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秋節(jié),是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美食的季節(jié),各種美食層出不窮,穿梭于千家萬戶的廚房餐桌,流連在人們的嘴角舌尖。此時的最高代表—月餅其實已經(jīng)淪落為一種應(yīng)節(jié)象征,像冰冷的月亮,被人們高高貢著,絲毫勾不起人們的食欲;而霸占餐桌的明星代表要算橫行于全國市場的大閘蟹,橘黃的蟹黃和肥白的蟹膏引得人們垂涎三尺,必欲饕餮而后快;而我在此時常常想起青青白白的菱角。因為現(xiàn)在生活在北方,吃不到菱角,越是吃不到,越是想起小時候在家鄉(xiāng)與菱角的情誼。
菱角是一種很古老的植物,早在《左傳》里就有記載,幾千年來,一直伴隨著人類。
改革開放前,商品經(jīng)濟落后,農(nóng)村里很多的食物都是自給自足,需要花錢購買的食品基本上只能淺嘗輒止,食不知味,很不痛快。中秋節(jié)的月餅就是這樣,一個月餅被切分成數(shù)塊,兄弟姐妹一人一塊,不禁聯(lián)想到三國里的“一盒酥”的故事。而菱角就不一樣了,大大方方的,隨便吃,只是大人們常提醒孩子別吃撐了。
老家在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河流溝叉,縱橫交錯。夏天,菱葉田田,碧綠萬頃,黃白花過后,便結(jié)上了果實,到了仲秋,順手提起一個菱蓬,底下零零掛掛的十幾個,飽滿壯實。前后可以采摘數(shù)次,收獲頗豐,足夠全家人胡吃海塞,吃不完的,挑皮糙肉厚的儲藏起來,第二年下種,往河里一扔,一到夏天,又是一望無際的碧綠菱田。
菱田還有副產(chǎn)品,綠肥油油的菱葉菱莖常常吸引了許多魚兒來棲。用竹竿在菱田中間撥拉出一個空地,垂下釣竿,不一會,就能釣上倔跳掙扎的鯽魚來。正如明朝詩人楊基所寫:船頭老翁一尺須,斗量菱角兼賣魚。
采菱最有趣了,拿一個洗澡的大木桶往水里一放,人往上一坐,兩手隨便一劃,便悠游于菱田中間,挨排地翻起菱蓬,摘取菱角,因此把采摘菱角叫做“翻菱”,簡潔生動。
采回來的菱角,先用竹簍淘洗,同時漂選。把裝滿菱角的竹簍往水里一按,老壯的菱角沉在底下,而少嫩的菱角則浮在水面上。為什么要把老嫩分開?嫩菱角更好吃,脆嫩爽甜,也只能生吃,下鍋一煮就連皮帶肉全爛了;而老菱角水分少,淀粉足,煮熟了吃起來更香。
嫩菱生吃完了,鍋里的老菱也煮熟了,接著吃,基本不用吃別的飯菜就飽了。第二天一早起床上學(xué),沒忘記抓幾把菱角裝褲兜里,結(jié)果菱角扎破褲子,脫穎而出,扎腿上生疼,但又要帶著隨時解饞,咋辦?好辦,用剪刀逐個剪去四角,圓滾滾的,不扎了。我現(xiàn)在的世故也許就是小時候攜帶菱角領(lǐng)悟的,哈哈。
老家的菱角一般是四個角,狹長形;如果是團個的四角菱,則是“野菱”,野菱個小角硬,挑嘴的一般不吃;還有兩個角的,叫“風(fēng)菱”,個大,也較少,但和對待野菱是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都爭搶,搶到后舍不得吃,一直放著,等干了,從菱肚上開一個孔,掏空,對著小孔可以吹出悠揚的聲調(diào)。
除了原汁原味的吃法,菱角還常常和別的食物調(diào)和著吃,別有一番風(fēng)味。菱米燒芋頭,一道很不錯的菜;菱米紅燒肉,味道更佳;小雞燉菱米……總之,搭上菱米,會使得原本的菜肴更加受歡迎。
菱角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zhì)、葡萄糖、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治痔瘡等功效,據(jù)說還可以防癌,這對任何人來說可是個巨大的利好。早在古代農(nóng)業(yè)科學(xué)家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shù)》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菱芰中米,上品藥,食之安神補臟,養(yǎng)神強志,除百病,益精氣,耳目聰明,輕身耐老?!?/span>
青白脆嫩的菱角充滿了生活氣息,給人們帶來了美妙的滋味和健康。多吃菱角,健健康康生活,清清白白做人,但請適量,別撐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