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期間出現(xiàn)了很多文學體裁,其中最讓人神往的莫過于唐詩宋詞,比起其他文學體裁,古典詩詞不僅用詞凝練,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易于記憶??梢哉f在唐宋之后,唐詩宋詞滋養(yǎng)了一代代人。而要說站在唐詩巔峰的人物,不管怎么論都少不了“詩仙”李白。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作文采飛揚,瀟灑飄逸,飄飄乎不似人間語。而他本人也像是墜入盛唐的謫仙人,雖然身在盛唐,但是卻給人一種浮于盛唐之上俯瞰世間的氣象。歷朝歷代文人對于李白也是推崇備至,各種溢美之辭真的就像網(wǎng)上那句調(diào)侃“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猶如黃河泛濫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那么李白這么厲害,他和其他詩人相比高明在哪里呢?對于這個問題筆者其實一直也在思考,但是總也找不到合適的答案和言辭。不過前段時間馬未都老師在社交平臺上點評了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借此點出了李白比其他詩人高明的地方。當時看他的點評很有意思,本期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先一起看看李白這首詩:
《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早期被認為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游歷時所作,因為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喜悅和輕快,很像李白青年時期的風格。不過后來經(jīng)考證,再加上“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這種說法被推翻。
這首詩的實際創(chuàng)作時間是公元759年,當時李白58歲,前一年他因為牽扯到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次年朝廷因為關(guān)中大旱而大赦天下,李白當時正在流放路上行至白帝城,突然間被赦免,自然是喜出望外,于是立馬便踏上回鄉(xiāng)的路途,抵達江陵后依舊難抑自己喜悅心情,于是便寫了這首詩。
首句描寫了詩人早晨離開白帝城的情形?!安试崎g”三字,既是寫出了白帝城的高聳入云,也是寫出了詩人此刻的喜悅之情。太陽初升,霞光陣陣,這既是寫白帝城的早晨,其實寫的也是詩人此刻的狀態(tài),本被牽連流放,現(xiàn)在突然被赦免,他的人生也迎來了轉(zhuǎn)機,就如同迎來了霞光一樣。
次句“千里江陵一日還”,即從從空間上說明了白帝城距離江陵之遠,又從時間上說明了詩人所乘行舟之快。在這時間和空間的對比上,突出了詩人一路上的迫切心情。同時“還”之一字也是意味深長,江陵本不是詩人的家鄉(xiāng),但是詩人卻用了“還”字,想來詩人被流放時也曾路過江陵,現(xiàn)在被赦免又再次回到江陵,可謂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
第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也是歷來被稱頌的名句。李白返回江陵這一路上要經(jīng)過三峽,兩岸都是重巒疊嶂,其中有很多的猿猴長嘯,猿猴的嘯聲很像人哭泣的聲音,所以一般都被歷代文人墨客拿來寫羈旅之愁。不過李白此刻坐著輕舟,行進很快,步履匆匆,這猿嘯聲絲毫不能阻擋他的步伐,由此反襯出詩人的暢快和興奮。
為了形容輕舟行進之快,除了上句的“兩岸猿聲啼不住”的側(cè)面烘托,在最后一句詩人更是直接正面描寫了它的飛快,在猿嘯陣陣中,行舟已然經(jīng)過了“萬重山”。當然,這里的“萬重山”是夸張,這也是李白的詩歌的特點,極夸張之能事以此來烘托自己的情感,就像《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便是如此。
李白這首詩通過快船快意,將被赦免的喜悅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全詩意境悠揚輕快,令人回味悠長。而對于這首詩馬未都老師點評說,李白對于技術(shù)上的要求沒有其他詩人那么刻意,而他的這份不刻意,恰恰就是他感動自己、感動別人的地方。在唐詩中,一般提到“猿”,都是悲的意思,就像“風急天高猿嘯哀”、“猿啼三聲淚沾裳”,而唯獨寫猿沒有悲的就是李白,這就是他比別人高明的地方。
其實馬未都先生的這個說法我是比較認可的,很多文人在寫詩填詞的時候,他們都會留意所用意象是否合適,會斟字酌句,就像賈島的“推敲”。但李白不同,他是感覺來了,隨口而出便是詩,他不會去刻意遵循那些所謂的定式或者意象,只是說著自己想說的。這其實就很像武俠小說中提到的“無招勝有招”,這其實恰恰也說明李白的詩歌造詣已趨絕顛,到了返璞歸真的境地。
對于馬未都先生對于李白這首詩的點評,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暢所欲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