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v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fā)展歷程,植根于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
我國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記錄了中國3000多年的歷史,同時在甲骨文發(fā)明以前在中華大地還有1000多年的文明發(fā)展史、超過百萬年的人類發(fā)展史并沒有文字記載。考古學者將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遺存發(fā)掘出土,將塵封的歷史揭示出來,將對它們的解讀和認識轉化為新的歷史知識。
而伴隨著文明共同誕生的則是文字,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即為文明史,而文字離不開書寫,中國書法源自文字的創(chuàng)造,源自文字的構造,源自文字的形和意。無論是倉頡的造字說還是大秦王朝統(tǒng)一文字,文字總是隨著歷史的進步而革新,書體和書法審美也隨之而更新換代。無論是文字的發(fā)展還是歷史的發(fā)展,都離不開人,而起著文化傳承的人大多數為歷史人物,在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這些大大小小的在歷史上留名的人物多為皇親國戚、達官貴族,最起碼得和文人墨客沾邊,是故,這又是一部貴族史。
一、先秦及先秦之前(古文字階段)
(一)使用了1500多年的甲骨文
甲骨文因鐫刻、書寫于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yè)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后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
甲骨文在中國漢字使用歷史中,足足占據了1500多年的時間,這和當時的生產力低下分不開。由于生產力低下,人們愚昧,占卜成為一種壟斷且高大上的職業(yè),由此而鐫刻成卜辭。
(二)使用了800多年的金文和小篆
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甲骨文已經完全脫離了實用的范疇,于是金文應運而生。
金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體名稱,指的是鑄造在殷商與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制造技術十分發(fā)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前222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chuàng)制了統(tǒng)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一直從秦朝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因為其字體優(yōu)美,頗有古風古韻,所以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復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各國的漢字出現了簡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況。秦始皇滅六國后,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標準,統(tǒng)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為“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
二、兩漢及之后(今文字階段)
大秦王朝統(tǒng)治之下,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無論是文化還是生產力都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尤其是多區(qū)域的融合貫通,文字逐漸統(tǒng)一,人們之間的交流更加暢通,為了更加便捷地交流和記錄,文字繼續(xù)發(fā)展,書體也繼續(xù)改革更新。
(一)隸書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chuàng)于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tǒng),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后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關于隸書的定義,近人吳伯陶先生在《從出土秦簡帛書看秦漢早期隸書》中說道:“可以用這個字的本義來作解釋。〈說文解字〉中解釋'隸’的意義是'附著’,〈后漢書·馮異傳〉則訓為'屬’,這一意義到今天還在使用,現代漢語中就有'隸屬’一詞?!磿x書·衛(wèi)恒傳〉、〈說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認為隸書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隸書是小篆的一種輔助字體?!?/p>
其次究竟什么樣的字才叫隸,隸與篆又有什么樣的嚴格區(qū)別,吳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訂正∶“小篆還保存了象形字的遺意,畫其成物隨體詰屈;隸書就更進了一步,用筆畫符號破壞了象形字的結構,成為不象形的象形字”。
無論從實用的角度還是審美的角度來看,隸書都是一次進步,尤其是為楷書的發(fā)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礎。因為它的實用,至今我們還能識別和日常使用,故可以稱之為“今文字”的發(fā)端。
(二)形成于漢隸的楷書、行書與草書
從曹魏開始,對文學藝術的關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惟才是舉”等選人制度的實施,使“才能”有可能越過道德而成為人們的首要追求,其中就包含文學藝術,如原來被視作小道的文學,被曹丕譽為“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書法在東晉時期成為世家大族爭能斗勝的方式之一,上層貴族大量進入這個領域。魏晉書法在這一背景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首先,是楷、行、草等字體在廣泛的應用中得到迅速完善;其次,出現了多位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大書家,在風格的開創(chuàng)和典范的樹立上有無可取代的意義,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書法史的發(fā)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書法作為藝術的許多基本觀念被揭示出來,不僅形成理論,而且被貫徹到實踐中,從而使書法的藝術性質得到了強化。
魏晉時期,毫無疑問是中國書法的總結和提升期,更是一種人文的覺醒與自覺。隨之而來的隋唐,更是讓中國的經濟突飛猛進,士大夫和貴族們有了更高層次的真正意義的書法述求。書法才由書寫工具變成了個性張揚和特質的量身定做品。并且,書法理論的研究也達到了一個展現的階段。
書法,中國僅有。
書法藝術,更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表達。
不知道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飛船上,是否載有書法大家的作品?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