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除了不定期對外發(fā)表一些親子教育方面的文章外,大部分時間都在星球每周持續(xù)分享自我成長與教養(yǎng)干貨等內容,偶爾也會看看別人寫的一些同類文章。說真的,現(xiàn)在很多親子教育類文章不僅道理過于空洞化、教條化,其中所舉的父母成長案例也多是不接地氣,無法讓人信服。不過,這樣的親子教育類文章卻頗受許多“急于想要結果”家長的歡迎。為什么會這樣?我會接下來依次說明。前幾天,我在某知名大號上看到一篇親子教養(yǎng)類網(wǎng)文,主題是關于孩子重度抑郁后,媽媽對自己把孩子養(yǎng)廢了的教養(yǎng)行為進行了一番反思。我摘抄文章中一些重要片段,先來展現(xiàn)這位媽媽的思維邏輯:1、兒子抑郁了!……不敢再逼兒子學習,也不敢責罵他,只是關心他的飲食起居,可兒子對我的關心充滿了敵意。再不能接受,也要面對結果。2、我開始反思,也隱約意識到,是我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兒子現(xiàn)在的樣子,可我到底該怎么做呢?3、某某老師說,不光是抑郁,其實青春期孩子常見的很多問題,比如厭學、逆反、輟學等等,都是家長長期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的。從這幾個月的調整結果來看,孩子還是能夠好好溝通的,以前不能溝通的其實是我。4、根據(jù)兒子的實際情況,某某老師給了我三點建議:①觀察、感受孩子的內心感受,當好孩子身邊的“警報器”;5、幾個月后,我回顧走過那段長長的黑暗隧道,想跟各位父母說:不要視孩子的青春期為洪水猛獸,當你正視孩子青春期的各種情緒,透過孩子的狀態(tài)來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時,就會發(fā)現(xiàn)親子關系的轉機。那些青春期抑郁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無論孩子處于哪個年齡段,父母保持自我覺察和成長都至關重要。你是不是也特別喜歡看這類文章?是不是還會被這個媽媽的成長歷程而感動?因為,這樣的親子教育“反思”文章不僅看似邏輯縝密、有理有據(jù),而且還“貼心”提供了家長如何改變的可行性建議。「只要媽媽改變了教育方式,學會觀察、感受、看見、肯定孩子,就能重塑親子關系,最后幫助孩子找到了自我價值?!?/span>究竟是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做到“觀察、感受、看見、肯定孩子”?為什么之前這位媽媽就無法做到呢?到底是這位媽媽的外在教育方式不對?還是她這個人的內在習性、心態(tài)使然讓孩子變成了一個重度抑郁者?上面的這些疑問,文章中并沒有深入地重點描寫,特別在媽媽這個人的生命狀態(tài)是否能勝任母親角色這個關鍵點,作者避重就輕地一筆略過。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一篇漏洞百出、邏輯詭秘的頗有“成功學”陷阱的心靈雞湯類文章?。?!就好比我們常常聽到并奉為圭臬的某些“人生真理”一樣!比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恍┑览恚?/span>以上這些道理所蘊含的心智邏輯,就是成功學擅長用的“雞湯口號”,是典型的刻意強調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而自動忽略了事物的本來屬性。
但是,現(xiàn)實中真的像上面這樣的“只要滿足A就能獲得B”嗎?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說給別人聽的“大道理”而已。努力付出,不一定就能得到回報,回報與否更取決于選擇、機緣巧合;哪怕是金子,如果不經歷一次次淬煉,是無法達到成色足夠、閃閃發(fā)光的;
哪怕你改變了親子溝通方式,卻依舊是抱著想要一個“好孩子”的結果,親子關系改善就是一句空談。
我們經??匆?,很多親子教育專家的各種看似“合理正確”的建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會成為紙上談兵,無法付諸實施。這是為什么呢?就是這些建議背后的邏輯強調了方法、工具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人的內在生命狀態(tài)改變。因為這些專家的建議,就是反復向你灌輸并強化著這樣的認知悖論——
“因為你之前用錯了教育方法或溝通工具,所以才導致了親子教育的失??!”
如果,你真的相信這個邏輯,就會在親子關系重塑上面,將永遠走進死胡同!因為,片面注重在方法、工具層面的改變,永遠都是短視的,徒勞無功的!就如上面的這位媽媽之所以把孩子養(yǎng)廢掉,不是她做錯了什么,或者不知道正確的溝通方式;而是,她這個人內在的生命狀態(tài)暫時無法勝任母親這個偉大角色。于是,她僅在表層的教育方式上,無論做什么改變都是無效的。根據(jù)這些年身為親子教練的體驗與感悟,我發(fā)現(xiàn)——當父母這個人是被「主流觀念」與「世俗道德」緊緊束縛的“工具人”,孩子生命本能會一直抗拒“工具人”,親子關系始終無法真正改善;親子關系真正的改變,不是建立在家長教育方法、溝通工具層面的改變,而是家長先學會自我獨立個體的生命覺醒。這是一種與我們過往經驗、認知、教育、社會塑造出的心智模式完全不同的心智模式。這種心智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才能不經大腦思考,就能感受到孩子的內心需求!」這個自我成長過程很難,所需的時間也很長!對于那些真心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的父母來說,這非常值得!因為,這不僅是認知的轉變,更是生命的蛻變,準確來說是父母心態(tài)與習性的修煉!說到這里,也許有人就會問了:我親眼所見身邊的某位媽媽,就是改變教育方式,孩子跟她的關系就有了明顯的效果!你不能一棍子打死啊!這里,我想說明一下,很多父母并沒有認真去思考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什么?其檢驗標準又是什么?
的確,有些父母改變了一些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及日常教育方法,看似親子關系有所好轉。但是,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好轉”不是孩子帶著信任與尊重來與父母互動的,孩子依然不會自然輕松地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其說新的教育方法、溝通工具帶來了效果,還不如說是——因為,父母的學習熱情暫時降低了對孩子精神迫害,大大減少了對孩子行為的干擾;最后,孩子歷經時間的淬煉,自己內心力量強大了,主動選擇與父母和解。就好比醫(yī)院治療流感,不是藥物殺死了細菌,疾病被藥物治愈了,而是身體自愈力起了關鍵修復作用。親子關系的重塑,父母改變的重點要放在自己的身心成長上,先讓自己能愉悅地接納孩子,活出自我的生命價值感才是正道。如果整天焦點在外,用各種教育方式去調整孩子的行為,還美其名曰“自我成長”,實在是困在“成功學”陷阱中而不自知!作者|壹心大哥
編輯|壹心工作室
轉載請注明出處
------【壹心大哥最受歡迎文章精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