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了老門東,名為看景,實為看人。
為什么名為老門東?因地處南京中華門以東,所以被稱為“門東”。與此相對應,中華門以西一片老居民區(qū)則被稱為老門西了。
東或西,都是相對于中華門而言的。其實無論“門東”還是“門西”,都是南京“老城南”的一部分。
老城南是南京先民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因為毗鄰秦淮河,古人依水方易安居。而最終繁盛,則還是源于朱元璋對南京城的規(guī)劃。
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都南京,修建城墻,京城面積達45平方千米。偌大京城被朱元璋分為3部分:即西北軍營,東部皇宮,南部居住。
就這樣,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區(qū)——老城南漸漸形成了。
“老城南”以夫子廟為核心,東西至城墻(約今武定門和水西門一帶),南至中華門,北至白下路,今天包括倉巷、評事街、南捕廳、牛市、夫子廟、白鷺洲、老門東、老門西等地區(qū)。
先來談談老門東。
老門東的每一條街,每一條巷子,細細數(shù)來都有自己的故事。
剪子巷原為兵器倉庫所在地,倉庫內(nèi)多箭簇,便有了個“利器”的名字——“箭子巷”,進而諧音為“剪子巷”。而著名的“烏衣巷”實際應在此處。
箍桶巷,則應江南首富沈萬三家的箍桶匠居住在此而得名,又把箍桶巷東面木匠聚集的巷子稱作木匠營。而沈萬三在南京的故居則位于馬道街5、7、9號,在太平天國期間則被辟為了贊王蒙得恩的府邸。
行在老門東,還可見幾處帶著幾分軍旅色彩的名字——三條營、邊營、中營。相傳為明初朱元璋為解決修建南京城墻為兵夫宿食而搭建了三條營房,因此得名。
蔣壽山的故居便在三條營18、 20號。蔣壽山是晚清時南京富商。傳說他是以趕毛驢發(fā)家的,所以人稱蔣驢子。蔣壽山故居共有二路七進,坐北朝南,占地4500平方米。這樣的豪宅,蔣壽山在南京共有三處,此處僅為其中之一。
三條營78號,則是傅善祥的故居。
傅善祥是誰?太平天國時期錄取的女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狀元。美貌與智慧集于一身的她受到了東王楊秀清的極大器重。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fā),楊秀清被殺,傅善祥也死于亂軍之中,年僅23歲。
在老門東還有眾多古跡,不能一一細數(shù),諸如匯集英才的上江考棚,被稱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李漁居宅別墅——芥子園。又有周處擔任吳國東觀左丞時的堂宅——讀書臺,而東吳名臣張昭也在此處筑有婁湖名苑,梁武帝蕭衍的故宅——光宅寺也在此地。
下面再來談談老門西。
老門西最臨秦淮河的街區(qū)為釣魚臺和柳葉街。這兩地周圍原先是秦淮河河谷地區(qū)。南京的先民們最早在此依水而居,人口稠密,自古繁榮,至今有2500余年歷史。
據(jù)說這兩地名和朱元璋趕殺魚精的傳說有關(guān),而我更相信另一種說法。
即東吳大帝孫權(quán)曾在此處植有石榴花林,并常與寵妃來此游賞,某日寵妃酒醉于石榴樹下,那景致宛若“人面榴花”相映紅之象,孫權(quán)便為此地取名“環(huán)榴閣”。孫權(quán)又愛垂釣,在此地頻釣大魚,故此又得名“釣魚臺”。釣得魚多,便以"柳枝穿魚",故而取名“柳葉街”。
而老門西主體則為荷花塘歷史文化街區(qū),其中包含十三條巷子,分別是:鳴羊街、水齋庵、孝順里、磨盤街、同鄉(xiāng)共井、殷高巷、鳴羊里、學智坊、謝公祠、高崗里、陳家牌坊、飲馬巷、荷花塘 。
鳴羊街原名鳴陽街,明代大官顧起元即住在鳴羊街附近,當年他家的宅子很有名,叫遁園。顧起元曾參加過殿試,榮獲探花,告老還鄉(xiāng)后,皇帝七次下詔書要任他為相,但他并沒有接納。街內(nèi)有清代金陵最著名的私家園林——愚園,而杜牧筆下的杏花村應也在此處。
鳴陽街得名于《詩經(jīng) 大雅》,即“鳳鳴朝陽”,后來則被訛傳為鳴羊街。
這個名字很明顯和鳳凰有關(guān)。史載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有異鳥三雙,飛集瓦官寺,朝廷認為這是鳳凰棲息之瑞相,便修建了李白詩中的鳳凰臺,附近小山便被稱為鳳臺山,街道則為鳴陽街了。
關(guān)于這個瓦官寺更是大名鼎鼎,因顧愷之在此畫維摩詰像而成名,并留下了“點睛之筆”的成語。
“水齋庵”,因為巷子里原來有一座叫“水齋庵”的庵堂,久而久之,大家就把這塊地方都叫做“水齋庵”了。
孝順里,傳聞江寧知府李璋煜曾使此地的一個不孝子變成了大孝子,故名孝順里。孝順里20號有一處古建筑為“曾靜毅故居”,其實此命名有誤,此地應當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葆的祠堂,“靜毅”只不過是他死后的謚號而已。
磨盤街,因此處為做磨盤的地方,故此得名。
同鄉(xiāng)共井小巷,它因有一口名“同鄉(xiāng)共井”的井而得名,這口井原是王導所建,用以鞭策從北方來的官民同舟共濟,后來謝氏家族大都聚居此處。
謝公祠,得名于謝玄。謝玄是誰?謝安的侄子,淝水之戰(zhàn)的前線總指揮。據(jù)說他死后就葬在了瓦官寺附近。
殷高巷,據(jù)民國《首都志》載,此巷原為蔣家苑、三步兩橋和飲高巷三段,后合并稱飲高巷,1948年改稱殷高巷,沿用至今。
殷高巷14號為劉芝田故居。劉芝田因曾任欽差大臣出使多國,故被老百姓稱為“劉欽差”。據(jù)其后人說,這座故居是先人劉芝田從明朝開國功臣胡大海后人手里買下的。劉宅原有九十九間半房屋,占地頗廣,現(xiàn)僅存6個院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90平方來, 其中兩個院落保存尚好。
鳴羊里,東起孝順里,西至鳴羊街,系鳴羊街一支巷,故得此名。
高崗里,其附近還有一地名為五福里。民國《首都志》載,原為明代徐達五公子的西園,曾名五府園,后因此處上坡,故取名高崗里。
“紅頂商人”魏家驊老宅(魏家驊為1898年、1903年兩科進士,為經(jīng)濟科進士),便在高崗里17、19號,二路五進,占地2200平方米,東西長達數(shù)十米,占了半條街。
陳家牌坊,清代因陳姓在在此建有貞節(jié)牌坊,巷以“陳家牌坊”四字得名。
學智坊在鳴羊街東側(cè),原名孝子坊。清同治間,原蘇州知府、胡家花園主人胡恩齋死后,其子立牌坊于園口,面對該巷,人稱孝子坊,巷以牌坊名,后改為學智坊。
飲馬巷,據(jù)說和宋高宗趙構(gòu)有關(guān)。金兀術(shù)攻進建康府,趙構(gòu)牽馬逃跑,忽然馬叫起來。趙構(gòu)很驚慌,擔心招敵。有小臣說,馬可能渴了,趕緊找地方給馬飲水。馬喝好水,果然不叫了。后來這條巷子便名為飲馬巷了。
荷花塘,無花而得塘名,巷以塘名。
南唐最著名的宰相韓熙載,當年就住在門西戚家山一帶,而戚家村就位于如今的荷花塘附近。
老城南,代表著南京的歷史,是南京的符號。南京現(xiàn)在還未開發(fā)的老城南,只剩下老門西地區(qū)了。在老門西古樸幽深的小巷子里漫步,感覺這里是南京現(xiàn)代化氛圍里、一個遙遠而親切的世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