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周末應該寫評測文章的,由于有其他事情耽誤了,導致周天晚上,還沒憋出來,于是,就偷個懶,跟大家談一個練字中遇到的問題,跟大家探討一下。
這個問題有認真練過字的同學可能遇到過,但是未必注意過,沒有練字的同學,正常是不會碰到這個問題,到底是什么問題,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個問題就是,如果某個字最后的一個部分是一個“寸”字,這個豎鉤和點的處理。這樣說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給大家舉個例子來看一看。
時間的“時”這個字
這是不同的書法家對這個字不同的寫法,我們著重看最后的兩筆,豎鉤,和最后第一個點。
如果不是很明顯的話,我們再看看米芾的這個字:
看了這么幾個字,這兩個筆畫,大概有這么幾個特點。
實線是筆畫應該著重走的線路,虛線其實是筆畫之間的連帶關系,要輕。
包括蔡襄的這個字,同樣的處理方式。
像這種就更明顯了。
但是,如果大家想一想,自己的日常書寫,這個字是怎么處理的?尤其是日常行書書寫的時候,比較自由的時候,是怎么寫的?
可能大概率會寫成后邊的樣子。
主要的不同點在哪里?
第一點是,豎鉤的鉤,跟最后的一個點連接的更加緊密,區(qū)分較少。
第二點是,最后的那個點的落筆方向是往右或者右下,而不是往左或者左下。
為什么?
從我個人的理解,這就是古代書法豎寫與現(xiàn)在日常橫寫的區(qū)別,以及古代毛筆書法跟現(xiàn)在硬筆書法之間的差別。
先說第一點,古代實用毛筆書法豎寫,毛筆對筆畫線條的表現(xiàn)力遠遠大于現(xiàn)代硬幣,所以在處理最后的兩個筆畫,豎鉤和最后一個點的時候,豎鉤和點之間,必須要有一個過渡和銜接,所以,一般的書法家,在處理這個鉤的時候,一般不會鉤的太長,比如上面的唐寅的這種寫法相對較少,而像趙孟頫,米芾那種處理方法較多,并且這個鉤和最后的有個點的關系,看的非常清楚,區(qū)隔的很明顯,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兩個筆畫,并且有明顯的頓筆、甚至調(diào)峰的動作。
第二個問題,最后的這個點,為什么最后的落筆方向,要往左或者左下?這正是因為,古代的日常豎寫,都是豎寫,因為這個點是這個字最后的一個筆畫,這個筆畫結束之后,需要考慮寫下一個字,而下一個字,正常情況下,起筆的源頭大部分是在那個字的左上角,于是,這個點的收筆動作,要往左下行走,來銜接下面一個字的第一個筆畫,這個是一個很自然的處理,也是一個很實用的方式。
我個人一貫的觀點是,無論是古代的書法還是現(xiàn)代的書法,尤其是古代的書法,任何筆畫和行走路線,都是為了日常書寫的實用和高效為主,而不是為了刻意的表現(xiàn)去花拳繡腿,每一筆的走勢和處理都是以實用方向為主,畢竟,古代也需要大量的書寫,還是繁體字,如果沒有沒有實用和高效的基礎,我覺得這個東西的生命力是不長久的。從這個思路來考慮這個字的書寫,古人的關于這兩個筆畫的處理,無疑是實用和高效的表現(xiàn)。
那么回到我們現(xiàn)在硬筆書法,或者回到我們的日常書寫,這兩個筆畫,又要怎么處理呢?
第一,現(xiàn)在的硬筆書寫,不管是鋼筆還是中性筆圓珠筆等等, 對筆畫的表現(xiàn)形式,肯定遠遠不及毛筆,尤其是在日常短平快的書寫條件下,對筆畫的粗細和節(jié)奏,只能通過頓筆(其實也不是明顯的頓筆,只是一些舒緩的停頓),行筆的快慢,和力度的深淺來把握,而“時”這個字,或者類似的比如“付”等等,最后的豎鉤和點的銜接,可能就沒有辦法做的像古代毛筆書法那樣,那么的有區(qū)分度,可能這個鉤跟最后那個點的銜接的程度要比毛筆來的粗放,更加的渾然一臺。這個倒是很好理解。
第二個問題,現(xiàn)代硬筆書法,尤其是日常書寫的時候,最后的那個點,最后的落筆方向,大概率是往右,右下甚至右上走,這個也是非常自然的,因為現(xiàn)在的日常書寫,是橫寫,從左到右書寫,點是這個字最后的一個筆畫,為了銜接后面(后面)的那個字,尤其是后面那個字的左上部分起筆,所以這個點的落筆方向,一定是往右,甚至是右上。
簡單演示下,大概是這種效果(右邊的鼠標鬼畫符)。“付”的最后一點,行筆方向往右上,才可以銜接到“款”的第一個橫畫。這同樣符合書法的實用和高效的原則。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練字正常情況, 都是參照古代的字帖來學習,那么在學習字帖和日常書寫實際應用中,又該怎么考慮和取舍?
我個人的觀點是,任何學習,都需要做到勤于思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既要認真學習古代書法家在字的結構、筆法、章法上的優(yōu)秀之處,又要認真思考,某些特點,尤其是某些共同特征背后的具體緣由,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我最近看不少同學的提交的作業(yè),哪怕是橫寫作品,遇到類似的筆畫,依然是非常機械的按照古代字帖的寫法,最后的落筆依然是往下或者往左下,我個人覺得,這種處理,雖然不見得為錯,但是還是略有一些機械之感。
當然,這些都是我一家之言,不見得一定正確,并且也不是說我字寫的有多么好,我只是在練字的過程,或者看字帖的過程中,對這個問題,有一些個人的看法,如果你有其他不同的思路和想法,可以一起交流指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