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張藝謀和鞏俐的照片,我都很感慨:這兩個中國電影史上的標桿人物,曾經相遇過、相戀過,“互放光亮”過,可最終還是有緣無分啊。
張藝謀和鞏俐相識在中國電影即將全面開花的時代。
1987年,張藝謀想拍《紅高粱》,想物色一個女主角。
當時,他先看上了史可。
史可當時還是學校的學生,并沒有什么經驗。在給史可試戲的時候,張藝謀也還在找其他的一些演員。
副導演還推薦了史可的同學鞏俐,兩個同班同學就成為了劇中"我奶奶"的候選人,不過最終,張藝謀還是選了鞏俐來出演這個角色。
就這樣,張藝謀和鞏俐開始了合作,也開啟了一段情。那時候,鞏俐有男友,張藝謀也有老婆。
兩人在一起拍了《活著》《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作品,鞏俐永遠是張藝謀的御用女主角。
經過這幾部作品,張藝謀也成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梢赃@樣說,二人的事業(yè)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張藝謀,鞏俐不可能成巨星;沒有鞏俐,張藝謀的電影可能也沒有不會那么有味道。
有意思的是,兩個人開始傳出緋聞后,香港電影人抓住了這個契機,邀請他們倆主演港片《古今大戰(zhàn)秦俑情》。
本來這個電影并沒有想邀請鞏俐擔當主角,但香港電影市場化比較早,香港電影人向來知道什么是熱點。當時張藝謀與鞏俐的婚外情正鬧得沸沸揚揚,香港電影人干脆頂風而上,讓這兩人在電影里談戀愛給大家看。
這部電影文藝價值不高,但你知道當年它票房有多好嗎?當時,大陸票房榜上占據(jù)第一名電影是《媽媽再愛我一次》,而《古今大戰(zhàn)秦俑情》居第二。
據(jù)說,張藝謀選擇出演這個電影,就是希望能創(chuàng)造一個與鞏俐獨處的機會。當時他也沒有多少錢,人家開出那么高的片酬,又是和心愛的女友演情侶,自然不會拒絕。
這段戀情結束的原因,有人說是張藝謀不肯再婚,也有說是鞏俐愛上了其他人。總之,兩個人從此分道揚鑣。
我倒覺得,這可能是情感故事中最俗套的橋段:離過一次婚的男人,只想享受愛情的甘美,不愿承擔婚姻的責任,畢竟,婚姻實在太麻煩了。而一次婚都沒有結過的女人,對婚姻還是抱有幻想,還是希望能和愛人走進婚姻殿堂,但她等不起了,轉而另找他人。
張藝謀與前妻生的女兒張末曾經寫書這樣評價鞏俐:“我至今也不清楚,像鞏俐這樣的大明星,為什么要仇視我這個獨女,扼殺我們父女接觸的機會呢?”
說鞏俐仇視她,可能只是她的一面之詞。孩子對爸爸的情人產生恨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因為他們潛意識會站在媽媽的一邊,更容易“共情”媽媽。爸爸不那么愛媽媽,爸爸工作太忙沒那么多空關心自己,又不敢恨爸爸(畢竟爸爸可能是全家衣食來源),那就只能恨小三了。
孩子與爸爸的接觸機會,也不是另外一個女人能扼殺得了的。張末真有這種感受,最應該責怪的人應該是爸爸。
張末確實有“共情媽媽”的資格。
張藝謀的前妻叫肖華,兩人都是西安人,在陜西乾縣農村插隊時相識相戀。張藝謀為了贏得肖華的芳心,曾煞費苦心地寫出了長達40頁的情書向其表白。
而肖華也喜歡張藝謀的純樸、誠實,欣賞張藝謀的才能。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地選擇了與張藝謀繼續(xù)交往。
1979年,兩人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婚后肖華生了個女兒叫張末,而張藝謀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廣西電影制片廠當攝影師。
后來,一部《紅高粱》使得張藝謀聲名鵲起,他也愛上了鞏俐。回來就跟妻子提出離婚,只是他并不那么著急想娶鞏俐。
在拍攝《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時,鞏俐的二哥鄭重其事地找張藝謀談結婚事宜,張藝謀表示:“沒考慮?!彼€說:“結婚不就是一張紙嗎?你為什么非得看重這張紙呢?”
在與張藝謀分手前,鞏俐就認識了黃和祥。與張藝謀分手沒多久后,她就與黃和祥結婚,感覺鞏俐明顯有賭氣的成分。
果然,聚少離多的日子讓她和黃和祥的感情漸漸有了隔閡。2009年,兩人選擇了和平離婚。
鞏俐另嫁他人后,張藝謀在征選《幸福時光》女主角時候,與陳婷相識。陳婷時年19歲,而張藝謀50歲。正準備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陳婷,放棄自己的夢想,做了張藝謀“身后的女人”。
2001年,兩個人的大兒子張壹男出生,緊接著2004年和2006年,二兒子張壹丁和小女兒張壹嬌出生。
直到大兒子10歲時,張藝謀和陳婷才正式登記結婚。這種忍功,鞏俐不可能有,而陳婷可以。
兩人登記結婚后,都沒人發(fā)現(xiàn)陳婷作為張藝謀妻子的身份,一直到2013年,張藝謀被媒體爆光超生事件,陳婷的身份才真正被外界所知。
生了三個孩子,自己和丈夫的關系還見不得光,陳婷確實忍功了得。超生事件后,張藝謀似乎也覺得該讓陳婷走到臺前來了,所以,我們才看到了她的真容。
張藝謀后來又跟鞏俐合作了《滿城盡帶黃金甲》和《歸來》。時過境遷后,兩人冰釋前嫌、成為了好朋友。
接受采訪時,鞏俐說張藝謀是老朋友,張藝謀說鞏俐是女神。在新電影發(fā)布會上,鞏俐還主動擁抱了張藝謀的大女兒張末。
如今的鞏俐,嫁給了七十多歲的音樂家讓-米歇爾-雅兒,看他們倆在一起的照片,很有愛情的感覺。而再看張藝謀和陳婷的照片,則與普通人的婚姻無二了。
張藝謀骨子里本就有些大男子主義,不然他也不會超生,想多生個兒子。他的導演思維是新式的,可婚戀思維是舊式的。
看張藝謀的婚姻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張藝謀絕不是特例。
男人們面對婚姻時,是特別懂得利己的,他們似乎很難被愛情沖昏頭腦。起步階段,希望找個個田螺姑娘,給自己的事業(yè)助力。風光階段,他們不想被套牢。年紀大了,開始戀家了,又找一個平凡女人度過一生。哪怕錯過一生中最好的精神知己,他們也要選擇現(xiàn)實利益。
而這類男人的標配,就是一個普通妻子,而不是女神。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已經過夠了被人抬舉著的生活,女神很難抬舉著他們,會讓他們覺得日子過得不舒坦。
郭富城、林志穎、周杰倫等的擇偶傾向,都跟張藝謀有點相似。
有點才氣或功成名就的男人,大多不會去找與自己勢均力敵、“心氣高”的女神結婚。最終,他們大多會投入一個年輕的、普通一點的女人的懷抱(相比“女神”的那種普通,而不是相比普通人的“普通”),過舒坦日子去。
妻子年輕,體力好、生養(yǎng)價值高,加之她們大多在經濟和社會地位上與自己沒法比,對自己的容忍度高,雙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過日子嘛,什么“琴瑟和鳴”,根本不重要。
就連梁朝偉這樣的“熒屏上的癡情種”,之所以選擇活得特別接地氣、特別喜歡大包大攬的劉嘉玲,大概也是因為劉嘉玲能妥當安排好他的衣食起居,讓他得以逃避掉日常生活的瑣碎。
兩人的房屋,是劉嘉玲張羅裝修的;兩人的婚禮,是劉嘉玲張羅的;就連家里來了朋友,也是劉嘉玲招待的。娶這樣一款省心的老婆,梁朝偉就可以把自己的才華揮灑到事業(yè)中去、把心思都用到藝術中去。
也就是說,張藝謀、梁朝偉之類的男人最終都沒有選擇能和自己產生靈魂共振的“紅顏知己”,而是選擇了一個“能讓他們在俗世生活中過得舒坦的女人”結婚。
這類男人的故事,總讓我想起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男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原本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但就在他們婚后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拋棄了在外人看來很好的事業(yè)和家庭。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時候,人們發(fā)現(xiàn)的事實卻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
男主人公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他只是愛好畫畫而已。辭職和拋妻棄子后,他幾次險些因饑餓和疾病而死,中間遇上一個欣賞他才華的朋友,可他很不道德地綠了朋友的妻子,后又始亂終棄,讓朋友的妻子為自己自殺。
他不停地流浪,最后來到了塔西提島,與一個土著姑娘結了婚。土著姑娘照顧他生活,他則專心畫畫。后來,他完成自己的巨型壁畫后去世了,他的土著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毀了掛滿壁畫的屋子。
這類人似乎一生只忠于自己的理想、愛好,那才是他們的心中摯愛。
但是,他們又需要女人(不是愛情),需要有人幫忙自己打理世俗的生活,比如,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為自己生兒育女。
那么,選擇怎樣的女人,對他們而言才會利益最大化呢?
如果他們選擇了能和自己產生靈魂共振的女人,那么,對方的存在可能會干擾自己的磁場。就像是手機一靠近收音機,收音機就產生茲拉茲拉的雜音,就沒法播放出動聽的音樂了。
但是,如果他們選擇一個干擾不到自己的女人,就像是收音機選擇了一個蘋果,就能不受干擾地沉浸在追求理想、藝術的樂趣中。
那個平凡的、與他志趣不相投的甚至不怎么懂他的女人,只需要給他一個世俗的容身之處就可以了。對他們而言,這或許就是最大的舒坦。
《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的第一任妻子,為何會說出“追求女人,我可以原諒;追求理想,無法原諒”之類的話呢?因為她知道:一個只愛理想、只愛藝術、只愛自己,不懂得愛女人的男人,即使回了家,也只是能保持家庭的完整而已。
一個女人,是永遠不可能收服“把自己和夢想放在女人前面”的男人的。當然了,與他們結合的人也未必真那么愛他們。
不是每個人都那么熱衷于追逐“琴瑟和鳴”的愛情,搭伙過日子嘛,各取所需也就行了。
就這樣,追求愛情的女人活成了傳奇;而追求俗世利益的女人,獲得了現(xiàn)實利益。
不必為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遺憾,這也算是某種形式上的“求仁得仁”了。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fā)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念
你們喜歡用哪種筆寫字呢?
過去十幾年,我習慣了用一次性的圓珠筆、簽字筆,用完就扔,但我發(fā)現(xiàn),這種筆的流失率特別高,動不動就找不見了。
最近,我買了一只貴點的鋼筆和墨水,辦公室里就放這一支筆,居然兩個月都沒丟筆,大概也是因為我在心理上更愛惜它。算起來,經濟上反而更劃算了。
我覺著,這也是斷舍離。
謝謝你的時間,我們相約明天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