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小雄(爸媽內(nèi)參主筆)
德國哲學家弗羅姆說:“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我的理解,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莫過于幫助孩子形成一個特長、幫助孩子找到一個榜樣、幫助孩子形成高品質(zhì)思維。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爸爸努力的影子。
女兒璐璐從小就是在爸爸的啟發(fā)和影響下,茁壯成長的。下面講的,就是他們父子倆的故事。
01 特長
冬天的周末,窗外呼呼的北風陣陣吹打著窗戶,只是聽到就感到刺骨的寒意。
爸爸笑著問6歲的小女兒:“璐璐,這么冷的天,咱們還去英語角嗎?”口氣中帶了一分挑釁。
去!璐璐毫不猶豫地回答。同時,以狡黠的眼神盯著爸爸,那分明是在說:只要你不怕,我就不怕。
于是,爸爸騎上自行車,璐璐坐在后面,他們又到了英語角的“打擂臺”現(xiàn)場。
“打擂臺”是由一位同學先上臺,而后臺下的同學們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用漢語提問,臺上的同學就用英語回答,不會或答錯就下臺,再換剛提出難題的同學上臺、自行回答并接受提問。
冬去春來三載,孩子們也像經(jīng)受四季的輪番過濾一般,多少人都在嚴寒和酷暑中放棄了,然而,璐璐一次都不曾中斷。
后來,璐璐一旦上臺,便誰也打不下來。她成了英語小明星。
好多家長問:璐璐是怎樣學英語的?其實,秘訣很簡單:從不缺席。
從不缺席,表面上看是孩子的事,本質(zhì)卻是對家長的考驗。因為如果家長堅定地認為不可不去,那么孩子也會受到感染。
幾歲的孩子,并不懂太多人生的道理。他是由家長帶著看世界的。如果家長能做到從不缺席,孩子自然就不缺席。
然而,很多家長做不到。人們常常誤以為這是孩子的事,其實是家長偷懶了。
璐璐說,是爸爸的堅韌和毅力成就了她的特長。
孩子任何一個興趣發(fā)展為特長,都需持之以恒的訓練,這就需要家長長時間的堅持與引領。
常聽家長埋怨孩子學東西三分鐘熱度,或者美其名日“孩子快樂就好”。其實,凡孩子興趣半途而廢者,大多都是家長意志不堅定造成的。
只要家長意志堅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障礙,總有辦法解決。
孩子有一個特長,便擁有了未來人生的優(yōu)勢和競爭力。
02 榜樣
璐璐小學畢業(yè)后,升入當?shù)刂袑W。
還沒入學的某個傍晚,我們一起走過那個學校門口時,她突然說:媽媽,我感覺自己有點像偉人了,我們知識分子要向偉人學習。
知識分子?這是一名小學畢業(yè)生說的話嗎?
我感嘆:她的爸爸,太有心了!
原來,從璐璐認字開始,爸爸就不斷給她買回家各種偉人傳記。
那一套《世界偉人傳記叢書》共40本,包括孔子、華盛頓,居里夫人,林肯,拿破侖,貝多芬,南丁格爾,愛迪生,安徒生,馬可波羅,諾貝爾、哥倫布、成吉思汗、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司馬遷,比爾蓋茨,莎士比亞,哥白尼等。
爸爸把它們?nèi)及峄亓思?,擺放到璐璐的書柜上。從此,它們成為了璐璐的精神食糧,不管睡前,還是空閑時,璐璐都會拿出一本仔細品讀。
與此同時,爸爸還常常與璐璐探討偉人的事跡,有時對細節(jié)的描述,會引起璐璐的反駁。
璐璐說,因為特別喜歡那種比爸爸還博學的感覺,所以才迷上了讀書。
漸漸地,不僅形成了讀書的好習慣,最重要的,她在書中,遇到了自己尊重的人。
前幾天,北大本科生畢業(yè)典禮上,饒毅教授在演講中說:
做自己尊重的人,退休之日,你覺得職業(yè)中的自己值得尊重;遲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那么,自己尊重的人,是什么樣子?到底誰是孩子尊重的人?而且不同年齡段這個人是不同的,家長越早幫助孩子找到第一個“他”,孩子的未來目標就越清晰。
這個人可以是身邊了不起的人,比如各名門的代表人物,李嘉誠、霍英東、洛克菲勒等,他們的故事在家族廣為流傳,為后代樹立榜樣。
而對于普通家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讀偉人傳記。孩子自己會在其中選擇,或者選擇某一個人,或者選擇具有不同品質(zhì)的幾個人,組合成一個更好的人,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榜樣。
一旦有了第一個榜樣,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就會不斷遇見更好的榜樣,從而不斷對照提升自己,向著榜樣的方向慢慢靠近、再靠近。
璐璐在后來的自主招生自薦信中,曾這樣描述自己:
“自幼喜歡學習,酷愛讀書看報,所以我結識了解了許多了不起的人。從他們身上,我不斷汲取著人性的可貴,不斷探尋著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關鍵。
藝術和做學問具有相通性。我看邁克爾杰克遜,并不高聲尖叫“Michael”,而是不止一次的問自己:他何以如此成功?
希拉里,無數(shù)次聽她的故事而不厭,她的“強悍”亦常醒吾身。
我欽佩巴頓將軍“果敢,果敢,永遠果敢”的品質(zhì),驚異于他“似乎只有我才是真正享受這該死的戰(zhàn)爭的樂趣”。他可以對戰(zhàn)爭瘋狂,我當對己之憧憬、心之向往而不遺余力!”
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兒童以任何東西。”
有了榜樣的孩子,就像成長的路上有了一盞指路明燈。它能讓孩子明白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走什么樣的路,以及怎么走,從而主動前行。
而主動前行與被動前行的人生,是完全不同的。
03 思維
高考時,璐璐的文綜考分接近全省最高。她的政治老師這樣評價:璐璐政治學得比我還好。
同時,她在各種面試、演講、辯論及發(fā)言中都能做到博古通今、思維敏捷。
俗話說,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我們家一直有這樣一種“非學術”氛圍,每到晚上七點,璐璐便和爸爸一起看新聞聯(lián)播。他們邊看,邊討論。
最初是爸爸看到有趣的內(nèi)容就會展開來講給璐璐聽,從國內(nèi)大事講到國際爭端。
我們家的墻上,貼了一張中國地圖、一張世界地圖,常見他們對著地圖,指點江山: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前因后果......聽得孩子興趣盎然。
慢慢地,璐璐對新聞和國際時事越來越感興趣,并且對各種案例都通過討論思考、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看法,每每談起國內(nèi)外大事,都會有條有理、娓娓道來。
近年來,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已經(jīng)由“知識立意”轉為“能力立意”和“現(xiàn)實問題立意”。也就是說,考試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小保持關注新聞熱點,了解、討論國際國內(nèi)大事,以及社會問題、民生問題,就是增強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國家民族自豪感,就是訓練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帶領孩子邊學習、邊讀懂世界是一種智慧。具有廣闊視野的孩子,才能理性前行、更好地與世界相處。
長期放眼世界、深度思考的孩子,才能慢慢形成高品質(zhì)思維。
04
俗話說得好,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爸爸付出的無數(shù)時間和心血。
人們常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然而,孩子的好習慣,首先來自于家長的好習慣,沒有孩子能自己成為天才。朋友兒子的故事,就頗得得回味。
朋友一兒子,6歲,有一天天不好好學習,被朋友批評了。
結果,聽兒子自言自語地說:“這世上有三種鳥,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后飛的,還有一種最討厭,就是自己不飛,下了個蛋讓蛋飛的。”
所以,在希望孩子形成某一習慣時,首先自己要同時努力建立對應的習慣。
馮倫說,歷史不會隔過任何一代人。同理,歷史也不會隔過爸爸的任何努力。
孩子今天的樣子里,藏著爸爸昨天的努力。
同樣,爸爸今天付出了幾分努力,也會從孩子未來的樣子里看出來。
作者簡介:英小熊,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熱愛生活、讀書,熱愛思考、寫字,漫漫人生路,讓我們攜手同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