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文苑
一仗讓日本老實了900多年
——白江口之戰(zhàn)
稷山 黃建中
作者按:昨天和老領導楊山虎先生說起中日之戰(zhàn),我簡單說了下白江口之戰(zhàn),因微信里說的太長放不下,還是搞篇文章介紹下吧。
朝鮮半島(包括現(xiàn)在的朝鮮和韓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當?shù)厝苏f的是燕趙語,也就是河北的一處方言。周朝滅了商朝后,把商朝的貴族箕子封于朝鮮,作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稱為箕子朝鮮。西漢初年,箕子朝鮮歷經(jīng)900多年后,被燕國貴族衛(wèi)滿滅亡了,建立了衛(wèi)氏朝鮮。漢武帝消滅了衛(wèi)氏政權,在朝鮮設立了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歷史上稱為“漢四郡”。四郡之下設有許多縣,郡縣長官都由漢朝中央政府派遣官員擔任。
這樣朝鮮重新納入全國行政區(qū)劃序列,歷經(jīng)東漢、三國和西晉。南北朝時,中原大亂,朝鮮半島處于地方割據(jù)狀態(tài)。隋朝建立后,曾三次用兵,準備重新統(tǒng)一這一中原故土,但是都沒能成功。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后,朝鮮半島還處于割據(jù)狀態(tài),分為高勾麗、百濟、新羅三個政權,稱為朝鮮的三國時期。唐高祖對臣下說:“高句麗雖臣于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nbsp; 大臣裴矩、溫彥博諫勸:“遼東本箕子封國,魏晉時故封內(nèi),不可不臣。中國與夷狄,猶太陽于列星,不可以降?!碑敃r的高句麗國王,是隋煬帝時一直和隋朝叫板的國王高元的異母弟高建武。高建武想察看唐朝的虛實,遣使臣獻上封域圖,表示臣服。唐高祖命人去遼東舊戰(zhàn)場,收埋戰(zhàn)沒的隋朝將士尸骨,平毀高句麗人夸功耀武的京觀。高建武害怕,下令“建長城千里,東北首扶余,西南屬之?!薄?/p>
后來,高句麗內(nèi)部政變,東部大人蓋蘇文殺大臣一百多人,并入宮把高建武也殺掉了,“殘其尸投諸溝”, 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為傀儡國王,自任莫離支(元師)。蓋蘇文“貌魁秀,美須髯,冠服皆飾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視?!?nbsp; 蓋蘇文每次上下馬,大臣都爭搶伏地,趴在地上給他當“腳墊”。
高句麗內(nèi)變,臣下勸唐太宗討伐其弒主之罪,“因喪伐人,朕不取也”。太宗下詔冊封高藏為遼東郡王。不久,高句麗、百濟二國聯(lián)合,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乞援。眾臣商議,最后李績力勸征遼。此次征伐高句麗,唐太宗總共攻克高句麗的玄菟、橫山、蓋牟(今遼寧蓋平)、磨米、白崖(今遼陽東)、遼東(今遼寧遼陽)、卑沙(今遼寧復縣)、麥谷、銀山、后黃十座城,遷徙遼、蓋、巖三州戶口入唐朝戶籍共七萬人。新城、建安、駐驊三次較大的戰(zhàn)役,殺死高句麗兵四萬多人,唐朝將士戰(zhàn)死二千人,戰(zhàn)馬損失十分七八。但之后圍攻安市(今遼寧蓋平東北)不下,寒冷的冬季到來,而唐軍將士大都來自關中無法適應遼東寒冷的冬季,而唐軍的后勤運輸也因遼東寒冷的冬季受到嚴重影響,最終唐太宗被迫班師。
648年(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準備集中三十萬大軍,以長孫無忌為大總管,一舉擊滅高句麗,因唐太宗突然病逝而作罷。
655年(高宗永徽六年),新羅向唐朝告狀,說高句麗、百濟連兵,攻取新羅三十多城。唐朝下詔勸和,不聽。唐朝于660年(顯慶五年),派左衛(wèi)大將軍蘇定方等率兵征討。
唐軍從城山(今山東榮城)渡海,在熊津口大破百濟軍,又克真都城,擊滅百濟軍主力,“斬首萬余級,撥其城”。百濟王扶余義慈和太子扶余隆遁走,逃入北鄙小城躲避,蘇定方指揮唐軍將其包圍。扶余義慈的次子扶余泰,趁父兄外逃,自立為王,率眾固守百濟城。扶余義慈的嫡孫扶余文思對左右人說:“現(xiàn)在國王、太子均在,王叔自立為王,即使唐兵退去,我父子也會被王叔殺掉!”惶急之下,扶余文思率左右出降,城內(nèi)人見王太孫如此,也紛紛跟隨,扶余泰連殺數(shù)人無法阻止。無奈出降,百濟都城告陷。很快,唐軍又逮捕了百濟王扶余義慈父子以及百濟豪酋五十八人,全部押送長安。“唐朝在百濟設立了熊津、馬韓等五個都督府,派官治理。
平定百濟后,唐朝大軍振旅而還,留下郎將劉仁愿率數(shù)千唐兵留守百濟城,并派左衛(wèi)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赴任半途,王文度病死,詔以劉仁軌代之。百濟王扶余義慈的堂弟扶余福信本來已經(jīng)歸降唐朝,待他看到唐軍主力回國,萌生異心,并與道琛的和尚聯(lián)手,在周留城聚百濟舊民造反。不久百濟“西部皆應”,紛紛據(jù)城造反,支持扶余豐。眾軍相聚,反而把唐軍劉仁愿的留守部隊包圍于百濟城。唐高宗下詔,任命劉仁軌為檢校帶方刺史,統(tǒng)王文度舊部與新羅軍合勢救援劉仁愿。唐朝大軍殺至百濟城。和尚道琛在熊津江邊建兩座巨大的兵壘,劉仁軌率眾猛攻,百濟軍不敵,退保任孝城。
661年(高宗龍朔元年),唐朝大將蘇定方進攻高句麗,遇大雪酷寒,唐軍不得不班師。 但是劉仁軌上表,表示要繼續(xù)堅守在百濟,高宗深覺劉仁軌言之有理,便讓唐軍繼續(xù)留在百濟城堅守。
劉仁軌先發(fā)制人,率軍先端掉扶余福信修建的真峴城(今韓國鎮(zhèn)岑縣),雖然此城“臨江高陸”,唐軍連夜奇襲,一舉攻破,“遂通新羅運糧之路”。 這時百濟內(nèi)部發(fā)生火并,百濟王子扶余豐越來越不能忍受堂叔扶余福信的跋扈,把扶余福信殺死。于是,劉仁師、劉仁愿以及新羅王金法敏率陸軍,劉仁軌以及先前降附的百濟王子扶余隆率水軍,從熊津江出發(fā),水陸并進,直趨白江口,準備直搗周留城。
663年(高宗龍朔三年)八月,劉仁軌水軍率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國水軍四百余艘也綿延駛至。寬闊水面上,唐、倭兩路水軍對峙。
雙方會戰(zhàn),唐軍四戰(zhàn)皆捷,水陸連勝。雖然唐軍戰(zhàn)船在數(shù)量上處于絕對劣勢,但隋唐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是非常先進的,船壁高而堅,設計精良,日本的兵船與之相較,自然簡陋寒酸。當時,日本兵將甲胄質(zhì)量不好,唐軍箭雨之下,倭兵倭將被射得透心涼。日本四百多艘木船擠在一起,被唐軍連發(fā)火箭,順風投火,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燒死嗆死棄船跳水淹死,一萬多倭奴軍全都沉到白江口水底。
海上大敗,百濟、倭奴陸軍也抗不住唐、新聯(lián)軍的進攻,被殺得人仰馬翻。扶余豐脫身而逃,唐軍最終是“獲其寶劍”。周留城內(nèi)拒守的百濟王室扶余忠勝、扶余忠志兄弟知道大勢已去,率城內(nèi)守軍、士女以及未被殺掉的倭奴兵將,“一時并降”。
劉仁愿回長安后,高宗向他詢問情況,這位大將不專功,說明戰(zhàn)役主要指揮者以及表章主擬人均是劉仁軌。高宗“深嘆賞之,因超加(劉)仁軌六階,正授帶方州刺史,并賜京城宅一區(qū)?!眲⑷受壗z毫不敢懈怠。他安撫百濟余眾,屯田厲兵,積糧撫士,準備下一步進滅高麗的戰(zhàn)爭。同時,他連連上表,極言百濟之地不可輕棄,“伏惟陛下既得百濟,欲取高麗,須外內(nèi)同心,上下齊備,舉無遺策,始可成功……”高宗深納其言。
668年(高宗總章元年),唐朝大將李勣為帥,一舉削平高麗,終于完成了隋煬帝、唐太宗未竟之業(yè),收復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七千戶。唐朝設立安東都護府,下轄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個州、一百個縣。 薛仁貴以軍功授右威衛(wèi)大將軍兼檢校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率兵二萬人留守安東都護府治所平壤城,唐高宗繼承爺爺唐高祖、父親唐太宗的遺愿,完成了統(tǒng)一朝鮮這一中原故土的大業(yè)。
元朝時在朝鮮半島設立了征東行省,簡稱征東省。明朝時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相當于一方諸侯。朝鮮國王受明朝冊封,用明朝年號,學生參加明代統(tǒng)一舉行的科舉考試,朝鮮的碑石全寫的是大明朝鮮國。所以當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時,明神宗(萬歷皇帝)立即發(fā)兵相救。在朝鮮官方以及士大夫群體中,稱呼明朝為皇明,明太祖為高皇,明神宗為神皇。 朝鮮國王認為自己和明朝皇帝“義則君臣,恩猶父子”,“高皇(明太祖)有大造之恩,神皇(明神宗)有再造之恩,忘其大本,似為未安?!泵鞒瘻缤龊?,朝鮮老百姓以明朝遺民自居。民間著述,一直沿用崇禎年號。甲午戰(zhàn)爭前,已經(jīng)把崇禎年號,用到了“崇禎二百六十五年”(公元1894年)。
清朝建立后,朝鮮作為屬國,繼續(xù)被視為中國領土。甲午戰(zhàn)爭前,駐扎朝鮮的張謇提出《朝鮮善后六策》,主張廢除朝鮮王國,設置省縣,直接進行管理;而朝鮮國王的父親大院君也向清朝秘密建議:中國應效仿元朝,在朝鮮設行省、派監(jiān)國,“則國自保,民自靖”。但是李鴻章看了張謇的建議,痛斥其“多事”。在朝鮮設省一事,遂擱置不辦。甲午戰(zhàn)敗后,日本和清朝簽訂的《馬關條約》第一條就是清朝承認朝鮮獨立自主,廢除一切屬國關系。1945年日本戰(zhàn)敗,美國和蘇聯(lián)分別扶持成立了韓國和朝鮮兩個政權,從此朝鮮半島不再是中國領土了。
白江口之戰(zhàn)中,唐朝水軍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將兵力、船艦皆數(shù)倍于己的倭國水軍打得大敗,堪稱一次以少勝多的經(jīng)典之戰(zhàn)。此次戰(zhàn)役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zhàn),也是東北亞地區(qū)最早的一次國際性的戰(zhàn)役,最終以唐朝的勝利而奠定了此后900多年間東北亞的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格局。
白江口之戰(zhàn),日本大敗。此后日本一直數(shù)百年間不斷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學習,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制度,日本數(shù)百年間幾乎就是唐朝的一個“具體而微”的翻版。直到明朝時1592年,豐臣秀吉再次侵略朝鮮,可以說白江口之戰(zhàn)讓日本老實了929年。 (黃建中)
稷山文苑
真誠感謝黃建中老師對平臺一如既往的支持!
跟著黃建中老師,走近歷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