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就是養(yǎng)胃。五臟六腑的生殺大權(quán)都握在胃的“手”里,胃不行了,誰都別想“活”
導(dǎo)語:胃就是個粉碎機,如果功能好,粉碎的就細膩,如果功能減弱了粉碎的就粗糙,脾就無法全部運化。這就像磨豆?jié){,磨得越細,漿汁越多。漿汁就好比胃消磨水谷后的精華,需要脾運化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所以,五臟六腑中,胃才是真正的“大哥大”,誰都不能傷害它。桂枝湯有多好,喝了才知道,加上四物湯有多妙,虛寒貧血才知道。
張錫純的珠玉二仙粥已經(jīng)人見人愛,可是,近幾年又有一款神湯橫空而出,被譽為徹頭徹尾的補脾養(yǎng)胃的第一仙粥,食材易得,老少咸宜。能健脾能開胃,脾胃好了造血就好,血液足了,脈道就充盈,脈道充盈皮膚就好,皮膚好不就是臉色紅潤年輕嗎?
學《傷寒論》《金匱要略》的都知道張仲景治病方法中,不管是傷寒病還是雜病,在擬定的方劑中幾乎都顧及脾胃。保護脾胃是張仲景治病的根本大法。
明代徐春甫說:“漢張仲景著《傷寒論》,專以外傷為法,其中顧盼脾胃元氣之秘,世醫(yī)鮮有知之者?!?br> 《內(nèi)經(jīng)》中關(guān)于脾胃的論述最具震懾力的一句話是:“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在黃帝看來,“胃氣”就是司命手里的“生死牌”。張仲景一定是看到了這句話,才堅定了“保胃氣”的決心,并且認真落實到了行動上。也可能是因為《內(nèi)經(jīng)》這句話,也把后世大醫(yī)李東垣也徹底給鎮(zhèn)住了,心無旁騖,花了一輩子的心血寫出了一部皇皇巨著《脾胃論》。整個著作治病總綱:“人以胃氣為本?!?br>《內(nèi)經(jīng)》中對于脾胃的重要性是動了大篇幅的,其中,耳熟能詳?shù)倪€有:《素問.平人氣象論》:“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边@句話跟“無胃氣則死”基本一個意思,也是對胃氣重要性的強化。
《靈樞.海論》:“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薄端貑?玉機真臟論》:“五藏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胃有多重要?五臟六腑都要依靠它,生殺大權(quán)就握在胃的“手”里,意思就是:“我胃不行了,你們也都別想活?!?br> 脾胃傷則百病生。明代醫(yī)家張景岳指出:“凡欲察病者,必須先察胃氣;凡欲治病者,必須常顧胃氣。胃氣無損,諸可無慮。”他用兩個“必須”強調(diào)“胃氣”的重要性。只要胃氣沒有損傷,所有的病都無須憂慮。
脾胃真得那么重要嗎?脾胃都管什么?《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脾胃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先大略一下,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胃就是個粉碎機,如果功能好,粉碎的就細膩,如果功能減弱了粉碎的就粗糙,脾就無法全部運化。這就像磨豆?jié){,磨得越細,漿汁越多。漿汁就好比胃消磨水谷后的精華,需要脾運化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所以,五臟六腑中,胃才是真正的“大哥大”,誰都不能傷害它,不然,就給你眼色看。五臟本是弟兄五個,心肝肺腎,都得喊脾為大哥?!端貑?痿論》說:“脾為胃行其津液”。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如果沒有脾的正常輸送,四個小兄弟,哪一個都活不滋潤。
《黃帝內(nèi)經(jīng)》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边@是在說,人的九竅如果不通利了,那一定與腸胃有關(guān)。脾胃強則耳聰目明,嘴唇粉紅,鼻竅靈敏,二便通暢。否則,不是兩目無光,耳鳴重聽,就是二便失禁或艱塞不利??梢?,養(yǎng)護脾胃有多么重要。
九竅空虛如此,四肢實體也要仰賴脾的滋養(yǎng)。《素問.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稟氣于胃,而不得至經(jīng),必因于脾,乃得稟也?!逼⒅魉闹?,脾胃功能好,胳膊腿就有力,就靈活,雙壁可攀援,兩腿能登山。脾胃一衰,手無縛雞之力,雙腿羸弱,弱不禁風,步履蹣跚,顫顫巍巍。
《素問.痿論》:“脾主身之肌肉?!边@個主肌肉,不只是四肢肌肉、肚腹肌肉,連心臟的肌肉以及男人多出的那塊肉都主。脾的功能好,肌肉是豐滿的、結(jié)實的,肌膚是潤澤的、光滑的。如果一個人突然瘦下來了,一定是脾胃虛了。每每看到一些大病患者,一天天的消瘦,就知道胃氣已經(jīng)衰敗。
脾還有統(tǒng)攝血液在經(jīng)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脾的功能好,血液就會循規(guī)蹈矩,在大小脈道中川流不息。統(tǒng)攝無力,血液就會離經(jīng)叛道,溢出脈道,生出各種出血病癥。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如果脾胃虛弱,分清降濁功能就會出現(xiàn)混亂,該升的不升,該降的不降,造成升降失司,痰涎濕濁浸淫,漫漶上下。在上則口吐痰涎,在下則腸鳴便溏。諸多癥候蜂起,以致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小孩流口水脾虛了,口水帶臭味食積了。老人流哈喇子脾虛了。
脾胃如此之重要,萬不可等閑視之。所以,大醫(yī)張錫純感嘆道:“大哉坤元,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彼园?,保護好脾胃,才有底氣說人這個乾坤定矣。
張仲景保胃氣最主要的三味藥:生姜、大棗、甘草。這三味,藥食兼用,幾乎在傷寒、金匱方劑中經(jīng)常被用到。
金.成無己《傷寒明理論》云:“桂枝同姜棗,不特專于發(fā)散之用,以脾為胃行其津液,姜棗之用,專行脾之津液,而和榮衛(wèi)者也?!?br> 生姜(包括干姜)是黃色,甘草也是黃色,黃色脾土之色;大棗皮是紅色的,而肉也是黃色的,被稱為“脾之果”。大寒大熱易傷胃之藥,離不開姜棗的和諧,苦寒有毒之味,少不了甘草解毒和胃補中。
有時候姜棗并用,有時候姜棗甘草同用。也有時候只加甘草,也有時候僅用大棗。比如治水飲的十棗湯,用十個大棗顧護脾胃。用十個大棗,不是三個五個,一定是仲師多次試驗后定下來的數(shù)量。大棗是一種神果,無論是新疆灰棗,山東樂陵金絲小棗,還是靈寶、滄州產(chǎn)的大棗,都有一個其他水果沒有的共性,那就是皮干皺縮而肉質(zhì)仍然柔潤甘甜。
《傷寒論》中第一方是桂枝湯,桂枝湯也是補脾的根方,姜棗、甘草一并入方,配合桂枝、芍藥,內(nèi)外兼治。解肌和營衛(wèi)者,桂枝芍藥;化氣和陰陽者,姜棗甘草。
桂枝湯有多好,胃弱者能強,體寒者能熱,經(jīng)脈不通者能通,血液不暢者能暢,所以,它是傷寒論開篇第一方,由它幻化出了很多加味方,個個都是精兵強將。只要舌頭不紅,體質(zhì)不熱,又弱不禁風愛出汗,可以每隔兩三個月喝上十副八副,甜甜的,辣辣的,溫溫的,香香的,其妙全在氤氳的氣味中。想通血脈補補血,好,加上四物湯,桂枝四物湯就是一劑,溫通氣血,補益身體的神劑。全方五味藥,都是食藥兩用之味,不用不知道,一喝真奇妙。
建中者,建中土脾胃也。如果覺得小建中湯(桂枝湯加了飴糖,就是麥芽糖,用蜂蜜行不行,不行)補脾胃力度欠佳,那么黃芪建中湯(桂枝湯加了黃芪)就是仲師的“十全大補”。兩個建中中的建中主力仍然是姜棗和甘草。姜棗和甘草,簡直就是養(yǎng)護脾胃的“必勝客”,大有本草養(yǎng)胃“舍我其誰也”的高傲。
姜棗之外,仲師尤重米粥?!秲?nèi)經(jīng)》云:“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薄懊抑嘧责B(yǎng)”,也是仲景利用五谷保胃氣的一大手法。在傷寒論開首第一方桂枝湯中關(guān)于米粥的使用,已經(jīng)交代的清清楚楚。并告誡,其后各方凡是涉及用粥的均如法將息。粥有多好,需要寫一篇文章介紹,粥最養(yǎng)胃,尤其是粥油(熬稀飯上面浮著的那層皮),就連化療、大病沒有胃口的都能開開。
仲景顧護脾胃采用的方法是攘內(nèi)安外,攘內(nèi)用的是姜棗甘草和米粥,安外則是拒“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于脾竅之外。
脾胃虛弱的主要表現(xiàn)是,吃下去的東西不消化、容易脹肚子、大便稀、面色發(fā)黃、四肢無力、語聲低微、總是覺得很疲乏、老想坐著或者躺著、下肢容易水腫。舌頭胖大兩邊有齒痕,舌苔白膩。
除了藥物顧護胃氣之外,平時應(yīng)該怎么做才能不使脾胃受傷呢?這個問題比較大,但是,主要的幾點養(yǎng)護脾胃的方法還是要認真對待的。
中國營養(yǎng)聯(lián)盟副秘書長、中國營養(yǎng)學會會員王旭峰說,按照人70歲壽命計算的話,人的一生大概能吃掉50噸食物,還有人做過計算,稱人一輩子要吃掉60噸左右的食物。因為這個說法,有人說“誰先吃完誰先走”。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恐怖。其實,吃得多和吃得少對養(yǎng)生保健確實很關(guān)鍵。英國倫敦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少吃40%可以讓你延壽20年。
能不能像數(shù)據(jù)這樣標準,暫且不論,但是,少吃確實可以減輕脾胃的壓力,避免消耗更多的氣血。
我國自古以來,在飲食養(yǎng)生方面都是有一套理論。比如“過午不食”。古人認為,吃了午飯之后,晚飯就不需要吃了,因為過午之后特別是晚上不再勞作,又要休息,吃多了不利于消化還影響睡眠。如果胃本身虛弱,那就會出現(xiàn)“胃不和則臥不眠”。
民間對過度飲食有“一頓吃傷,十頓喝湯”的說法。說明吃多了吃撐了對胃的損害是相當大的。經(jīng)常吃多吃撐,首先會得脾胃病,從長遠看就會影響壽命。不是有句成語叫飽食終日嗎?雖然說的是無所事事,也可以引申為危害健康,使人短壽。與之對應(yīng)的另一句成語是坐以待斃,如果吃了飯就坐著,長久下去,身體不敗才怪。
《內(nèi)經(jīng)》在飲食與脾胃的關(guān)系,也有重要論述?!端貑?痹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就是說,飲食超過了胃的承受量,就會損傷脾胃?!端貑?五常政大論》:“谷肉果菜,食盡養(yǎng)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什么事情都不能過,飲食也是如此,過猶不及。美味面前,更應(yīng)該有所節(jié)制。
現(xiàn)在的人,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美味繁多,很難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經(jīng)常是不吃則已,一吃就多。再加上冷熱不拘,年紀輕輕就把胃吃壞了。胃壞了,還談什么長壽?那些百歲壽星,沒有一個脾胃虛弱的。
生活好了,又不能長壽,問題出在哪里?《內(nèi)經(jīng)》早就有所預(yù)料:“今世之人則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精,以耗教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wù)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特殊的癖好,沒到50歲就開始衰老了??纯粗車逝值娜嗽絹碓蕉?,“三高癥”年輕化趨勢越來越嚴重,你就知道《內(nèi)經(jīng)》這段話是多么具有前瞻性。
而過去的人,盡管可能飲食生活條件沒有現(xiàn)在這么豐富,但是,卻活得健康,活得長壽。為什么?《黃帝內(nèi)經(jīng)》給出的答案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段話中“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12個字,簡直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一以貫之的養(yǎng)生保健的根本大法。
治病用藥需要顧護脾胃,平時也要顧護脾胃,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把“顧護脾胃”作為養(yǎng)生保健的終生準則。
養(yǎng)護脾胃不是整天山珍海味大魚大肉,而是多食五谷雜糧。天生五谷以養(yǎng)人。五谷雜糧是中國獨有的食物,不僅能做成“硬食”,更可以熬出“軟食”——糜粥?!懊又唷币紫顬轲B(yǎng)人。古代許多名人都是非常看重米粥的養(yǎng)生功效。蘇東坡曾說:“夜饑甚,吳子野勸食白粥,云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覺,妙不可言”。普通白米粥竟然被大文豪覺悟出有“推陳致新”的作用。晚餐喝粥,有益睡眠,看來東坡也是切身他體驗。
陸游還專門寫了《食粥》詩:“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彼押戎喈敵闪丝梢猿上傻玫赖摹捌揭追ā薄J窃娙酥械拈L壽者,活了84歲。東坡比陸游少活了20歲,只有64歲,那不是不喝粥造成的,是三次被宋神宗貶謫黃州、惠州、儋州給折磨死的。不然,憑他那寫豪放詞的豪邁性情,活到百歲毫無懸念。
世人皆知粥能養(yǎng)胃,但是熬粥也是有講究的。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公布了煮粥的標準:“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膩如一,而后謂之粥?!边@個標準就是火候把我到稀而不水,濃而不稠是為功夫到家。
《菜根譚》中說:“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眻猿炙厥?,不必擔憂“足生大丁”,因為沒有“膏粱厚味”。那些名山古剎中的僧道,三餐多以素食果腹,很多都是仙風道骨,精神矍鑠。
五谷之外,還有一些食物是亦藥亦食的。張錫純的珠玉二仙粥(生山藥要用糯糯的淮山藥不能用菜三藥、生薏米、柿霜餅,柿餅只需一枚,其它酌量)不僅養(yǎng)胃,還能清虛熱,還能“益力生肌肉”。真乃至平至和之藥食,無上養(yǎng)胃之神品。
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一款名曰“四神湯”的補脾益胃的藥食兼用的藥粥,風靡朝野。茯苓、山藥、蓮子、芡實(或薏仁)四味,分量完全可以自行調(diào)整,山藥一定要那種糯糯的淮山藥,蓮子、芡實比較貴少放點。這四味既是藥物也是食品,“四神”匯集,可謂強強聯(lián)合,互相襄助。制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養(yǎng)顏、清火、利尿等諸多益處。
據(jù)悉,臺灣民間常用四神湯養(yǎng)生保健。尤其對能吃不生肉,長不胖的人更為適合。
顧護脾胃的食藥有很多,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只靠藥食還不夠,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又能堅持適當鍛煉,綜合發(fā)力,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強壯的身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