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塵封的歷史 一顆永恒的初心
文/唐滿順
2018年年末,寒冷的西北風正在楚西的大山里肆虐呼嘯著,湖北省來鳳縣退伍軍人信息采集處,走來了一位身著褪了色的老式軍裝的老人,因老人的一條腿行動不方便,在老伴與家人的陪伴下,來到登記處登記信息;老人坐在那里,用顫巍巍的手,慢慢的從懷里掏出了一個小包裹,他打開了這包了一層又一層小布包,結(jié)果,讓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當然也包括陪伴他來的老伴和親人;原來,這包裏里,包的既不是金子也不是銀子,更不是瑪瑙和翡翠,而是這位老人所有的立功證明:一枚枚的軍功章勛章,一張張的獎狀嘉獎令,其中,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還有被授予“特級戰(zhàn)斗英雄”和“人民功臣”等榮譽稱號的證書等。
這人名叫張富清,行年已經(jīng)是一個九十五歲的老人。
看到這些,負責信息采集的同志驚訝了,他的老伴和家人也驚訝了;辦公的同志們不知道在他們的來鳳縣竟然還有這么一位老英雄老功臣,他的老伴和家人更不知道和自己生活了大半輩的老頭子、老父親竟然是這樣一個身揣著無數(shù)光環(huán)與榮譽的人!
一時間,來鳳縣縣委和縣政府忙碌開了,他們查史籍查檔案查來鳳的地方志,在所有能查的他們都查了遍,也沒能找到有個叫張富清的老英雄,于是逐級呈報,最終,查清,老人張富清,原來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zhàn)軍120師718團的老戰(zhàn)士。
張富清老人一生共有三次選擇,三次選擇都能折射出他跟黨走為人民的那顆初心。
張富清老人,原籍陜西省洋縣人,早在71年之前,因國民黨抓壯丁,老人被抓了丁,到1948年3月,在西北戰(zhàn)場的瓦子街戰(zhàn)役中,老人連同他所在的軍隊被解放軍“解放”,按照黨和人民軍隊當時的政策,是可以回陜南洋縣老家的,可張富清老人沒有選擇回家,而是選擇了“為翻身解放而戰(zhàn)”,他堅決的要求留下來,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西北野戰(zhàn)軍359旅718團的一名戰(zhàn)士。
從那時起,張富清老人終于從心底里改變了自己對從軍當兵的認識,以前他被抓壯丁,是為了“吃糧”,現(xiàn)在當兵,是為了天下和自己有著同樣命運的人翻身解放而戰(zhàn)。正是在這種思想理念下,張富清老人和他的戰(zhàn)友,在砲火硝煙彌漫的解放戰(zhàn)爭中,愈發(fā)的勇敢,他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沖鋒陷陣,不怕流血犧牲,在著名的永豐戰(zhàn)役和扶眉戰(zhàn)役中,發(fā)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英勇作戰(zhàn),一個人炸毀敵碉堡,繳獲多挺機槍,成了他所在連隊最有名的“拼命三郎”,受到部隊首長多次接見與表彰。
1948年7月,張富清老人他自己的連長和指導員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他說,他沒見過天下有這樣的軍隊,這樣的黨,共產(chǎn)黨一心為窮苦人,我決心跟定了共產(chǎn)黨,我要入黨。連長指導員看到這位年輕的西北漢子,臉上那種誠懇和期望,又想到他打仗時那股子頑強不怕死的硬骨頭精神,打心眼里喜歡這個小伙子,于是由指導員作他的入黨介紹人,介紹張富清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這是張富清老人一生最重要的第二次先擇。
入了黨的張富清,因為文化底子薄,他就主動尋找身邊有文化的戰(zhàn)友給自己讀毛澤東的著作,特別是讀《為人民服務(wù)》和《紀念白求恩》等名篇,是張思德白求恩那種為人民服務(wù)為人類解放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讓張富清懂得了活著以及對生命著的意義。他在心里已經(jīng)把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當作了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標。
1949年10月,張富清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起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后來,家里托人捎來書信,說家里分得了農(nóng)田,還分得了房屋,這讓張富清這個貧苦出身的戰(zhàn)士打心里感到無比高興。
可是,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了,戰(zhàn)火幾近燒至鴨路江畔,燃至我們的國門,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這群兇惡的魔鬼,正用血淋淋的魔爪威脅著還在襁褓中的共和國,看到這些,張富清的肺都要氣炸了,他多次向所在部隊主動請纓,要求赴朝作戰(zhàn),要和志愿軍戰(zhàn)友們一起,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世界和平,捍衛(wèi)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953年的時候,朝鮮戰(zhàn)場上,雖然在板門店地區(qū)簽署了《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但戰(zhàn)爭還遠未結(jié)束;朝鮮戰(zhàn)場仍然需要補充大量作戰(zhàn)兵力的時候,已經(jīng)是連級軍官的張富清終于如愿以償,但為了能夠迅速的適應到朝的復雜環(huán)境,張富清被遣派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干部文化速成學校學習。在干部文化速成學校學習期間,他勤奮學習,學軍事理論,學簡單的韓語,學當?shù)氐拿袼罪L情與習慣。可是,由于戰(zhàn)爭時局的發(fā)展變化,他們這些人并沒能被送去朝鮮。
從那時起,他就隨身攜帶了部隊下發(fā)的唐瓷軍用缸。后來,到了1955年,社會主義建設(shè)如火如荼,地方建設(shè)正需要人的時候,部隊作出動員,鼓勵指戰(zhàn)員們投身祖國的建設(shè)中去。動員會后,老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要求轉(zhuǎn)業(yè)參加地方建設(shè),按照軍轉(zhuǎn)條件,他本可以回到他的故鄉(xiāng)陜西洋縣安置,可他卻偏偏選擇了放棄回故鄉(xiāng)的機會,選擇了去最困難最艱苦的地方。
洋縣,是當時陜西漢中地區(qū)的一個縣,漢中在陜西乃至在中國北方地區(qū),都堪稱的上是一個物阜民豐的好地方,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美譽。當組織找他征詢他的去向意見時,他說哪里艱苦就到哪里去。組織上回答他,湖北的楚西地區(qū)艱苦,那兒缺人正是用人的時候,張富清二話沒說,回宿舍打起自己的軍用鋪蓋巻帶上那只唐瓷缸子就一路風塵仆仆的趕到了湖北西部的來鳳縣。
從此,在楚西這個貧困的山區(qū)縣,張富清老人一干就是65年。期間他擔任過副區(qū)長,糧站主任,還擔任過銀行的副行長。在楚西的來鳳縣,那里留下了他走過的腳印,留下他工作奮斗的身影,那里有他的血汗在拋灑,有他的青春在閃光!
從1955年到1984年張富清老人離休,再從1984年到現(xiàn)在,整整65年,65年來,沒有一個人知道老人原來是一個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人民功臣。
在65年里身工作期間里,他無論干什么工作,無論走到哪里,對自己過去的那些亊,都三緘其口,從不外露,從不向他人提及,他時時處處都是用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一個普普通通的干部身份示人,從不向人向組織向社會炫耀自己,從沒有向黨向人民提出過哪怕是芝麻大的一點份外要求,他的三個子女,都是經(jīng)過嚴格的考試制度和用人標準參加工作的。到現(xiàn)在他還和老伴住在單位分配的房改房中,面積不足80平米;在老人工作過的單位,人們只知道他是一個老干部,還是一個享受離休待遇的老干部,哪里還知道張富清老人身上竟然有這么多閃光點,還有這么多輝煌的榮譽。
張富清老人走到哪里,他的那只軍用唐瓷缸都帶到哪里,那只唐瓷缸,摔了爛,爛了又補,是老人用牙膏皮補的;盡管如此,但他還是舍不得丟掉換新。難道這里面還藏有什么秘密嗎?
原來,早在67年前的時候,也就是他們在志愿軍文化速成學校學習結(jié)業(yè)時,一天,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董必武老人,親手將這只印有“獻給最可愛的人”和“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字樣的唐瓷缸贈送給了他。數(shù)十年來,張富清老人視這只普普通通的唐瓷缸為寶物,因為,在這只唐瓷缸上,包含著黨和國家對人民子弟兵的無限希望和殷殷寄托。
就是這只搪瓷缸,一直讓老人沒有忘記自己永遠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永遠是一名人民的子弟兵。
學習了張富清老人的英雄模范亊跡,讓我陷入了久久的深思,我曾不止一次在問:
為什么,張富清老人要對社會對組織對自己的親人隱瞞自己的功績?
為什么,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期間,他不向組織提出任何一點點生活上的照顧?
為什么,他要讓自己的兒女,必須和正常人一樣,靠自己的本事和學識去為自己爭取工作的機會?
為什么,他的軍功一隱瞞就塵封了65個春秋?
難道是他是一個生活低調(diào),從不張揚自己的人嗎?難道他怕張揚出去,會給組織和社會帶來一系列的“照顧”和“優(yōu)惠”的麻煩亊嗎?難道他不知道拿出這些,會為子女上學就業(yè)安排,帶來許多便利之門嗎?
我知道張富清老人十分清楚,如果拿出這些炫耀自己,就會爭得意想不到的收獲,但是,他并沒有這樣做!我從心底深處,對老人以及對那么一代人產(chǎn)生了由衷的敬佩!
中國,正是有了這些寧肯背負著千斤重擔,也不喊怨不喊累,壓不垮折不彎的脊梁和硬骨頭精神,中國人才叫中國人!我們黨也是因為有了一大批這樣的黨員,我們的黨才不愧為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以張富清老人的英雄模范亊跡為鏡子,對照檢查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生在70后80后90后的年輕人和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們的思想和行為,讓我不由的覺得一陣陣汗顏,一陣陣慚愧,一陣陣無地自容。
人常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毛澤東也說過,“只有吃過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是的,我們這代人,生在七十年代,成長在改革開放之中,工作在生活富裕,條件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對于戰(zhàn)爭、硝煙、槍林彈雨,還有困難、饑餓這些名詞和畫面,要么是出現(xiàn)在電視電影里,要么是出現(xiàn)在教科書中;過去的那些亊,對于年輕人來說,真是太遙遠太模糊太陌生了。
70后的年輕人,哪一個不是生活在溫室中,生活在蜜糖罐子的幸福生活里。所以,往往在工作中,就會產(chǎn)生講價錢,比得失,權(quán)利弊的毛病;就會拈輕怕重,挑肥揀瘦;往往就會埋怨社會埋怨組織埋怨家庭埋怨別人對自己的不公;對群眾的服務(wù)往往只會停留在口頭上的承諾,而到實際落實際落地踐行兌現(xiàn)的時候,就推三阻四,折折扣扣,在生活中哪里還有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的作風,所以,實際中就攀吃攀喝攀穿戴攀消費檔次攀時尚奢侈;凡此種種,和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相比,我們的世界觀改造,我們?yōu)槿罕姷姆?wù)態(tài)度與質(zhì)量,我們的初心使命觀,何止是相差十萬八千里?我們有太多的小資生活毛病,有太多的自我意識,有太多的與黨和人民的利益不相符之處。
張富清老人這段塵封了65年的榮譽,其實代表的是張富清老人對黨始終不渝的忠誠,代表的是張富清老人那顆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生永恒不變的初心。
由此,我想到,學習張富清老人,究竟學什么?
筆者以為,我們應該學習張富清老人視名譽若糞土;學習他哪里艱苦就到哪里去;學習他從不向黨組織討價還價,黨叫干啥就干啥;學習他生活低調(diào),永保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學習他以苦為樂以苦為榮的奮斗精神;學習他對人民的一往情深;學習他嚴于律己從不張揚的高尚品質(zhì);學習他對黨和黨的亊業(yè)堅貞不渝的信仰!
只要有了這些作支撐,我們的婦幼保健工作何愁搞不好?何愁搞不上去?竊以為,只要我們把自己從亊的工作,當作一生的亊業(yè)去追求,就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黨增光為人民再立新功!就會讓自己的人生出彩!
時代在發(fā)展,但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丟,對黨的忠誠、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的初心不能變。讓我們以張富清老人為楷模,在健康中國、全面決勝的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途中,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本色,做一個名副其實的時代標兵!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唐滿順,祖籍陜西富平,70后生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現(xiàn)任華陰市婦幼保健醫(yī)院支部書記、院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