫忙。突然,那個機器倒了,壓在了鄰居爺爺身上,機器很沉,我姥姥死命地往外推這個機器,然后有三根手指頭全部被這個機器攪斷了。
她現(xiàn)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都是缺的,我還挺難受的。
萍萍在社交平臺上寫姥姥姥爺
2019年左右,我姐姐考完研之后,給姥姥畫了一個手機的使用手冊,非常詳細,圖文并茂。
姥姥因此學會了視頻通話,現(xiàn)在,我感覺她每天手機視頻不斷。
她和她的孫輩們,和我媽媽、大姨、舅姥爺,包括和她的鄰居,經(jīng)常通過手機聊天。
我是在去年九月份來的杭州,始終保持著每周和姥姥視頻兩到三次的頻率,每次幾乎一個小時。
我們有很多話聊。我會和她分享我的工作,我今天又去哪兒玩了,她就和我講各種親戚的事情,或者村里其他人的八卦。
如果我不喜歡聽她口中的故事,我就很直白地說出來,我姥姥也就不會再講了。
我們的相處實在是太日常了,好像每件事我都能記得,如果非要挑一件出來講的話,又沒有什么太深刻的,不知道會不會打動人。
姐姐們給姥姥畫的“手機使用手冊”
我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和我們住在一個院子里,我是在爺爺跟前長大的。
我本認為對他十分熟悉,但為了佐證我腦海中那個模糊的形象,我找到了我的哥哥姐姐們,請他們?yōu)闋敔敗爱媯€像”。
最年長的堂姐告訴我,在她小時候,爺爺每次從他的小理發(fā)店回來,都會給她帶一包小零食,不貴,也就幾毛錢,但幾乎每天都會有。
姑姑家的表姐說,她每次去姥爺(按照她的叫法)的理發(fā)店,姥爺帶的午飯都是煎餅卷雞蛋。
表哥也記得,理發(fā)店門口還掛著一根竹竿,上面拴著一塊紅布,隨風搖曳,那就是理發(fā)店的招牌——他在姥爺身邊長到5歲。他補充道,姥爺?shù)念櫩屯ǔ6际悄行岳先?,發(fā)型要求都是光頭,姥爺每次都贈送刮面服務。
年齡最小的妹妹努力回想,對我說,她記得爺爺最愛聽戲曲,有個小收音機,經(jīng)常搬著小馬扎,坐在村里的大路旁聽戲。
另一位堂姐只說了四個字:溫文爾雅。
我和爸爸說我想記錄下爺爺?shù)墓适?,爸爸說:“你要是四年前寫這個文章就好了,讓你爺爺親口和你說?!?/p>
是的,爺爺已經(jīng)去世四年了。
按照我們當?shù)氐牧曀祝戆l(fā)的工具、穿過的衣服、讀過的報紙,都隨著他的離開,一起抵達另一方世界。
于是,我和長輩們聊了聊曾經(jīng)的故事,試圖拼湊起爺爺?shù)娜松?/p>
爺爺奶奶年輕時
爺爺?shù)臓敔斒莻€行商,挑著擔子來這個村賣貨,后來在此娶妻、安家,生了三個兒子,再往下,是七個孫子。
我的爺爺出生在1936年,排行老七,最小。
兒子們有出息,鋪子開到了朝鮮,錢匯到家里,家里就一點點置辦田地。
到我爺爺長到十幾歲,家里的田被瓜分,他的父親因此身亡,他離開老家,去了青島學徒,學的是理發(fā)的手藝。
1958年,他的其中一位嫂嫂給他說了門親事,這就是我的奶奶了。
爺爺奶奶的結婚照
奶奶原先家中是開旅店的,父母迎客忙,她要照顧弟妹,沒輪得著上一天學。
21歲時,她經(jīng)人介紹,到青島結了婚,但因為戶口被人落回了老家,她無奈返回老家生活,只偶爾去青島探親。
第二年,我大姑出生了。
奶奶說,大姑還不記事時,兩個人實在餓得沒辦法了,還托人給舅爺爺捎了句話,說,你姐姐在X村,快要餓死了。
舅爺爺趕忙來接她倆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奶奶提起當時的場景,說自己一口氣吃了兩個一斤半的饅頭和三碗大白菜——“就餓到這個程度”。
奶奶(最右)年輕時
左邊兩人身份存疑,因為奶奶認不清了
六十年代后期,青島公司號召青年工人下鄉(xiāng)支援,我爺爺主動舉手,說想回老家。
大伯告訴我,爺爺回家之后,日子才好過了一點。
爺爺有理發(fā)的手藝,在干活之余,他每給生產(chǎn)隊的人剪一個頭發(fā),能額外拿到2公分。到了年前,他就在街邊支一個理發(fā)的攤子,給人剪頭發(fā)。
后來,他放棄了回青島的名額,留在了現(xiàn)在的村子。
八十年代,他在鄰村租了個幾平米的小屋,掛上了紅布條,到我有記憶以來,小理發(fā)店幾經(jīng)易址,定址在了我的幼兒園不遠處。
爸爸告訴我,那時我上學放學,都是跟在爺爺身后,說著話、唱著歌,爺爺挎著他裝午飯的小提籃,我就背著我的小書包。
爺爺不會騎自行車,去理發(fā)店要走十幾分鐘,到了后來,這個時間被一點點延長,他會隨身帶一個小馬扎,走累了,就坐下歇一歇。
理發(fā)店并不賺錢,他剪頭發(fā)最多只收2塊錢,但他始終堅持開著,一直到他75歲。
那是2011年,我上初中,爺爺查出了白血病。
爺爺(后排最右)曾在青島公司的合影
爺爺生病之后,反而是我對他記憶最為深刻的開始。
我記得爺爺永遠干凈的襯衣。在農(nóng)村的街頭,他坐在一群老頭中間,我離得老遠就能一眼認出他。
還記得經(jīng)常上門的赤腳醫(yī)生。每次掛完水,爺爺枯瘦的手背上會洇出大片的紅色,因為他體內(nèi)缺少凝血的血小板。
我記得他家里濃郁的中藥味。他給自己煎藥,給奶奶煎藥,有一次伯母生病,沒有時間煎藥,爺爺和伯母說:“我來給你煎,你每天來這里端回去喝。”
我也記得放在他腳邊的小收音機,吱呀呀唱著戲曲。每次奶奶嘮叨,爺爺從不回嘴,只默默調(diào)大收音機的音量。
我的爺爺奶奶
2019年,我在一家金融機構實習,工作內(nèi)容是打電話推銷公司的理財活動。
春節(jié)剛過,聽爸爸說爺爺摔了一跤,我去他家中看他。
那時他精神還好,我和他說工作好難,老被人當騙子罵。爺爺和我說了很多話,具體內(nèi)容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只記得大概的意思:“不必抱怨,咱們問心無愧就好?!?/p>
3月份,我在公司接到了爸爸的電話,電話里他對我說:“放下手里所有的事情,抓緊往家走。”
但我還是沒有趕上。我沖進家門的那一刻,他已經(jīng)閉上了眼睛。
我是一個熱衷于更新社交頭像等信息的人,但我很少更換我的個性簽名。
那是爺爺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要永遠善良。”
*除特殊標注外,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