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9月2日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農(nóng)歷七月十八 星期六
禹鑿龍門
“龍門”就是現(xiàn)在運城地區(qū)河津市的“禹門”。龍門兩岸,石山壁立,形如巨門。黃河之水天上來,,浩浩蕩蕩,至此要沖過 120米寬的峽口,河水由緩而急,撞山擊石,濁浪騰空而起,旋渦急湍,勢如奔馬驚雷。河水沖過龍門即南下出峽,是秦晉交界的重要關(guān)河之一。相傳龍門是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時開鑿的,所以又叫禹門。這禹門,有個神奇的傳說,說是每到陽春三月,黃河鯉就逆流而上,因水急浪高,不易前進,能躍過這“門”的魚,就變成了“龍”,所以叫做龍門。
大禹治水是在我國古史傳說時代。據(jù)說,在堯的時代,有一個部落首領(lǐng)叫鯀,住在有崇,號“崇伯鯀”。鯀就是禹的父親。堯命他治理洪水,他用筑堤的方法去“堵塞”,結(jié)果治了9年也沒有把洪水治平。堯在羽山將鯀殺了,以示懲戒。又命他的兒子禹繼承父業(yè)治理洪水。禹改用“疏導”的方法,開山挖河,把洪水導入河海,終于平息了水患。
大禹治水有功,后來舜就把天下禪讓給了他,建立了夏朝,定都現(xiàn)在夏縣的禹王城。
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率領(lǐng)千萬民夫,不避寒暑,不畏艱險,手足長滿了老繭,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正是這種恒心和毅力,振奮人心,這才戰(zhàn)勝了洪水,疏通了河道,奇跡般地開鑿了龍門天險。
黃河流經(jīng)禹門,河水千回百轉(zhuǎn),洶涌澎湃,激山為浪,人稱“禹門三級浪”。禹門出口處,水流湍急,聲若萬馬奔騰,道是“平地一聲雷”。東岸有一塊二十多畝的平坦地面,上建禹廟,相傳漢代創(chuàng)建,重修于唐、元、明、清各朝。禹廟屏閣樓亭,畫棟雕梁,倚山傍水,形勢壯偉。廟中明德殿,正祀塑像,衣冠莊嚴,冠冕堂皇,神態(tài)栩栩,其容如生。可惜此廟在日寇侵華時被日軍毀壞,造成千古恨事。
禹門風景,奇麗雄渾?!逗咏蚩h志》載“龍門八景”有:石棧連云,鳴泉漱玉,南亭夜月,北口秋風、層樓倚漢,飛閣流舟,桃浪三級,雷聲一震。還有一些富有神話色彩的地方。例如,根據(jù)當?shù)孛耖g傳說,在龍門山北有河口,很像龍門卻不能通。相傳這是鯀治水時所鑿,因沒有成功,人們給它起個名叫“錯開河”。另一說是大禹當年開河本開兩條,一條通往現(xiàn)在的禹門,一條開往陜西亞黃龍山的下川。當大批民夫正往陜西一條開去,天上有一只大鵬呼叫:“錯開河,錯開河,開西不勝往東挪!”大禹善辨鳥語,于是命令民夫改向東挪,后人遂將交岔處起名為“錯開河”。又如在禹門南一里多遠的地方,有石磧,大河盤繞而行,洪濤巨浪不能淹沒,相傳禹墳就在那里。
往事已矣。但大禹治水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我中華民族,以人定勝天的信念自強不息。
而今,在當年禹廟廢墟上,已建起日灌千畝的機灌站,攔洪大壩又擋住黃龍,將昔日荒涼的黃河灘變成米糧川。繼鐵索橋后,又修建了公路橋和鐵路橋,三橋如三條彩虹飛跨晉陜天塹,為昔日的古龍門又添現(xiàn)代化的新景觀。
大禹若在天上有知,亦會俯瞰笑慰吧。
1999年7月9日發(fā)表于《山西發(fā)展導報》話說運城欄目
作者:孟肇詠,運城學院中文系教授,山西省優(yōu)秀教師。2009年入選《運城市教育志·當代教育界名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