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靄亭
前幾天,有事返回老家。夜晚,空曠而沉寂的院子里,倍顯幾分凄冷而周身即感涼透。急急進屋,鉆進被窩,頓覺溫暖融融,如偎縮于母親的懷抱———不錯的,是母體的溫暖-———裹在身上的這條新面、新里、新棉絮的被子,就是母親一針一線所絮??!
20多年前,已經(jīng)年過70歲的母親,便常常絮叨起家鄉(xiāng)的那句俗語:“閨女的衣裳,兒子的家當。”這俗語的意思是說,父母辭世后,其衣裳是閨女的,家當是兒子的。
母親說:“咱們家沒啥家當,就為你們三家各做一個蓋體(家鄉(xiāng)話把“棉被”稱作“蓋體”)吧!”母親每每絮叨,我們屢屢勸說:“三家的蓋體夠用的,冬天哪能凍著呢!”盡管如此,半年后,母親還是讓趕集的鄰居幫著買回了三個被料,被面或紅或綠,皆為刺繡之綢。如此棉被,父母一輩子也沒享用過呀!
小時候就聽父親說過,他年輕時在外地讀書,再冷的冬天也只有一個粗布被。睡時,被子一折為二,蓋一半在身上,鋪一半在身下,既是被,也是褥。很難想象,父親是怎樣度過異地那一個個寒冬之夜的。
后來,父親供職于他鄉(xiāng),終于蓋上了細布(家鄉(xiāng)稱為“洋布”)被,藍色的底色上綴著一片片綠色的小葉子。這個被子陪著父親度過20多個寒夜,離休返鄉(xiāng)后又用了多個冬天。
那些年,于鄉(xiāng)間務農(nóng)的母親用是粗布面和粗布里的被子。母親紡線、染線、織布,然后絮成被子。被面用紅、綠、藍等色線織成對稱的彩色方格,如同整齊鋪開的豆腐塊。幾個冬天后,被面、被里爛了,母親便又補上塊塊補丁,一用又是多年。
后來,生活漸漸好轉,母親便也用上了細布被,被面為淺黑和淺紅相間的零碎小圖案。這個被子,母親一直用到永遠地合上雙眼。當年,兩間籬笆墻茅草屋里,母親就是擁著這樣的棉被,熬過了一個又一個風寒雪揚的嚴冬,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氣暖樹綠的春天。
母親去世后,三個新綢被留在了老家———母親不在了,但老家留住了母愛;我們每每返回老家,再也尋不到了母親瘦弱的身影,但仍能享受到母愛的濃濃的溫暖。有家在,就有母親在;有這綢被在,就有母愛在。
夜深了,村靜了,偶爾傳來幾聲犬吠汪汪和冷風嗖嗖。裹著母親留給的棉被,享受著母愛的溫暖,好幸運,好幸福。啊,母親留下這新綢被,是擔心兒孫們身處寒冬之夜呀!
娘,在這數(shù)九寒夜里,兒子蓋著你留下這綢棉被,真的很暖和。想著想著,淚水流出眼眶,滴在了枕邊的被角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