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喪葬傳統(tǒng)是講究重殮厚葬,是后人寄托哀思的一種方式,并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xí)俗。比如,墨子《明鬼》篇中就說到了人死后成為鬼,相信有鬼神存在。我們不應(yīng)把它完全當(dāng)做封建糟粕,也無需從迷信的角度來看待它,這也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
前面說過,喪禮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通過小斂、大斂等方式,將遺體處理后裝入棺柩。而,喪禮后半部分的主題則是將棺柩安葬。
古籍《說文解字》中記載說:“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故人持弓,會敺禽也?!庇捎谟H人的遺體每每為鷙禽猛獸撕咬,子女內(nèi)心不忍,于是守在遺體旁,用彈弓驅(qū)趕鳥獸。相傳到黃帝時開始使用棺槨,將遺體深埋,入土為安,體現(xiàn)了文明的演進(jìn)。
鄂州地區(qū)的喪葬習(xí)俗主要延續(xù)舊時的方法,有停靈、戴孝、入殮、出殯、下葬、圓墳、頭七、七七、百日、周年等。
人過世后,要在家中停放三天或五天,搭上靈棚,其目的就是為了尊重死者,等所有親人到來祭奠,以此告慰亡靈。
停靈之后就是出殯,出殯又叫送葬,亦或者叫發(fā)靈。亡人人殮蓋棺后,盡快將棺材用繩子和兩根椽捆綁好,做法事先生一只手搖鈴,一只手持一個灰碗(俗稱五雷碗),口中念念有詞,念畢將灰碗放在棺材的大頭上用面刀打碎,與此同時選出的“八仙”(參加抬棺木的人叫“喪下”,一般由八人(也有12人或16人的)組成,也叫“八仙”,出殯前的一天早上八仙必須由孝子親自上門跪請。)分立棺材四周,由一個發(fā)問,眾人齊答,每答一句,抬龍杠的在棺蓋上齊拍一下,震聲如雷,似乎是在趕走煞氣,又似乎是在壯膽,最后在齊齊一聲“走”的聲音中,手托棺材迅速抬出靈堂,隨即靈堂里的孝幔撤走。
棺材必須由眾人用手扶出大門,不能觸及門框門檻和地面,否則家里會大不吉。抬出大門后,大門兩邊所有祭奠的橫幅和設(shè)施迅速撤掉。棺材抬放到棺柩上,把大小柩杠栓好,上蓋一床被單,所有孝子跪叩,氣氛緊張、肅穆。
“出殯”一般是在封殮后次日的上午吃完早飯后開始進(jìn)行,時間在早上6-7時左。在出殯的當(dāng)天早上,東家必須竭盡全力用最豐盛的飯菜款待他們,所有的好菜都必須是雙份,稱作“雙出頭”。棺木由八仙結(jié)結(jié)實實地捆綁在三橫兩直的木杠上,抬棺木用的木杠稱為“喜杠”,鄂州地區(qū)更喜歡將其稱之為“龍杠”。
按照古鄂州流傳下來的送葬習(xí)俗,一般是時辰一到,就要起杠。和尚手端水碗,念完咒語,抬龍杠的齊聲呼喊“起”,眾人將柩杠上肩,鞭炮鼓樂齊鳴,女眷齊聲大哭。舉花圈和祭曲的在前開道,舞龍舞獅的邊走邊舞引領(lǐng)。
伴隨起杠的還有兩個儀俗。一個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將里邊的蕎麥皮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一個儀俗是“摔盆”,即把靈前祭奠燒紙用的瓦盆摔碎。這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子”,也叫“吉祥盆”。摔盆的應(yīng)該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即遺產(chǎn)的第一順序繼承人。如果無兒無孫,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俗就要把摔盆者和死者的關(guān)系陡然拉近,確立起財產(chǎn)繼承關(guān)系來。摔盆講究一次摔破,越碎越好。俗說這盆是死者的鍋,摔得粉碎才好帶到陰間去。瓦盆一摔,就如一聲號令,杠夫迅速起杠,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駕靈而走。
“孝子”在前執(zhí)紼(引魂幡),挽柩者唱挽歌。就是一個孝子(也有指定為大女婿的)抱靈牌(逝者遺照)帶著所有的孝子孝孫手持裹著白紙穗的“哭喪棒”走在靈柩前,邊走邊呼叫,遇莊叫過莊,遇河叫過河。
靈柩之后就是逝者的家屬手持花圈,和鑼鼓班子、管樂班子在后面一路吹吹打打,以及送逝者一程的親戚朋友,排場大的或者生前人緣好的,這隊伍前后能夠延伸數(shù)百米,頗為壯觀。
當(dāng)然,按照鄂州民間的喪葬習(xí)俗,送殯隊伍的前后順序排列同樣也有著一定的講究。按照傳統(tǒng)的禮儀,根據(jù)血緣關(guān)系,死者的長子走在最前面,爾后次子、孫子輩、女婿等客人隨其后,所有的男客人走在棺木的前面,棺材后面的女人也是按長幼順序排列,長媳、長女、次媳、次女,孩女輩而其他的女客人跟隨其后。
為了體現(xiàn)喪禮排場,不論下雨下雪天氣,出殯線路不會選擇近路,都會沿公路繞一個大圈,具體說就是位置雖近,但距離一定要遠(yuǎn)。且,全程鞭炮煙花燃放不斷,靈柩經(jīng)過的路段,沿途的居民也會放一封鞭炮給逝者送行,孝子照例要磕頭致謝,有專人回敬一包香煙或毛巾等物品給送行的。
傳統(tǒng)的鄂州民間喪禮出殯途中,還有幾項比較重要的儀式,如:揚紙錢、擺茶桌、路祭。
揚紙錢,俗稱“撒過路錢”,就是在靈柩前,有一人沿途拋撒紙錢,意為用錢買路,打發(fā)眾“野鬼”,使靈柩順利通過,這個一般是女婿在下葬的路上的主要任務(wù)。
常言道“一個女婿半個兒”,因此,人們認(rèn)為“斗”就是一桿秤,讓這做為“半個兒”的女婿拿著,不僅僅是給“攔路鬼”分紙錢,也是一種家庭公平的象征,女婿也可以說是家庭主要成之一,這也是一種孝道的體現(xiàn)。
史料記載:揚紙錢之俗始于晚清。紙錢即用白紙砸成的“銅”錢,出殯時由專人在孝子前頭揚撒。起杠、遇有路祭時以及經(jīng)過十字路口、河沿、橋梁、井臺、祠廟、城門以及下葬時,都要把紙錢高高揚起。
擺設(shè)茶桌和路祭,意在表示哀悼和慰問。鄂州民間喪葬習(xí)俗中,靈柩所過的莊戶門前都點一堆火,謂之避邪。有關(guān)系好的眾親鄰在得知喪家出殯日期和所經(jīng)之路,屆時擺出茶桌,設(shè)茶壺、茶碗、茶盤。等靈柩走近的時候,端給孝子,孝子無論喝與不喝,都要跪下叩謝,路祭則指在出殯隊伍所經(jīng)之路設(shè)供桌或祭棚,祭奠亡靈。
出殯的路上,速度要快,抬龍杠的八仙要柩行如風(fēng),每遇坡坎,吼聲不斷,蜂擁而走。靈柩中途不能落地,逢山爬山、逢水過水,遇到妨礙通行的樹木或者其他障礙,照例可以砍掉、推開,每遇險阻,抱靈牌的領(lǐng)著孝子一溜兒跪在靈柩前的險絕處,待險情解除再繼續(xù)前行,直奔地生選址并已掘好的金井眼。
靈柩送到金井眼旁,所有的孝子將孝服脫掉,抱靈牌的孝子將靈牌翻過來,將照片正面對著自己的身體,由一個吹嗩吶的陪同,按出殯線路原路返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