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釋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羅珊的力量,聯(lián)合什葉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說752年)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旗幟多為黑色,故中國史書稱該王朝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殺倭馬亞余黨。阿布·阿拔斯死后,阿拔斯王朝發(fā)生內戰(zhàn),曼蘇爾勝利后,殺害了阿卜杜拉·伊本·阿里及阿布·穆斯林,并殘酷地鎮(zhèn)壓了呼羅珊人民起義。
哈里發(fā)曼蘇爾執(zhí)政時,以伊拉克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營建了新都巴格達,于762年遷都至此。該城宏偉壯觀,人口眾多,商貿繁盛,是與當時的長安、君士坦丁堡齊名的國際性大都市。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100年,特別是哈倫·拉西德和麥蒙執(zhí)政時期,是阿拉伯帝國的極盛時代。
公元8—9世紀時,帝國政治較為穩(wěn)定,生產力發(fā)展較快,經濟和貿易繁榮,成為帝國的鼎盛時期。此間,帝國的科學文化也獲得許多重要成就,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9世紀初阿拉伯帝國的領土面積為1260萬平方公里,人口為2860萬。
但是,為了維持國家的運轉,帝國一直不斷加強對農民、手工業(yè)者和奴隸的殘酷剝削,致使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處于不斷激化之中,人民起義、教派斗爭此起彼伏。早在阿拔斯王朝創(chuàng)建之初,倭馬亞家族的后裔就在伊比利亞半島割據(jù)獨立,建立后倭馬亞王朝(756年—1236年),由于服色尚白,中國史書稱為“白衣大食”,與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禮。788年,北非摩洛哥又出現(xiàn)了什葉派的伊迪里斯王朝。
進入9世紀之后,人民起義遍及帝國全境,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有巴貝克起義、黑奴起義和卡爾馬特起義。阿拔斯王朝因此國勢日衰。同時,9世紀中葉以后,從中亞來的突厥人逐漸取得權勢。突厥將領掌握軍權,任意廢立甚至殺害哈里發(fā)。哈里發(fā)完全成為他們手中的傀儡。
帝國內部經濟基礎的差異和由軍事封土制造成的強大地方勢力,促使割據(jù)局面的形成。各地總督和軍事統(tǒng)帥因封土制的推行而逐漸獲得的強大的經濟基礎和軍事力量,對阿拔斯王朝統(tǒng)治構成了嚴重威脅。東西各地幾十位總督、軍事統(tǒng)帥皆乘機自立,相互攻伐征戰(zhàn),并力圖染指中央政權。800年,大將伊本·艾格萊卜在獲得突尼斯封土之后,當年便建立艾格萊卜王朝(822年-875年)。868年,埃及總督阿哈默德·圖倫宣布獨立,建立圖倫王朝(868年—905年)。東方各省繼塔希爾王朝之后,又相繼出現(xiàn)了薩法爾王朝(867年-903年)、薩曼王朝(874年-999年)。909年,什葉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瑪王朝(或哥疾寧王朝),先后征服阿爾及利亞、敘利亞、埃及、撒丁島,973年遷都開羅,由于服色尚綠,中國史書稱為“綠衣大食”。890年,由阿布·阿杜拉創(chuàng)立的卡爾馬特教派在哈馬丹·卡爾馬特領導下于伊拉克南部庫法地區(qū)舉行起義,勢力迅速擴及波斯、中亞一帶,并于899年在波斯灣西岸的巴林建立了卡爾馬特國家,先后延續(xù)200余年。
此外,阿拉伯人在北非西部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摩蘇爾和阿勒頗建立了哈姆丹尼王朝;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亞和小亞細亞等地建立了薩曼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塞爾柱帝國;在埃及、敘利亞和也門也建立了阿尤布王朝。大小王國在這一時期忽生忽滅。
10世紀以后,帝國四分五裂,實際統(tǒng)治區(qū)域僅限于巴格達及其周圍地區(qū),名存實亡。由里海南岸的德萊木人白益第三子阿里于934年占領法爾斯的都城設拉子;945年其弟艾哈邁德進入巴格達,哈里發(fā)穆斯臺克非成為白益家族的傀儡。各地封建主擁兵割據(jù),獨霸一方。1055年,另一支塞爾柱突厥人攻陷巴格達,解除了哈里發(fā)的政治權力,僅保有宗教首領的地位。
紊亂的政局,為東羅馬帝國、西歐封建主和基督教會向東方入侵提供了有利的契機。早在9世紀末,東羅馬帝國的軍隊便開始再度入侵敘利亞,十世紀時更曾一度幾乎兵臨巴格達。11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更曾多次侵蝕阿拉伯帝國的疆域,圣城古都斯(耶路撒冷)更多次被血洗。塞爾柱突厥人等外來勢力被迫相繼引進以對付各種內憂外患。
塞爾柱突厥人的到來,使阿拉伯帝國一度出現(xiàn)中興局面,1071年,曼奇克特戰(zhàn)役成功地暫時重創(chuàng)了東羅馬帝國并解除其威脅。當時,雖然帝國名義上的統(tǒng)治者還是哈里發(fā),但是實權已經旁落到了塞爾柱突厥的“蘇丹”手中。塞爾柱當權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國的傳統(tǒng),基本承襲了帝國以往的各種封建典章制度。帝國又暫時恢復了統(tǒng)一局面。
但是,各種社會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反抗繼續(xù)發(fā)展,各種教派紛爭愈發(fā)殘酷。11世紀末,什葉派主要派別伊斯瑪儀派(即“七伊瑪目派”)中出現(xiàn)了一個極端恐怖的阿薩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為根據(jù)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山地謝赫)霍山(哈桑·本·薩巴赫)統(tǒng)率下專門從事暗殺哈里發(fā)、蘇丹及達官貴人等排除異己的恐怖活動。
此外,軍事封土制再次顯示出對統(tǒng)一政權的侵蝕作用。11、12世紀之交,阿拉伯帝國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擁有大片地產和稅收大權的突厥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個封建小邦。
12世紀末年,中亞新興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爾柱人,控制了哈里發(fā),但突厥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觀。
13世紀初,強大的蒙古帝國開始興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滅了花剌子模。13世紀中葉,蒙古鐵騎沖入西亞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領蒙古軍隊洗劫了波斯、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并于1258年摧毀帝國首都巴格達,1260年攻占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據(jù)說,除少數(shù)技藝高超的工匠外,巴格達全城居民都被屠殺,被屠殺人數(shù)約為9萬人(《多桑蒙古史》中記載為80萬人)。為了不讓皇族的鮮血被戰(zhàn)刀玷污,巴格達哈里發(fā)裹在地毯里被戰(zhàn)馬踩死,阿拉伯帝國滅亡。
(1)四大哈里發(fā)時期(632年-661年) | ||
哈里發(fā) | 統(tǒng)治時期 | 在位時長 |
阿布·伯克爾 | 632年-634年 | 2年 |
奧馬爾一世 | 634年-644年 | 10年 |
奧斯曼 | 644年-656年 | 12年 |
阿里 | 656年-661年 | 5年 |
(2)倭馬亞王朝(661年-750年) | |
哈里發(fā) | 統(tǒng)治時期 |
穆阿維葉一世 | 661年-680年 |
葉齊德一世 | 680年-683年 |
穆阿維葉二世 | 683年-684年 |
馬爾萬一世 | 684年-685年 |
阿卜杜勒·馬利克 | 685年-705年 |
瓦利德一世 | 705年-715年 |
蘇萊曼 | 715年-717年 |
奧馬爾二世 | 717年-720年 |
葉齊德二世 | 720年-724年 |
希沙姆 | 724年-743年 |
瓦利德二世 | 743年-744年 |
葉齊德三世 | 744年 |
易卜拉欣 | 744年 |
馬爾萬二世 | 744年-750年 |
(3)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 | |
哈里發(fā) | 統(tǒng)治時期 |
阿布·阿拔斯 | 750年-754年 |
曼蘇爾 | 754年-775年 |
邁赫迪 | 775年-785年 |
哈迪 | 785年-786年 |
哈倫·賴世德 | 786年-809年 |
阿明 | 809年-813年 |
馬蒙 | 813年-833年 |
穆阿臺綏姆 | 833年-842年 |
瓦提克 | 842年-847年 |
穆塔瓦基勒 | 847年-861年 |
蒙塔塞爾 | 861年-862年 |
穆斯塔因 | 862年-866年 |
穆塔茲 | 866年-869年 |
穆克塔迪 | 869年-870年 |
穆塔米德 | 870年-892年 |
穆塔迪德 | 892年-902年 |
穆克塔菲 | 902年-908年 |
穆克塔迪爾 | 908年-932年 |
卡希爾 | 932年-934年 |
拉迪 | 934年-940年 |
穆塔基 | 940年-944年 |
穆斯塔克菲 | 944年-946年 |
穆提 | 946年-974年 |
塔伊 | 974年-991年 |
卡迪爾 | 991年-1031年 |
凱姆 | 1031年-1075年 |
穆克塔迪 | 1075年-1094年 |
穆斯塔茲希爾 | 1094年-1118年 |
穆斯塔爾希德 | 1118年-1135年 |
賴世德 | 1135年-1136年 |
穆克塔菲 | 1136年-1160年 |
穆斯坦吉德 | 1160年-1170年 |
穆斯塔迪 | 1170年-1180年 |
安-納西爾 | 1180年-1225年 |
查希爾 | 1225年-1226年 |
穆斯坦綏爾 | 1226年-1242年 |
穆斯臺綏木 | 1242年-1258年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