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經院哲學之五:早期弗蘭西斯教派
早期弗蘭西斯教派是13世紀奧古斯丁主義的代表,他們盡管也接受了一些亞里士多德主義,但在根本上卻是把亞里士多德柏拉圖主義化,哈勒斯的亞歷山大和其學生波納文圖拉是該派的代表人物。
1.哈勒斯的亞歷山大
他的名著《神學大全》進一步促進了經院哲學的系統(tǒng)化。該書用典型的經院哲學方法編成,首先從神學著作中引出一個問題,然后羅列出所有可能的答案,包括肯定的和否定的,權威的或理性的,最后做出是與否的裁定。全書共分四編,包括了400 多個問題,每個問題又分若干章節(jié),可謂洋洋大觀。這種方法以后在托馬斯那里得到了完滿的應用。
亞歷山大是第一個對亞里士多德具有全面知識的經院哲學家,但他對亞里士多德的解釋卻具有濃厚的奧古斯丁主義色彩,他采用了亞里士多德的形式與質料學說,但認為形式是共相,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理念,上帝以理念做原型從無中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帝是至善,萬物的存在是由于分有了上帝的善。
2.波納文圖拉
波納文圖拉哲學的特點是經院哲學與神秘主義的結合。他雖承認亞里士多德和奧古斯丁是并駕齊驅的權威,但只是吸取了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唯心主義成分,更多的是向奧古斯丁和神秘主義靠攏。波納文圖拉認為,世界是上帝按照理念從無中創(chuàng)造的。他指責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拋棄了柏拉圖的理念,認為理念就是上帝的思想,是萬物的范型,萬物是理念的摹本。理念不僅僅是某種純邏輯的東西,而且是能動的、某種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
波納文圖拉否認創(chuàng)造是永恒的、必然的流溢,認為這種說法在自身包含有矛盾。他認為,創(chuàng)造是形式與質料的結合,一切創(chuàng)造物都包括形式與質料。光是一切物體的共同形式,一切物體按本性說來都與光有關,其存在的程度和等級取決于這種關系的程度。質料僅僅意味著可能性,但并非是純粹的無規(guī)定性,在原初質料中就包含著作為某種內在因果性的胚芽。因此,并非一切由質料構成的東西都歸因于形式。波納文圖拉反對靈肉一體說,認為靈魂也是質料與形式的結合,也具有自己的質料,因此也就存在有一種精神性的質料。而肉體也具有自己的形式。所以,靈魂是獨立于肉體的,是不死的。
波納文圖拉認為,萬物是上帝的摹本,上帝是借著萬物表現出來的,所以人們可以在萬物中認識上帝。在這里,波納文圖拉進一步發(fā)揮了他的神秘主義思想。他區(qū)分了認識真理的三種方式,即象征的、本義的和神秘的方式。象征的方式是通過理性和心智認識萬物。
波納文圖拉承認知識是由于對感官經驗抽象得來的,但他追隨柏拉圖主義,認為這樣的知識是一個開端,真實的知識是永恒的范型,即理念的世界或上帝的世界。這樣的認識只能通過智慧和心靈的豁然開朗來實現,這就是神秘的直觀,是一種神人結合的入神狀態(tài)。但這種直觀并非任何人隨時都能實現的,它依靠的是上帝的恩賜。而這種恩賜又只能通過圣潔的生活和虔信上帝才可能得到。可見,波納文圖拉的神秘主義仍是為基督教信仰服務的。
3.多米尼克教派與阿爾伯特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