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個人心里有1000個哈姆雷特,所以關于一些傳統(tǒng)古詩詞,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趣解。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被有些人理解成了落霞與飛蛾齊飛;陸游“紅酥手,黃滕酒”被理解成了紅燒豬蹄下酒,這讓人情何以堪。
不過以上兩個千古名句與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7個字相比,也都不算什么。因為咱們今天要說的這“江楓漁火對愁眠”中,一共7個字,卻有6個字有爭議。在了解這些爭議之前,咱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這首七言絕句,任何時候拿出來,都是會令人豎起大拇指的詩。有人把張繼這次失眠稱為一場偉大的失眠,因為這場失眠,他看到了江楓漁火,聽到了夜半鐘聲,寫出了這首千古名作。本來是一首不錯的詩作,但這些年來卻因為各種各樣的理解,讓這首詩成為了一首爭議不斷的作品。僅僅是“江楓漁火對愁眠”這一句,就有太多的爭議了,而這些爭議當真是令人無奈得很。
先是這“江楓”二字,江楓按我們正常的理解,應該就是指江邊的楓樹??墒怯腥朔Q吳縣有一座名叫“封橋”的橋。楓和封本來就同音,所以張繼詩中寫的極有可能是“封橋”。甚至有人為了證明這一觀點,找出了宋代周遵道的《豹隱紀談》,稱原來這橋就叫封橋,后來王珪把它改成了楓橋。如果按這種理解方式,那這首詩中就沒有出現(xiàn)樹。
然后是這“漁火”二字,一般我們認為這是漁船上的燈火。但偏就有人認為這漁火怎么可能愁眠,所以他們認為“火”字是通假字,通的是“伙”字,所以漁火就成了漁船上的小伙伴。對于這個解釋,筆者想問問大家,這樣的解釋你是否能接受呢?
最后是這“愁眠”二字,正常的理解愁眠是因憂愁而失眠了。但偏就有人說這愁眠不是這個意思,它指的是寒山寺外的愁眠山。但是筆者翻開了各種典籍,確實沒有找到有關于這座山的記載。
本來一句挺美的“江楓漁火對愁眠”,最后江楓不是楓樹,漁火也不是燈火,就連愁眠都不是失眠了,確實是令人無奈。這樣來理解古詩,現(xiàn)代人是否真的想多了呢?對于這個問題,筆者是這樣理解的。雖然1000個人心里有1000個哈姆雷特,但是咱們在理解古詩詞時,應該遵守一般的原則,不能鉆牛角尖。
首先,從這種詩來看,若是把“楓橋”當成“封橋”,至少是找得到文史典籍來證明的,那非要這樣理解也沒多大問題。
其次,把漁火當成漁船上的小伙伴,顯然就不合適了。愁眠的是詩人張繼,他對著楓橋和漁火發(fā)愁,這有什么不合理的?就算是這愁眠的主語當成漁火,也可以是擬人的寫法,這在古詩中是很常見的。正因有了這“漁火”二字,才能讓這月落后的霜滿天,因為有了燈火而有那么一絲溫暖。這暖色調(diào)與詩人心中的孤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全詩的高明之處。
再次,把愁眠當成愁眠山,至少咱們得找到一個出處,哪本典籍中有關于愁眠山的記載,這個咱們不能信口開河。
所以,對于這7個字,筆者更愿意用它最經(jīng)典的理解方式:詩人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難眠。雖然1000個人心里有1000個哈姆雷特,但個人認為有時候咱們真的不要想太多了。小時候咱們做閱讀理解題時,天天分析揣測作者的想法,都尚且有一個正確答案,答得很離譜的老師是不會給分的。如今,咱們品賞古詩時,雖不會像當初做題一樣規(guī)定得那么死板,但原則還是要有的。大家說對不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