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菇?jīng)?/p>
你有著柔軟的“豆腐心”,請不要“刀子嘴”去愛孩子,“刀子嘴”的愛,是裹著蜜糖的砒霜,是愛為名的語言暴力,會毀掉你的孩子。
有一個女孩,初中時很喜歡寫寫畫畫,她畫過運動鞋和服裝的設計圖,看著自己努力的成果,女孩很高興。
但當她把設計圖拿給父母看時,沒有獲得認同或表揚,她迎來的是冷言冷語“有啥用呀,有用嗎?看書去”!
甚至還因此把她狠狠打了一頓,認為她沒認真讀書。
她說自己喜歡雕刻,母親反駁:“喜歡那個有啥用?喜歡啥,啥也干不了?!?/p>
在小女孩看來,她自己從未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揚,永遠只有打擊,就連普通的做飯,父母和姐姐也會過來指責她“你擱水咋擱這么多?你這飯咋做的”。
久而久之,女孩心情越來越壓抑、自卑,開始變得害怕和別人打交道。
后來,女孩讀大學期間,她和朋友一起去超市做兼職,當顧客咨詢問題的時候,她緊張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大學畢業(yè)后,女孩也曾找過工作,但說不出話的這種癥狀越來越嚴重,不自信,缺乏溝通和社交能力,這讓她很難找到工作,不幸的是家人沒有給她的鼓勵安慰,而是一味指責她:
“你將來成事了,我給你跪下!”
“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p>
最后,女孩一氣之下再也不找工作了。
這個故事的女孩叫范成金,是我在央視《心理訪談》看到的一個“啃老”案例,她已經(jīng)33歲了,已經(jīng)在家啃老了十年。
在節(jié)目中,范成金和父母一直在互相埋怨,每句話都可以說的上是“針尖對麥芒”,看得出來矛盾很尖銳。
范成金甚至對記者抱怨:“她不讓我說話,她明顯不讓我說!”
而她母親也不示弱地喊:“讓你說,讓你說,你一事無成,一事無成啊你!”
母女間的對話,是不是有些耳熟,就像家長的吼罵:
“你怎么這么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為什么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腦袋里裝的是什么?你是豬腦子嗎?這種題都不會!”
“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當初就不該生你這個廢物!趕緊做!”
······
對于孩子而言,最狠的打擊,就是來自父母的否定。而許多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自卑,就源于這些語言上的冷言冷語甚至打擊。
他們會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成年后批判你的那個人已經(jīng)不存在了,這種批判態(tài)度還會保留在心里,時常苛責自己。
范成金就是個被父母打擊的自卑者,在大學畢業(yè)后的黃金發(fā)展期,她放棄自我成長,其他同學畢業(yè)后在為未來努力拼搏,而她在家啃老了十年,毀掉了一生。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qū)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yōu)樽约旱挠^念。
你隨意的幾句話,卻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評價;你“為孩子好”的刀子嘴,往往傷孩子最深。
孩子的生活積極還是負面,全在父母的一張“嘴”里。
還記得戛納國際創(chuàng)意節(jié)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嗎?謝勇導演設計了一段動畫,引起了廣泛關注:
父母罵孩子的話,你知道會被拆解成什么嗎?
在動畫里,“廢物”變成了一把長槍;
最終,你對孩子說出口的每一句臟話,都變成了一把兇器,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刃。
2017年,泰國超市“父親辱罵,兒子開槍自殺”的事件曾轟動一時。
一個10幾歲的男孩,不知道為什么有些消沉低落。而易怒、粗暴的父親看不慣孩子這副死氣沉沉的樣子,終日辱罵男孩。
平常的一天,這位父親又開始發(fā)脾氣,這次不知道什么原因,他邊把槍上膛,放在了兒子面前,邊說:“有種你就別活了!”說完轉(zhuǎn)身離開。
而一旁的母親沒當回事,好像累了在一邊躺下休息。
沒想到的是,孩子聽完父親的話,立馬拿起前面的槍,朝自己的太陽穴按下扳機開槍自殺了。
母親看到了這一幕,直接撲倒在地上,雙手砸地痛哭。而聽到槍聲的父親,回頭看到趴在柜臺的兒子,以為他是裝的,氣憤的對著兒子的腦袋就是一巴掌。
結(jié)果兒子的尸體被他一拍,滾到了地上。
父親看到兒子倒地,地上一灘血,終于意識到兒子真的開槍自殺了,頓時倒下哭天喊地,悲痛欲絕。
這一切本可以不發(fā)生的,如果這位父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他的話就不會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這位父親能把危險物品收好,不把子彈裝上、不把槍上膛的話,這場突如其來的悲劇就不會發(fā)生,孩子也能搶救下來。
可惜,這一切都是如果,悲劇已然發(fā)生了,只希望這樣的慘劇能不再出現(xiàn)。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過:“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中國也有句相同的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無論你是無意識還是出于好意口出”惡語“,最終傷人傷己、害人害己。
學會好好說話,拒絕語言暴力,也是我們一生的修行;能好好說話,是為人父母的必備技能。
哈佛大學醫(y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fā)現(xiàn):
語言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qū)域是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qū)域),海馬回(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qū)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qū)域)。
孩子的大腦尚在發(fā)育中,若他們總生活在苛責、匱乏的環(huán)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huán)境會發(fā)育成“求存模式”的結(jié)構(gòu),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不要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隨便打,隨便罵。
孩子的心靈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強大,可以承受你的辱罵、嘲諷,相反她還很脆弱,需要父母的溫言暖語去呵護、溫養(yǎng)。
當你情緒失控時,面對面前小小的孩子,千萬要記得:這就是你,是二三十年前的你。
面對父母的暴怒,年幼的你渴望面前的父母能抱抱你,能給予一點安慰,而不是粗暴的辱罵與攻擊。
你這樣想,你的孩子也這樣想。
所以,請忍下嘴里那些惡毒的話,不要再用“刀子嘴”刺傷彼此。
《請回答1988》中有一段話:
話語里包含著真心,帶有說話人的體溫。在這冷酷的世界上,讓人能夠活下去的,不是了不起的名言,也不是有學識的一語中的,而是你帶有體溫的,溫暖的一句話。
你有著柔軟的“豆腐心”,請不要“刀子嘴”去愛孩子,“刀子嘴”的愛,是裹著蜜糖的砒霜,是愛為名的語言暴力,會毀掉你的孩子。
余生,愿你能控制情緒,好好說話。
愛孩子,就請好好跟孩子說話,拒絕語言暴力。
作者簡介:晨菇?jīng)?,富書專欄作者,看看書,寫寫故事,本文首發(fā)公眾號:富書少年(ID:fssnfrc),版權(quán)歸富書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