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某天早上,我爸穿了一件有點短的格子襯衫準備出門。
我媽看到了,開始嘮叨:“你這件衣服要丑死了,趕緊換掉。”
我爸說:“我覺得挺好的?!?/span>
我媽有點怒:“別人穿什么都是聽老婆的,你怎么就是聽不進去我的意見?”
這是經常在我家出現的場景:我媽管東管西,我爸反彈,然后我媽覺得委屈,隨后兩個人開始拌嘴,最終搞個一拍兩散。
我跟我媽說:“其實你別管他就行了。”
我媽回答:“可他穿成那樣我看不慣,跟他一起走出去丟我的臉?!?/span>
我哈哈大笑:“你看不慣可以不看,他衣服穿得不好看丟的是他自己的臉,你是你,他是他。再說了,你希望別人聽從你的建議,但提建議也要講方式方法的呀。你剛才說的那一種,是最容易遭到反彈的?!?/span>
我媽當然聽不進去,嘮叨著做別的事兒去了。
這些年,我爸媽幾乎所有的矛盾都是因為兩個人對界限的定義不一致而產生。有的事情,我爸認為是他自己的事情,而我媽認為這事兒跟她有關。有些事情,我媽認為是應該兩個人一起商量解決的事情,但我爸自作了主張......
觀察我爸媽,再觀察其他的人際關系,我發(fā)現:很多“人際關系沖突”,幾乎都是因為一方缺乏界限感或兩個人對界限的定義不一致所產生的。
(二)
我身邊很多人真是缺乏最起碼的邊界意識。
一句話總結:該管的閑事不管,不該管的閑事亂管。
該管的閑事是“門前雪”,不該管的閑事就是“瓦上霜”。
“門前雪”事關公眾利益,你不掃干凈,可能會導致自家人和別人在你家門口摔倒。
“瓦上霜”是別人的私事,是別人的自由,它沒有妨礙公眾利益和你的利益,就是你不該管的閑事。
可我們好像全倒過來了。
政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物業(yè)公司只顧收錢而不做好服務,路上遇到有女人被家暴,有小偷在偷井蓋……很多人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如果你到了適婚年齡沒結婚,過了最佳生育年齡還沒生孩子,你怎么讀書寫作運營公號,怎么穿衣打扮,怎么教育孩子……很多人會為你操碎了心。
說到底是因為:管他人瓦上霜,你只需要動動嘴皮子,代價比較小,而掃“門前雪”則需要付出身體力行的行動,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在該管的事情上缺乏使命感和責任感,在不該管的事情上缺乏邊界感,可能是很多人的通病。
(三)
一個學者,曾找了一群中國人和美國人做一個測試,讓大家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我是誰?”
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反應是不同的。
中國人的答案是:我是公司的員工,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我是一個人,我是一個單身女人,我是一個愛學習的人。
這樣的回答完全符合文化心理學的分析,即中國人對自我的定義是基于公共自我和集體自我給出的?!拔沂侨恕?,可世界上到處是人;“我是女人”,世界上有大概一半的人類都是女人;“我是單身女人”,這個群體也不是一個小數字;“我愛學習”好像也不具體,因為很多人都愛學習。
自我在哪兒?沒有。
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中國人都是以集體的自我,以一個社會的概念來定義自我。反之,美國人在回答“我是誰”時試圖尋找自己與他人不同的地方:我很漂亮,我有一個什么東西,等等。
長期以來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得國人的自我意識并不強大,進而導致我們普遍缺乏邊界感。
不信你去看看婆媳矛盾,幾乎都是因為一方“越界”,而另一方試圖“捍衛(wèi)邊界”引起的。
生活在這樣一個幾乎人人“越界而不自知”的國度,我每次試圖捍衛(wèi)自己的邊界就被冠以“強勢”之名。他們對強勢的定義是:你不聽我話,就是強勢。
他們粗暴干涉你的生活的時候,不反省自己強勢,你一旦產生反彈情緒了,就說你強勢。
你看,越是喜歡越界的人,越覺得自己有理。
事實上,我從來不強迫誰按照我的意愿生活,也非常懂得尊重別人的意見和選擇,包括對我媽和女兒。為人妻女,我“溫而不從、孝而不順”,被侵犯了邊界就積極捍衛(wèi),被觸碰了底線就決然離開,這很逆天嗎?
生活在一個把“有主見”等同于“強勢”的國度,我很無語。事實上,真正強勢而不自知的人,正是那些試圖把自我意愿加諸到別人身上的人。
(四)
一個人為什么要強勢越界?
說到底是自我意識不夠強大、缺乏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的表現。
因為自身內在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的不足,所以要竭力去把握、掌控外界,要讓外界的人和事符合自己的意愿,讓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和預料之中,這樣他們心里才有一種踏實的、安全的、“我是對的”的感覺。
一旦遭受到反彈,這類人就感覺自己受到了否定,當TA無法化解這種被否定的情緒時就惱羞成怒,把矛頭指向對方,比如說對方強勢、不夠寬容大度、聽不進去不同聲音。
如果不通過對外攻擊的方式把這種不良情緒轉嫁出去,TA幾乎沒法自處。
越是想越界控制別人的人,內心越是空虛,而這一整個過程,顯示出的只是Ta內心的恐懼和虛弱罷了。
(五)
我一直認為,我們應該有自我,但不能以自我為中心。
強調自我,是在強調“我”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也有“我“的尊嚴與價值。
強調不能以“以自我為中心”,有助于我們樹立邊界感,讓我們能“以己及人”,看得到別人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大家彼此之間是平等的,然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不喜歡被越界,就不要去越過別人的界。
事實上,你的越界對別人是無效而有害的,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壞關系,于事無補,還很容易遭受別人的情緒反彈。
如果有人違反界限,傷害了我們,我們本能地會產生情緒反彈,甚至以某種方式反擊對方,提醒對方:“你越界了,請退回去!”
每一個人的邊界意識是不一樣的,那么,在相處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學會多觀察他人,養(yǎng)成邊界意識,尊重彼此的距離和隱私,不挑戰(zhàn)對方底線,才能給彼此一個和諧從容的交往空間。
對陌生人當如此,對最親密的人更該如此。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