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是百篇【親子教練日記】的第十八篇,我會秉承【少說道理,多講故事】的原則,從日常教養(yǎng)的具體場景入手,聊聊青春期的孩子教養(yǎng)中,身為父母的教養(yǎng)盲點,今天聊的主題是《明明是孩子叛逆厭學,為什么要求父母成長?》
現(xiàn)在很多越來越多的孩子厭學在家、沉迷網(wǎng)絡、情緒障礙,嚴重的還有暴力傾向和輕生傾向,更有甚者會傷害自己的父母。天底下哪有父母不心疼孩子,父母會帶著過度焦慮問:“這些孩子的問題怎么解決?”。
而我會說:“不應只關注孩子的問題怎么解決,而是先去反思自己出現(xiàn)什么問題了?!?父母生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我相信現(xiàn)代的父母養(yǎng)育孩子已經(jīng)不再是為了傳宗接代了,也不再是為了養(yǎng)兒防老了,更不是為了光宗耀祖?,F(xiàn)代父母大多是因為愛情走到了一起,而孩子是父母愛的結(jié)晶。
在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可以在這個世界上體驗愛和創(chuàng)造的喜悅。
但是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這份初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比較、競爭和施予孩子的無窮無盡的壓力。
為什么孩子進入青春期就會變成這樣?青春期孩子為什么會沉迷網(wǎng)絡游戲?
青春期孩子的行為為什么會被父母定義為叛逆不聽話?
作為父母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有情緒障礙的孩子?
我想父母必須先弄明白以上這幾個問題,遠比以下這些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熱點問題——如何引導這樣的孩子走出來?如何讓孩子重新愛上學習呢?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讀懂孩子的心聲?
我們都知道,孩子從出生起,父母就要重視其心理健康。如果孩子真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是需要及時醫(yī)治或疏導。
但是,父母不從自己身上尋找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源頭,孩子的心理問題就會不斷反復,逐漸變成沉疴痼疾。
對于現(xiàn)在的父母來講,家庭教育看似是最難的,因為我們沒有在上一輩那里學到什么關于家庭教育的知識或方法。
我們所耳熟能詳?shù)木褪恰昂⒆颖仨毬犜挾隆?、“孩子必須乖巧孝順”、“孩子必須認真讀書”等之類的信念,這些是針對孩子的。
但是,我們卻自動忽略了“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父母必須慈愛篤定”、“父母必須自信自尊”等之類的傳統(tǒng)美德,而這些是針對自己的。
我們都知道,父母給予孩子的家庭教育效果到底如何,到了青春期就開始真正地呈現(xiàn)出來。
我認為,現(xiàn)代家庭80%孩子的青春期問題,跟家庭教育有關,這是最大的不爭事實,也是最無奈的人間教養(yǎng)戲劇。
記得,有句俗語是這么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我經(jīng)常在某些場景就會記起這句俗語。
比如,某位孩子媽媽,孩子厭學一年了,每天都在玩網(wǎng)絡游戲,媽媽強忍著憤怒與無奈,用盡辦法去討好孩子。
初聽下來,這位媽媽看似很可憐,因為她為孩子付出這么多,可孩子卻總沒有改變。
用這位媽媽的話來講,她都這么不容易了,孩子還是不相信她。
我沒有問這位媽媽為孩子具體做了什么,只是好奇孩子在厭學之前與她的生命故事是怎樣的。
聽完后,我才發(fā)覺這位媽媽對孩子的管教之嚴厲是如此令人窒息,要是換作我是孩子,早就不堪忍受逃離了!
當我又問這位媽媽童年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才明白媽媽把自己童年匱乏導致的恐懼憎恨全部投射給孩子!
于是,孩子的內(nèi)心聲音經(jīng)常是:[我為了你開心而努力讀書,成績雖然不好,你就認為我是糟糕的人,不值得你愛,那你為什么生我下來?]
孩子媽媽跟我溝通時,一直處于過度焦慮的狀態(tài),這其實是暗示我,她沒有錯,這都是孩子的不爭氣與丈夫的教養(yǎng)缺位。
她自認為向我尋求孩子厭學問題的幫助,可內(nèi)心是希望我能做個“公正評判”或“安慰天使”,可惜我不會被輕易蒙騙!
于是,我告訴孩子媽媽不要表面裝作“拯救者”的角色,內(nèi)在卻是“受害者”的心態(tài),而且忽略自己之前“加害者”的角色。
我這種直擊靈魂的回應風格,經(jīng)常被一些叛逆厭學的孩子媽媽所憎恨,覺得我太“毒舌”了,沒有去好好地理解與安慰她們。
但是我還是一如既往地敢于說真話:[人總是習慣將問題的原因歸咎給外界,是因為不想被責備,不想承擔責任。]
為什么我會這樣處理?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自己是誰?
作為親子教練,我其實就是她們的“Morning Call",不斷地喚醒她們要隨時自我覺察,保持清醒。
當然教練有時會讓被教練者反感,因為人面對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是不太舒服的。作為“Morning Call",教練的職責要不斷反饋對方的盲點,啟發(fā)對方的內(nèi)省。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對方醒來,從自以為是醒來,從執(zhí)迷不語中醒來,從無效的思考模式中醒來,從行不通的選擇中醒來。
我唯有堅守本心,內(nèi)在穩(wěn)固,才能真正做到”一語點醒夢中人“!
前天剛好與兩位已經(jīng)走完情緒管理練習的媽媽分別聊了聊,探討她們是如何從過度焦慮的困惱中走出來,學會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心靈成長上面。
本來希望可以借鑒給大家,結(jié)果一位經(jīng)歷特殊,一位不愛學習,但都是通過持續(xù)練習,發(fā)自內(nèi)心的體驗到“內(nèi)心柔軟”之后才發(fā)生改變,其實跟懂得多少家庭教育方法、理念的關系都不大。
可她們共同的感觸都是——[別把自己太當人,別把孩子太不當人了!]
當然,我們不能說學習知識沒用,但沒有系統(tǒng)的“刻意練習”體驗,光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依舊焦慮擔憂的家長實在很多。
所以,我覺得關鍵的點不在如何努力學習家庭教育知識,而在父母是否真的體驗到自己有問題,覺察到自己哪些問題正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
我舉兩個例子,大家參照一下自己是否有類似的情況:
第一個案例:一位單親媽媽痛恨前夫的無情與不負責任,但是發(fā)現(xiàn)罹患抑郁癥的女兒對爸爸有很深的依戀。
于是,這位媽媽總是在女兒面前說爸爸的諸多不是,但她怎么都沒辦法讓女兒認同,并跟她一起抱怨爸爸。
孩子爸爸多次表達為了女兒的心理健康希望復婚,可是這位媽媽堅決不同意,還三番兩次的去警告他,以后不要打擾女兒跟她的生活。
這位媽媽認為,孩子的抑郁癥與爸爸的教養(yǎng)缺位有很大關系,所以當女兒跟媽媽表達,不要在她面前再說爸爸的不是了,媽媽還是依然如故。
這位媽媽和我溝通了兩次之后,我發(fā)現(xiàn),她總是無意識地透露出對前夫的怨恨,雖然最后會說,我已經(jīng)放下、我已經(jīng)想開了之類的話。
當我指出她說的放下或想開,與對前夫的怨恨相互矛盾的時候,這位媽媽一下子愣住了。
這位媽媽慣性的抱怨讓女兒內(nèi)在心靈不斷被撕裂,女兒既愛媽媽,又痛恨媽媽如此“惡毒”說爸爸,試想這個孩子的抑郁癥如何能夠快速好起來?
可是,媽媽始終對破裂的婚姻有恨,一直覺得自己當初怎么瞎了眼,找了這么一個“渣男”做自己的丈夫。
媽媽越是這樣想、這樣說,孩子內(nèi)心的拉扯、糾結(jié)就越來越多,孩子就會感覺被媽媽逼得無路可走,為了照顧媽媽的感受,只能偷偷與爸爸聯(lián)系,逐漸孩子內(nèi)在傷痕累累。
所以,我告訴這位媽媽,如果她不去看見自己以前在失敗的婚姻中未盡的責任,就放不下對前夫的憤恨,孩子的情緒障礙問題自然也無法改變。
再舉個例子,某位媽媽對兒子的學習成績要求很高,管教孩子非常嚴格,孩子在考進當?shù)赜忻闹攸c高中之后,學業(yè)遇到很大挫敗,成績排名總是不好。
孩子覺得自己很丟父母的臉,覺得辜負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但是他又拿不到好成績回報父母,于是上高二的時候,孩子說什么不愿意上學了。
孩子厭學在家后,要么整日在家黑白顛倒玩游戲,要么夜不歸家在外面跟“壞孩子”玩耍,并且學會了抽電子煙,經(jīng)常各種借口找媽媽預支零花錢。
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抽電子煙后非常恐慌,急忙找我指導如何說才能讓孩子戒煙,我回答說,我辦不到。
我告訴她,親子溝通是通過健康、和諧的言語或行動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對孩子的關懷與愛,而不是她想象的——通過某種高明的話術去改變孩子、控制孩子。
媽媽意識到自己的膚淺認知之后,一改之前對孩子的嚴苛教育方式,對孩子百依百順,哪怕孩子發(fā)脾氣也忍著,她只是一個人暗自傷心流淚,哭完了以后又假裝沒事繼續(xù)陪著孩子。
爸爸以前在外地負責某個項目,聽說孩子厭學已經(jīng)發(fā)展到休學的地步了,開始暫時放棄外面的工作,有意識地待在家里,多陪陪孩子也多陪陪妻子。
爸爸發(fā)現(xiàn)媽媽忍氣吞聲,小心翼翼的表現(xiàn)之后也挺心疼的,于是和媽媽商量著讓她一個人出去散散心,自己留下來單獨陪孩子一段時間。
媽媽本來是不愿意的,自己也覺得狀態(tài)不對,最主要是怕影響到孩子,于是到外地朋友的家里去單獨生活一陣,這段時間都由爸爸陪著孩子。
剛開始還好,父子相處融洽,一起吃飯,一起打球,孩子的作息時間也慢慢正常了,爸爸偶爾也外出辦理自己的事情,并不是太擔心孩子。
我們都知道,人戒除煙癮需要一段時間,孩子晚上依舊躲在房間內(nèi)玩網(wǎng)絡游戲,依舊瞞著爸爸偷偷抽煙。
漸漸地,爸爸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況并沒有他期待地迅速好轉(zhuǎn),孩子玩游戲、抽煙依舊,他就非常地氣憤。
爸爸始終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就這么迷戀游戲?這是不是玩游戲才導致孩子厭學、抽煙?孩子是不是心理不正常啊?
于是,爸爸找孩子談他的心理問題,建議孩子跟他一起去看心理醫(yī)生,可是孩子不愿意跟父親聊這個話題,談話當中流露出抗拒與煩躁,父親的情緒立刻激動起來,開始命令孩子服從管教。
結(jié)果,孩子直接大聲懟爸爸:“你才心理有問題!要看也是你跟媽媽去看心理醫(yī)生!”,然后轉(zhuǎn)身房門一關繼續(xù)玩游戲。
爸爸哪里受得了孩子這樣的態(tài)度啊,頓時怒火中燒,一腳踹開房門,強行制止孩子玩游戲,父子倆當天產(chǎn)生了劇烈的肢體沖突。
自從這次沖突以后,孩子在家中更加我行我素了,孩子的抽煙癮頭越來越大,抽煙從以前偷偷摸摸到現(xiàn)在明目張膽。
媽媽實在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想求助我解決孩子抽煙、玩游戲問題。雖然爸爸認為這個孩子已經(jīng)無可救藥了,準備任其自生自滅。
我告訴這位媽媽,明明是她沒有看見孩子內(nèi)心因?qū)W業(yè)挫敗導致的痛苦,卻總把焦點聚焦在孩子的抽煙和玩游戲上,這豈不是“因果顛倒”嗎?
我又跟她說,你嘴里說著擔心孩子未來會沒有前途,可是卻始終不承認,自己內(nèi)心中害怕會成為“不爭氣”孩子的媽媽,因為這會感覺很丟臉。
這位媽媽如此“心口不一”,只會繼續(xù)擴大她的焦慮、繼續(xù)喂養(yǎng)她的焦慮,過度焦慮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在她眼里永遠一無是處。
爸爸看似很理性解決孩子的問題,但是他始終放不下父親的權威,并沒有做到跟孩子共情,最后這場沖突只會帶給孩子內(nèi)心更多的創(chuàng)傷。
于是,孩子在家庭當中成為了一個“不受待見”的人,他只能帶著“罪惡感”在這個家庭中孤獨、倔強地活下去。
所以,當我聽到孩子從原來偷偷抽煙到明目張膽抽煙,我就告訴這位媽媽:
[你的孩子很堅強的活著,看似在挑釁你們,表示內(nèi)心不滿,其實他在堅守自己活下去的最后一點自尊,請不要再逼孩子了!]
我想這種家庭教育情況挺有代表性的,當父母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在教養(yǎng)孩子的時候,心是無法做到寧靜平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平氣和”。
如果因為孩子做了或者沒做某件我們期待的事情,而讓我們有了各種內(nèi)心感受,那我們就是活在“受害者”角色中了。
可是,如果你能夠恍然醒悟,發(fā)現(xiàn)自己才是一切問題源頭,你就有了自我改變及成長的能力了。
現(xiàn)在,好多父母的網(wǎng)名都喜歡叫做“靜待花開”,而我也經(jīng)常說——[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日以繼日;守望歲月,靜待花開。]
起初,我認為網(wǎng)絡昵稱叫做“靜待花開”的父母,跟我一樣,父母作為孩子這朵花的根,默默輸送養(yǎng)分,始終相信孩子自己會向上、求好的。
可是,通過交流才發(fā)現(xiàn),他們的此花非我指的彼花啊!
他們是不允許孩子這朵花天然成長的,必須按照他們的標準,總是摘摘葉子松松土,多放點肥料多澆水,總是希望花能開的更早一點,更好看一點。
結(jié)果孩子跟父母的沖突矛盾不斷,最后連雙方連基本的日常溝通都沒有了,父母在這樣的無奈、憋屈的前提下,他們才把網(wǎng)名取名為“靜待花開”而已。
好多家長會特別無奈的說同一句話:“那我們就這樣不聞不問,放任孩子發(fā)展下去,孩子會有好的未來嗎?”
我這里想說哪有那么容易,你看室外的花自然開放,不去修剪、不去催促,相信能開放出最美麗的樣子,是我們看到自然美麗的事物的本能反應。
但是當這個事物和我們有關,且我們自認為孩子有問題\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內(nèi)在就會失去了“平常心”。
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想辦法讓自己從過度焦慮回歸到愛孩子且看孩子順眼的“平常心”,要比我們想象中艱難的多。
更別說,我們能夠直面自己的痛苦和創(chuàng)傷,鼓起勇氣揭開結(jié)疤許久的傷口,為了孩子而變得更加勇敢、更加強大了。
這些事情都需要我們自己有足夠的自我覺察能力,加上機緣才能完成,真的不是說光陪著孩子啥都不用干就能夠?qū)崿F(xiàn)。
我們看到孩子的問題容易,直面自己的創(chuàng)傷很難。愿意直面,能夠看見,有足夠的勇氣和運氣做出真正的改變,要花很長的時間。
可能是三年五年,極少有人能在一年兩年之內(nèi)完成。試想,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開始自我成長以后,哪還有精力對孩子過度關注呢?
當我們不對孩子過度關注,不去過度干涉孩子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減壓放松了。
更別說言傳身教,敢于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給孩子做出一個勇敢誠實的榜樣,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孩子自然也會像我們學習。
所以,我經(jīng)常跟圈子內(nèi)伙伴反復強調(diào)并倡導的:
父母要“將心比心”對孩子做到“真實陪伴”,不是所謂的“佛性放養(yǎng)”!
如果,你沒有通過持續(xù)系統(tǒng)練習,以夜繼日地“心上煉、事上磨”,就無法收獲身為父母的幸福感,你豈能指望光通過學習就能做到?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親子溝通教練,父母心靈成長顧問,70后禪修者,1對1指導叛逆厭學的孩子父母,在智慧教養(yǎng)與自我成長方面,厘清問題真相,掌握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yǎng)方法!
一切莫向外求!不要把自己孩子的問題推給別人解決,家長只有自我反思積累,成長為合格的智慧父母才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智慧父母=90%親子溝通+10%家庭教育,這2點都需要家長自我學習積累
要想成為智慧父母,解決你與孩子的問題,這就需要家長持續(xù)自我學習積累。
歡迎你加入限時免費知識星球圈:『壹心親子學社』,不定期更新3-5條,幫你積累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對話案例與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如果你想通過自我改變后的成長,協(xié)助孩子成為TA自己;
如果你想通過好奇對話來覺知自己,讓自己活出精彩,并幫助孩子成功。
請你加入付費知識星球圈:『親子溝通學習圈』,長達一年時間,1對1的教練式指導,近百位志同道合的家長陪伴,幫你拿到心中想要的目標!
長按添加壹心大哥為好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