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響
又聞柳笛聲,在一個暖暖的午后。柳條婆娑,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分明是童年的我。
穿村而過的小河還那么美嗎?依稀回首,清晰宛然,岸邊垂柳疏影橫斜,堤上白楊偉岸鉆天。吹柳笛編柳帽是我們的拿手好戲,忙亂中,不知誰一聲招呼,齊刷刷把帽子往頭上一卡,站成一排在河邊釣魚,最常釣到的是那寸余長的“小麥穗”,泥鰍是不屑要的,隨手便宜了腳邊的鴨子,惹得那群白鵝不高興的大聲提著意見。
當日頭高起,天漸熱時,便攀上柳樹,縱身入水,滿河充滿了歡騰。在水中照例是玩一種叫“逮猛”的游戲,不到精疲力盡舍不得上岸。大三總對陸軍高喊一聲:“你屁股上有螞蝗”。按倒后掄起鞋底就拍,老實的陸軍還心懷感激堅決不動,于是一個一臉壞笑,一個滿臉堅強,其余的皆幸災(zāi)樂禍,組成一副難忘的童趣圖。
大三是我們的頭,我們?nèi)撬摹凹t小兵”,麥收時他帶領(lǐng)我們?nèi)ナ胞溗耄f好由他交給村里的李老師,黃昏時我們故意在老師門前亂轉(zhuǎn),巴望著一頓夸獎,當然什么也沒得到。大三把麥子換成燒餅帶回了家,一家人都喜氣洋洋的。他長大后經(jīng)商,富可敵村。
夜幕降臨時,捉迷藏是百玩不厭的節(jié)目,滿村的豬圈牛棚被攪的雞飛狗跳。但如果臨近的煤礦放電影就該另當別論了。晚飯肯定是不吃了,早早來到場地,幾塊碎石,半條破磚就能占一塊地方。電影幾乎清一色是戰(zhàn)斗片,《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南征北戰(zhàn)》等?!堕W閃的紅星》播過后,紅五星成了最惹人眼饞的寶貝,擁有一頂軍帽馬上會擁有一群跟隨者。
李偉的媽媽別出心裁的用紅布給他縫了領(lǐng)章,立刻風靡全村,一位同學東施效顰在領(lǐng)子上用大頭針別了兩張紅紙,汗水一浸,血淋淋一片,傳為笑談?!峨u毛信》放過后,滿村的公雞禿著尾巴見人就逃。小兵張嘎和潘冬子是我們競相模仿的偶像,連打架時咬人也變得理直氣壯起來,"嘎子就這樣做的".成了最冠冕堂皇的理由。頂討厭是放唱戲的,我們把它怒斥為“穿大褂子的”,只要銀幕上大褂子一擺,黑壓壓的人群頓時像四散的螞蟻。
清貧的生活,在孩子身上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沒什么玩具,所有可玩的東西都是自己做的,啞巴喬二心靈手巧,他用紙疊的手槍連大人都愛不釋手,他自己做的小推車可以往地里運化肥。最討厭的是他每天都能背回一大堆青草,害的我們總被父母罵,氣憤不過時就一起來到他門前,跳著腳的喊:“啞巴,啞巴,關(guān)上門吹喇叭。”門開了,他小腳的奶奶高舉一把大掃帚,撲蜻蜓一樣趕的我們四散而逃。
我們才不去疊紙槍呢,太麻煩了,最常玩的就是從河里挖來黃泥,在磨盤上摔成刀啊斧啊的,火里一燒,硬的厲害,人手一把對打,壞了再做。有時將泥摔成泥餅,把一根線對折后拴住一條小棍,再把小棍從泥餅中間穿過,一手拿線,另一手把泥餅一旋,泥餅就飛快的轉(zhuǎn)起來,把細線擰成麻花,兩手各扯住一根線慢慢拉開,泥餅又往相反方向快速轉(zhuǎn)去,如果在泥餅上貼點彩紙,你會看到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兜里沒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惜夏天割青草,冬天拾大糞交給生產(chǎn)隊后掙的公分全算在了父母頭上。
真正掙到錢應(yīng)該是三年級時的事了,看到高年級的大哥哥們到北山上捉蝎子賣給收購站,一只值五分,羨慕的不得了,也約了幾個小伙伴跟了去,一路翻著跟頭,嚼著野果,不亦樂乎。大哥哥們不愿帶我們,遠遠的躲開。
我們急不可耐的掀開石頭,蝎子高揚尾刺直往石縫里鉆。初生牛犢不怕虎,手忙腳亂的用筷子夾起來放進玻璃瓶中,一上午抓了幾十只,賣后每人分了好幾毛,高興的直蹦,一會塞到席底,一會掖在枕下,后來卻怎么也找不到了,傷心的天昏地暗。
現(xiàn)在工作了,每月的工資也不少,卻再也找不到那種欣喜若狂的感覺,其實人生哪個階段的快樂能和童年相比呢。
最快活的日子在鄉(xiāng)下,我的童年在鄉(xiāng)村度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