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和詩圣相遇時,一個43歲,一個32歲,李太白年長了11歲。人們都說,文人相輕,但二位詩壇王者,卻一相遇就成了知音,特別是杜甫更是化身李白小迷弟,為李白寫下了數首詩作。甚至在李白被唐玄宗賜金還返后,還要為他鳴不平,這段友情,也成為詩壇佳話。
二位王者雖心心相惜,后世卻總愛將二人詩作比較一番,一來是為賞詩,二來也是圖個樂子。而兩人的詩作中,被比得最多的就是李白的《靜夜思》和杜甫的《月夜憶舍弟》。這兩首詩都是作者睡不著時所作,都寫的是秋天的月夜,都冠絕古今之作,誰更高明千年來爭論不休。
1.《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這首詩是李白最出名的詩作之一,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人人會背,是思鄉(xiāng)詩的壓卷之作。寫這首詩時李白26歲,當時他正住在揚州旅舍,在這個清冷的秋天里,他走在旅館的窗前,抬頭看著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起,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名作!
全詩僅20字,全文無一生僻字,語言樸素無華,明如白話,似脫口而出之作,卻意境深遠,耐人尋味。前兩句用一個比喻,寫出了明月的潔白。后兩句,筆鋒一轉,寫月下的思鄉(xiāng)人。一句“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思”字,語盡而意未盡,思的是人還是物,是情還是景,都包括盡了。
2.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是杜甫在秦州所作,那時安史之亂已爆發(fā),汴州被攻陷,杜甫的幾個弟弟因戰(zhàn)亂與他失去聯系,這讓他十分擔憂和思念。詩的大意是:戍樓響起鼓聲禁止通行,邊境孤雁在秋天哀鳴。白露節(jié)的晚上,還是家鄉(xiāng)的月亮更明亮。兄弟們此刻但離散在天涯,我卻無從打聽他們的生死。在這天下之亂之時,想寄封家書卻不知寄到何處。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一幅邊塞秋天的蒼涼之景,令人動容。第二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天下間本只有一個月亮,無論何處本無差別,詩人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更圓,這種心理暗示把思鄉(xiāng)之情推到極致。最后兩句寫情,語氣沉痛,句句令人斷腸。
這兩首月夜詩,有人李白的詩明如白話,卻意達千里之外,更勝一籌;也有人認為杜甫詩僅靠一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就已然勝出。千年來,誰更高明的爭論一直不休,難分勝負。不過小編認為,這場巔峰對決,不論誰輸誰贏,我等后輩能有幸品上一二,就是幸事了!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