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中有句詩叫“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在世人眼中,情深不淺似乎是女人的專利。在對待愛情時,蘇軾在《蝶戀花》中的一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似乎說出了不少男人的愛情觀。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深情的男人總是那么令人喜歡。宋代詞壇有一位詞人,曾寫過一首《風入松》,讓我們見識了男人的癡情能到什么地步,他便是吳文英。吳文英被稱“詞中李商隱”,他寫詞力求柔婉,反對狂放,這首詞便是吳文英的得意之作。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西園是吳文英和愛人原本的住所,兩人在此情意綿綿,愛人離開后他寫下這首凄美之作。
《風入松》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詞上闋是詞人傷春傷別之語。“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點名詞中所描述時間在清明前后,這正是暮春時節(jié),百花開始凋零,此情此景,詞人不忍去看,所以才有了“聽風聽雨”這樣的描述。詞人心中滿是傷春之情,便將落花打掃成堆埋葬,但是依舊難解憂愁,便為葬花寫了這篇墓志銘。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則是傷別之語,古代常以折柳送別,而在詞人的筆下,每一絲柳枝都滿含不舍的柔情,希望能夠?qū)㈦x人系住?!傲锨痛汉芯?,交加曉夢啼鶯”則是傷春傷別交融在一起,愁緒無從排遣,本欲借酒澆愁,醉后便可在夢中和離人相會,奈何黃鶯的啼鳴卻讓詞人想要入夢的打算破壞,令人讀之悵然。
下闋描寫清明過后,佳人已離去。在這樣的情形下詞人本應(yīng)該避免故地重游帶來傷感愁緒,但是詞人卻不舍也不愿,還是每日讓人打掃和佳人相會的亭臺樹林,依舊在天氣放晴后來這里欣賞美景,癡心癡情至此,令人動容。而“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這一句也是詞中的名句,以無情寫多情,可謂點睛之筆,佳人已遠去,但是秋千上還有她殘留的芳香,惹得黃蜂頻頻撲向秋千索,其實細細想想這一句也是詞人的想象之語,佳人已離去留下的只是詞人一廂情愿的不舍和想念。
結(jié)尾兩句則是用夸張之語描寫兩人昔日的恩愛,幽階為何生苔?只因佳人不來,無人走在其上,荒蕪生苔,而這都只是一夜之間的變化,這當然是夸張,但是對于詞人來說往昔的種種恰似發(fā)生在昨日,此句看似沒有道理卻飽含深情。全詞感情真摯,委婉細膩,讓世人見識到男人的癡情能到什么地步。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和小編討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