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悟空傳》走紅,也有快20年了,當初大愛《悟空傳》尤其是里面精神內(nèi)核的我們,早就不是電影市場的主流群眾了。
《悟空傳》IMAX海報
這幾天,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罵聲一片。作為亦舒出名的作品之一,被改編成這樣,自然招來原著黨的聲討。所以隔三岔五,朋友圈中就能看到這么幾個朋友轉(zhuǎn)發(fā)批判文章,并以亦舒資深粉絲的身份表示不滿。我不是亦舒的粉絲,我只是亦舒哥哥倪匡的粉絲,所以對于《我的前半生》改編后的遭遇,并無太大的反感。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個原著黨,你竟然有勇氣去看幾十年后改編的影視作品,套用張宇的那首歌,真是《都是你的錯》。你看我,在《悟空傳》網(wǎng)上連載時就對它愛不釋手,甚至還給今何在發(fā)過郵件進行過書面采訪,但是我依然不準備第一波去刷即將上映的電影版《悟空傳》,避免踩雷。
是的,作為原著黨,對于改編影視作品,你要擺正你的位置,明白這不是為你生產(chǎn)的。
文字與畫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表達形式。我不想說文字就一定高于畫面,但是文字至少更抽象,畫面則更具象。而文字這東西,很多的韻味,不是畫面至少不是普通影視工作者的畫面能夠還原的,就像武俠小說,古龍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那個韻味的損失程度,就要遠大于金庸的小說。
當然,作為原著黨,不要輕易去看改編的影視作品,根本上還不在于文字與畫面的差別,更重要的是時代的變遷。
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寫于1982年,距今已有35年,而且反映的是當年的那個香港。亦舒之所以在香港的言情小說領域成為極其獨特的一位,就在于其代表香港那個時代女性自立精神的內(nèi)核——而內(nèi)陸讀者會迷死亦舒的,大多也是繼承了這一內(nèi)核。在線播放
問題是,眼下的電視劇市場主流受眾是誰?就算不說年輕一代,就算三四十歲的女性觀眾,在這個動不動“圣母”、“綠茶”的時代,你覺得電視劇版的《我的前半生》會真正去照顧亦舒粉絲的感受?
很簡單的例子,要是真的按照亦舒及其粉絲的精神內(nèi)核,真的在電視劇里面“穿老人款的開司米衣衫”,你讓習慣了時尚款式和化纖質(zhì)地,對于Cashmere 的好處絲毫沒有感受甚至沒穿過Cashmere的主流影視觀眾怎么辦?
是的,作為亦舒的死忠粉,必須承認一個嚴酷的事實: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時光的變遷,亦舒粉們早就不是電視劇的主流消費者了,無論是從年齡還是從價值觀上。改編電視劇要是照顧了你們的感受,那就是對投資人不負責了。
正因此,作為《悟空傳》的粉絲,我是相當能擺正自己位置的。從2000年《悟空傳》走紅,也有快20年了,當初大愛《悟空傳》尤其是里面精神內(nèi)核的我們,早就不是電影市場的主流群眾了,雖然《悟空傳》的劇組一再保證精神內(nèi)核不變,但對這樣的保證,我始終是有擔憂的。
所以,擺正位置,不求還原,也不第一時間搶刷避免踩雷,才是一個原著黨該有的態(tài)度。反正,電影版《悟空傳》好不好,都不會妨礙我翻翻家中 《悟空傳》十周年紀念版的心情,后者才是真正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