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及其出處
典故:1、畫荻教子;2、醉翁之意不在酒; 3、與民同樂。
出處:1、《宋史·歐陽修傳》。
參資:古詩文網(wǎng)《醉翁亭記賞析》。
歐陽修畫像
二、四歲失怙,母親畫荻教子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人。北宋杰出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以文章負一代盛名,名列“千古文章四大家”和“唐宋八大家”。
宋真宗景德四年,歐陽修誕生在綿州,此時其父歐陽觀任該州推官,56歲了,可謂老來得子。三年后,父親在泰州判官任上病逝,歐陽修失怙,他與母親鄭氏無以為生,只好溯江西上,到隨州投靠叔叔歐陽曄。歐陽曄為人忠厚,廉潔自持,在這里任推官十多年了,也沒有升遷。
叔叔家也不富裕,只能為他母子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卻無法顧及培養(yǎng)他。而其母鄭氏出身名門,受過教育,知書達理,她雖然育子心切,可是家里窮,連買紙筆的錢也沒有,不能送他上學。
這天,她看到塘邊長的荻草,突發(fā)奇想,荻草桿做筆,在地上劃字,不也行嗎?聰明賢良的鄭氏,遂以荻桿做筆,鋪沙當紙,從《詩經(jīng)》開始,教兒子讀詩練字了。
畫荻教子
于是,歐陽修跟著母親,一句一句地讀詩,一字一字地練字,反反復復,錯了又改,改了又讀,一絲不茍,直到音準字工,滾瓜爛熟。
歐陽修天資聰慧,心慕手追,在母親精心教育下,愛上了詩書。他時時讀寫,天天堅持,日積月累,進步很快,一本詩三百,都能過目成誦、講解默寫了。母親又教他許多古人名篇,他也學著賦詩作文,逐漸顯露出文學天賦。據(jù)史載,其母鄭氏也因此名列“古代四大賢母”。
他嗜書好學,買不起書,就去借書。城南李家有藏書,他便有意結交李家小孩,想方設法去借書讀,還把喜歡的抄錄下來。
十歲時,他在李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殘本6卷,翻開一看,愛不釋手,遂借來閱讀,反復鉆研,認真琢磨,模仿韓文寫作。當時誰能想到,唐宋兩代的文壇巨匠,就這樣隔空攜起手來,讓我國古文運動薪火相傳,向前發(fā)展。
當朝皇帝宋真宗寫的勸學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開啟了讀書人的盛世,莘莘學子無不聽從教導,不惜血本,爭考功名,要做“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時代驕子,以獲得財富和美女。少年歐陽修則更急切,他急切需要一份維持生活、供養(yǎng)母親的財富。他刻苦努力,學業(yè)有成,便信心十足,在17歲、20歲時,兩次去應試,結果希望都落空了。原來他的文章雖好,卻無人推薦,又不擅長時文,難入考官法眼。
三、伯樂胥偃提攜,登科又娶妻
歐陽修孤苦伶仃,心中茫然,深感無助。這時,他想到離他最近的漢陽知軍胥偃。這位朝廷大員,是時文大家,青年才俊的崇拜偶像。
于是,歐陽修帶著自己的詩文,奔赴漢陽,懷著惴惴心情,去干謁胥偃。胥大人手持文稿,“一見奇之”,贊嘆不已。他眼看著歐陽修說:“就留在府中讀書吧”,還說“子當有名于天下,待登科后,即以女妻子”。
歐陽修恩師、岳父胥偃
天圣7年〔1028年〕,22歲的歐陽修追隨恩師胥偃,前往京都。第二年,由胥偃保舉,他在國子監(jiān)的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都獲第一名,為監(jiān)元和解元。天圣8年,他又在禮部省試中,榮獲第一名,為省元,成為連中“小三元”,風頭無二的科考達人。 歐陽修滿腹經(jīng)綸,才華橫溢,擁有出眾的智慧、過人的機敏,他躊躇滿志,志在奪魁,還預制一件大紅狀元服,以自壯雄心。而比他小4歲的考生王拱辰,心機敏銳,喜歡開玩笑,他抓起這件狀元服,便套上自身,笑嘻嘻地說:“歐陽兄的狀元衣,讓我沾沾光,也好登科吧?!贝蠹覛g笑一堂。
到了秋天,他們參加仁宗主持的殿試,結果,神差鬼使似的,黑馬考生王拱辰榮登榜首,成為這屆狀元,而科考達人歐陽修僅為14名,進士及第。后來,主考官晏殊說,歐陽修未能奪魁,是他文鋒過露,考官們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不過,歐陽修也差強人意,登科入仕,授官將士郎、任西京留守推官;接著,又迎娶了恩師的年將及笄的愛女為妻,可謂雙門進喜!
而新科狀元王拱辰,更是皆大歡喜,他成了副相薛奎的大女婿。
歐陽修及第登科、洞房花燭
歐陽修與胥夫人郎情妾意,恩愛有加,可惜一年后,胥夫人便難產(chǎn)而不幸去世。接著,他又成了學士楊大雅的女婿,而風華絕代的楊夫人也不幸,僅兩年又香消玉殞。其時,他還不到30歲,而薛相有五女,便把四女兒嫁給他續(xù)弦,為第三任夫人。隨即,薛相的大女兒生下兩子一女后,也去世了,薛相擔心外孫受后娘虐待,又趕緊讓五女兒接替大姐填了房。天下之大,巧事也多,歐陽修與王拱辰這對同榜,多有交集,竟然又成了共泰山的連襟。
四、西京留守開啟新古文運動崛起之便
西京留守錢惟演,為歸順的吳越王錢俶之子,又是仁宗嫡母劉太后之兄劉美的妻舅,學識淵博,著述甚豐,為西昆體骨干詩人。
他治事寬松,為人大度,厚遇文士,獎掖后進,對歐陽修、梅堯臣、尹洙等文學新秀,都多加提攜,免除事務,明言:不必掛念公事,盡可游覽唱和,多在詩文上下功夫。有時這些人外出了,天氣有變,他還派人接濟,甚至命廚師攜酒肴,專程去慰勞,他是一位儒雅的長者。
歐陽修他們在西京當差,前后四年,實際上都成了專業(yè)作家,這批人都寫下大量新古文,讓唐代韓柳領導的古文運動,中斷200多年后,在宋代又再度崛起。
五、為官正直,四遭貶謫,退著史書
歐陽修忠義事君,寬簡為民,剛正清廉,累功升官,從郎官始,一直做到宰執(zhí),可謂位極人臣。不過,他君子為官,過于正直,或遭人妒,或受人誣,為官43年,其間4次遭貶,竟達20載。
歐陽修曾任將士郎推官,升館閣校勘編《崇文總目》,遭妒、一貶為夷陵縣令等;復任館閣???,升集賢校理修《起居注》,升龍圖閣直學士任知制誥,受誣、再貶知滁州、起號“醉翁”創(chuàng)作《醉翁亭記》;又復升翰林學士,又受妒遭誣、三貶知同州、而改任掛翰林學士銜與宋祈同編《新唐書》、并自撰《新五代史》。
嘉佑2年〔1057年〕,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禮部科考,一場科考,錄取文壇新秀蘇軾、蘇轍、曾鞏等,連同他提攜的王安石、蘇洵,組成以他為首的宋代六大文學家隊伍,從而繼唐代韓柳,形成了我國古代文化史上最為輝煌壯觀的文學集團“唐宋八大家”。功勛卓著,垂名青史。遂兼龍圖閣學士、任群牧使、又升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
歐陽修任主考
嘉佑5年,升樞密副使,次年,再升參知政事,躋身宰執(zhí)。
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變法,歐陽修條陳青苗法弊端,并在青州擅止此法,獲“擅行止散之罪”,但“特予免放”,可他卻請求致仕,而第四次遭貶、知蔡州、又起外號“六一居士”,以表心志。
熙寧4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銜辭職,退居穎州。熙寧5年〔1072年〕,壽終正寢,享壽66歲,贈太子太師,謚文忠。葬開封府新鄭縣。
六、著作繁富,代表作為《醉翁亭記》
歐陽修博學多才,詩文兼長,為一代文宗,又歷事三君,位列宰執(zhí),為一代名臣。他以雙重身份,團結同道,招徠后進,當時著名文人尹洙、梅堯臣、蘇舜卿為其朋友,王安石、蘇洵受他引薦,蘇軾、蘇轍、曾鞏為他提攜,他眾望所歸,入主文壇,領導著宋代的新古文運動,是名至實歸的文壇領袖。
唐宋八大家
蘇軾稱頌他,“事業(yè)三朝有望,文章百代之師?!彼鞣备?,成就斐然,有詩文集《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有與宋祈合編史著《新唐書》、私撰《新五代史》,代表作有《醉翁亭記》等。
《醉翁亭記》是他第二次受貶,外任滁州知州時,精心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文情并茂,為散文經(jīng)典,是千古絕唱。
全文以“樂”字為線索,描繪了醉翁亭一帶幽深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平寧靜的百姓生活,勾勒出太守與民一起在山林中游賞宴飲的風俗畫圖。其時,作者正值盛年,卻自號“醉翁”,表明作者醉于山水美景,醉于與民同樂,可是,又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在山水之間,而暗示自己不在廟堂,有外黜的委屈,蘊難言的郁悶于陶醉的豁達之中,抒發(fā)了作者“寬簡而不擾”的理政理想,以及娛情山水以排遣苦悶的復雜感情。
《醉翁亭記》
全文分四段,條理清晰,構思精巧,意象優(yōu)美,語言精粹,通篇以“者也”構句,格調(diào)清新,音節(jié)鏗鏘,意境有音樂畫圖之美,筆調(diào)有爐火純青之臻。膾炙人口,令人陶醉。
當年,與蘇軾并稱“蘇黃”的黃庭堅,深愛《醉翁亭記》,還創(chuàng)作《瑞鶴仙·環(huán)滁皆山也》,以應和。
這首《瑞鶴仙》詞,深得《醉翁亭記》之美,又合于音律,被之管弦,是一首獨本橋體的名詞。全詞為:
“環(huán)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瑯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籌也。太守醉也。喧嘩眾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是也?!?/span>
醉翁與民同樂
這首詞,概括其文,隱括其神,將原文400字,濃縮為l00字,篇幅僅余1/4,而主題卻一致;原文用21個“也”字,而這首詞也用“也”字一韻到底,既保留了原文的風格,又符合詞體的格律要求。它別具神韻、可幫讀者深層次讀懂原文,又別出心裁、可讓讀者認識獨木橋體這一新體裁。
詩詞一般都押韻,而且只押同韻字,還忌諱押同一個字的韻。但是,如果全篇或一半以上篇幅,只押同一個字的韻,那么就是“獨木橋體”的詩詞了。
這種“獨木橋體”,又叫一字韻體、獨韻體,因興于唐代,也叫唐體。其實這種體裁,只是詩詞體裁的一個小分支而已。
黃詞《瑞鶴仙》,為了保全原文風格,全詞只用一個“也”韻,而不像常見詞那樣要回避同字韻腳,這就是“獨木橋體”的詞了。陳存選2023、09、17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