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儀天下菩薩心
慈德昭彰到如今
文/東籬
整個假期,除了與工作有關的書籍之外,剛好匆匆翻完了蔡東潘先生的《明史演義》。
馬皇后無疑是作者濃墨重彩刻畫的人物之一,也是讀完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個人物。考慮到這本書畢竟是小說的緣故,特意查找了《明史·后妃列傳》中有關她的記載參照閱讀。
馬氏在朱元璋打天下、得天下、治天下的整個過程中可謂功不可沒。
作為郭子興的養(yǎng)女,我覺得郭將其嫁給當時自己的得力干將朱元璋,與其說是器重,不如說是籠絡。所以,當朱元璋不斷建功時反而遭到了郭子興父子的猜忌,這個時候,作為妻子的馬氏處理得非常睿智,“善事其妻,嫌隙得釋”,也就是說,她并未直接面對郭子興,而是搞定郭妻即自己的養(yǎng)母。至于她如何“善事”的,正史雖沒有記載,但演義中記錄了一個細節(jié):朱元璋打了勝仗回來,郭子興卻顯得十分冷淡,朱元璋非常懊惱,卻不知原因出在哪兒,馬氏便問他每次打了勝仗回來有沒有給郭子興進獻金帛——其他將領打勝仗回來都有金帛進獻為何你沒有呢?朱解釋為自己出兵秋毫無犯即使偶爾從敵人那里奪得一些也都分給將士了,于是馬氏便把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通過郭子興的妻子進獻。想來,這樣的困境遇到過不止一次,正由于她如此巧妙的從中斡旋,方使得朱元璋在“事業(yè)”剛剛起步的時候沒被心胸狹窄的郭子興扼殺在搖籃中。
當朱元璋“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作為妻子的她,毫無怨言的與之同甘共苦。在戰(zhàn)爭最艱難的時候,她甚至“親緝甲士衣鞋”,這樣的舉動,絕對鼓舞士氣,而對朱元璋,則常常勸誡“定天下不以殺人為本”,在這樣的思想下,朱元璋的這支部隊,應該是既勇且仁,怎能戰(zhàn)無不勝?
能患難與共已經非常不易,更為不易的是當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她所顯露出的高超的幕后輔助治國藝術及對自身得失的淡定從容。
我想,馬皇后對歷代后宮干政導致的惡果一定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她完完全全的把自己的智慧用于幕后:當朱元璋在朝廷之上因事而震怒時,她一定等著他回來,委婉地加以勸諫,而且,這樣的勸諫非常起作用,郭景祥、李文忠、宋濂等很多大臣就因此而幸免;此外,建議設立紅倉以給太學生妻兒供應糧食、建議與其到了災荒才賑濟不如事先進行儲備等等,都顯示出她對于治國的遠見。
作為后宮之主,思想上,她“勤于內治”,時時以宋朝賢后為榜樣教育其他妃嬪;生活上,她又顯得大度仁慈,一旦得知其他妃嬪宮人被寵幸懷孕,她立即厚待——這與后文中同樣是明代憲宗皇帝的萬貴妃想法設法讓皇帝“絕后”的做法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最令人佩服的,是她陪伴著朱元璋從普普通通的百姓走來,直到君臨天下之后,她一直都沒有被權勢、財富沖昏過頭腦,一直都顯得那么淡定從容,《明史演義》中朱元璋登基那天回到后宮和她的對話堪稱經典:
(朱):“朕起自布衣,得登帝位,外恃功臣,內恃賢后,每憶從前與郭氏同居,備嘗艱苦,若非皇后從中調停,日貯糗糒脯修等物,濟朕匱乏,朕亦安有今日?蕪蔞豆粥,滹沱麥飯,時記于心,永久不忘。他如為朕司書,為朕隨軍,為朕親緝甲士衣鞋,種種勞苦,不勝枚舉。古稱家有良婦,猶國有良相,今得賢惠如后,朕益信古語不虛了?!?/p>
(馬):“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愿無忘群臣同艱難。
(朱):“唐有長孫皇后,嘗諫太宗不忘魏徵,卿亦可謂媲美古人呢?!?/p>
(馬):“妾何敢上比古人。”
(朱):“卿無父母,尚有宗族,朕當訪召入朝,悉加爵秩,何如?”
(馬):“爵祿所以待賢,不應私給外家,妾愿陛下慎惜名器,勿徇私恩!”
朱元璋不忘妻子的患難與共,而馬后則提醒他更不應忘記陪伴他打天下的群臣;朱元璋想要封賞她的親戚族人,她卻說賞賜是應該留給那些賢能的人的。
即便到了彌留之際,她仍不忘記提醒皇帝“求賢納諫、慎終如始”。
……
得到這樣一個女子相伴,在朱元璋的心底里,或許應該比他得到天下更覺得幸福吧?
所幸的是,即便晚年的朱皇帝終究還是免不了重蹈許多開國皇帝的覆轍干了不少糊涂事,但至少,對于他們這段愛情,他無愧于馬后——史書上留了四個字“不復立后”……
我想,那個贏得了天下的男人,其實心底里永遠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個位置,沒有人可以替代。
2014.9.4
本文為東籬原創(chuàng)作品,任何形式轉載敬請注明出處。
感恩遇見您!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愿我們都能給自己留一片澄凈的天空。
圖書信息
作者: 蔡東藩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 1981-04
定價: 1.00(上),¥1.05(下)
叢書: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上海文化出版社版
統(tǒng)一書號: 10077-3019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