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52年前的今天,“一代天驕”元太祖成吉思汗誕生。在《華盛頓郵報》評選公元1000年到2000年這一千年里的世界重要人物中,成吉思汗最終被評選為“千年風(fēng)云第一人”。
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蒙古族。在位期間,多次發(fā)動征服戰(zhàn)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我們從他兒時的情感方面為大家揭秘:成吉思汗這樣統(tǒng)治3400萬平方公里大帝國的野蠻剛毅性格是怎么煉成的?
成吉思汗出生在一座可眺望遠處斡難河的孤立而又光禿的小山丘上,一位被搶奪來的名叫訶額侖的年輕女子,被搶時她迅速地脫下身上的衫兒,并敦促她的新婚丈夫“快速逃離”。她將衫兒拋到他臉上作為分別的表示,并說:“隨身帶著這個,無論走到哪里,你都可以聞到我的氣味?!眻詮姷脑X額侖將她飽含深情的所余之愛獻給了赤列都。
自那天之后,等待訶額侖的將是歷經(jīng)波折的漫漫人生之路,她已注定不能再見到她的初戀丈夫。訶額侖僅僅被當作稍優(yōu)于被捕獲的奴婢來對待。現(xiàn)在,她不得不面對粗糙的獵戶食物:旱獺、老鼠、鳥、魚,或偶爾吃上鹿肉或羚羊肉。在這里他艱難地生出了她的第一個孩子——鐵木真(即成吉思汗)。
有關(guān)鐵木真童年時代,那些殘存下來的少量描寫,并未表明他的父親曾對他寄予過厚望。當他們向另一個營地遷移時,他的父親曾意外地將他弄丟。泰亦赤兀惕氏族發(fā)現(xiàn)了他,他們的首領(lǐng)塔兒忽臺——胖可汗——將他帶回自己的家里,并且留他住了一段時間。后來,當鐵木真勢力變得強大的時候,塔兒忽臺吹噓道:他曾細心地關(guān)懷鐵木真,并用仁慈的戒律來訓(xùn)練他。但最終,這個男孩和家人團聚了。
鐵木真發(fā)生的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情,就是當他剛滿九歲,他的父親就帶他去尋找妻子。父子倆前往東部的訶額侖家族,也許這是因為訶額侖希望她的兒子能娶她自己部落的女人為妻,或者至少是要他娶個了解她家族的女子為妻。然而,與訶額侖的初衷不同,也速該似乎想擺脫鐵木真。也許是因為這位父親意識到,將來會在他的兩個兒子——鐵木真和別克帖兒之間爆發(fā)爭斗。別克帖兒是他的長子,是他的第一個妻子索濟格勒所生。在這么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將鐵木真帶走,父親也許是試圖阻止斗爭的完全爆發(fā),因為這一斗爭將會使他的家族陷于困境。
也速該僅僅帶著一匹額外的、用于贈送給未來新娘父母的馬,他需要找到一個愿意接受鐵木真為勞力而為他們干幾年活的家庭,以此作為對他們將女兒許配給他兒子的報答。對鐵木真來說,這次旅行大概是他生平第一次冒險沿斡難河離開故鄉(xiāng)。父親并沒有將鐵木真直接帶到訶額侖的家族。他們沿著那條路前行,停留在一戶人家里,那家人有個女兒,名叫孛兒帖,年歲僅比鐵木真稍大一點。
在也速該離開鐵木真之后的歸途中,正好遇到一群塔塔爾人在一個營地進餐。也速該與他們共同進餐,然而他同時也明白,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作為塔塔爾人的敵人,雖然他試圖隱瞞,但還是有人認出了他,并對他秘密下毒。盡管毒性非常厲害,也速該還是設(shè)法逃離了塔塔爾人,并返回到他的家族所在地。隨即,他立刻派人把鐵木真接回來。
等他返回家族營地的時候,父親已經(jīng)死了。也速該留下了兩個妻子和七個不滿十歲的孩子。那時候,鐵木真一家仍寄居在斡難河沿岸泰亦赤兀惕氏族的屋檐之下。泰亦赤兀惕氏族已經(jīng)支配了也速該最近三代的孛兒只斤氏家族。失去了能幫助他們打仗與狩獵的也速該,泰亦赤兀惕氏族認定這兩個寡婦及其七個孩子已毫無用處。在斡難河沿岸殘酷的生存環(huán)境中,泰亦赤兀惕氏族不可能給額外的九個人提供食物。
按照草原傳統(tǒng),協(xié)助也速該搶奪訶額侖的一個兄弟應(yīng)該收繼訶額侖。在蒙古的婚姻體系中,甚至在也速該與另一個妻子索濟格勒所生的兒子之中,如果年齡足夠大并且能贍養(yǎng)家庭的話,他就可以成為訶額侖理所當然的丈夫。蒙古婦女常常和已故丈夫家族內(nèi)的更年輕的男人結(jié)婚,因為這給年輕人提供了擁有一位有經(jīng)驗妻子的機會,而不用給她的家庭提供一批精致的聘禮,或要求數(shù)年艱辛的“家內(nèi)役”。雖然還是個年輕婦女,但對大多數(shù)男人而言,訶額侖已有太多的孩子需要撫養(yǎng)。作為一個遠離故鄉(xiāng)被擄掠而來的妻子,她既不能給未來丈夫提供家庭財富,也不能給他提供有益的家庭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
丈夫去世,又沒有別的男人愿意收留她,訶額侖一時處在泰亦赤兀惕家族之外,沒人有任何義務(wù)去救助她。她很快得到消息說,她已不再是這個氏族中的一員了。當部族收拾營盤出發(fā)時,他們拋棄了這兩個婦女和七個孩子,族人中僅有一位出身低微的老人站出來大聲抗議他們的所作所為。一位泰亦赤兀惕人怒吼著走到老人身旁,斥責(zé)他并沒有權(quán)利指責(zé)他們,并在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將老人刺死。不到十歲的鐵木真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但他無能為力,只是帶著悲痛和憤怒,含淚作別。
訶額侖早在十年前被綁架期間就表現(xiàn)得非常鎮(zhèn)定自若,面對眼前的這次危機,她表現(xiàn)得同樣堅強有力。她做了一次激烈而又帶有挑釁性的最后努力,希圖使泰亦赤兀惕人因羞愧而帶她們一起離開。當泰亦赤兀惕氏族棄營地而走時,訶額侖騎馬持鬃,揮舞著她已故丈夫的精神之旗,去追趕那群拋棄他們的人。高舉過頭頂?shù)木裰煸诳罩杏L(fēng)飄揚,她騎馬環(huán)繞著這群正要離去的族人。訶額侖在泰亦赤兀惕部落前揮舞著去世丈夫的精神之旗。在他的靈魂面前,他們確實感到羞愧,因此他們暫時返回營地。但是,在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們帶著家族的牲畜,一個個偷偷溜走了。在這樣的冬季,這樣做幾乎是將兩位寡婦和七個孩子置于死地。
然而,這個家族并沒有消亡。訶額侖為養(yǎng)活五個孩子,她蓋住頭,卷起裙擺,日夜沿河奔波,尋找食物。她采拾小果類,并用一根杜松樹枝來挖掘生長于河邊的植物草根充饑。為養(yǎng)活家人,鐵木真以磨銳的獸骨為尖器,制作木箭,在草原上捕捉鼠類,他還將母親縫紉用的針弄彎,制成魚鉤釣魚。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他們所獲取的獵物也越來越大。
這個被驅(qū)逐的孩子,慢慢做出意義深遠的決定:藐視草原上嚴格的社會等級結(jié)構(gòu),向命運發(fā)出挑戰(zhàn),并且依賴于值得信賴的伙伴,以這些人作為主要的支持基礎(chǔ),而不是與自己的家族或部落結(jié)成聯(lián)盟。
第一個強大的聯(lián)盟,是跟一位比他稍長的名叫札木合的人聯(lián)合而成的。札木合的家族多次扎營在斡難河沿岸、靠近鐵木真家族的地方,而作為札只剌惕氏族的成員,他們又與鐵木真父親的氏族具有遠親關(guān)系。但他們希望更親近,于是就結(jié)拜為兄弟。在他們的孩提時代,鐵木真和札木合曾兩度盟誓保持永久的手足情誼,按照蒙古傳統(tǒng),他們成為血親般的兄弟。這一命中注定的友誼事跡,反映出鐵木真從逆境中崛起以及整合各種資源的非凡能力,他極其需要那些資源,以便能最終平息主導(dǎo)著當日草原的部落戰(zhàn)爭。
鐵木真和札木合建立了親密的友誼,他們一起打獵、釣魚,一起操練能提高他們?nèi)粘<寄艿母鞣N游戲。蒙古小孩,無論男女都是在馬背上長大的。他們時常站立在馬背上互相進行槍術(shù)比試,看誰能把對方擊倒。當他們的腿長得夠長,可以夠得著馬鐙的時候,他們還要訓(xùn)練在馬背上射箭和用套索捕捉牲口。這樣的馬術(shù)技能,在他們今后的人生中將發(fā)揮出無與倫比的價值。不同于幾乎所有其他的敵人,蒙古人能在結(jié)冰的江面和湖面上縱馬飛奔,甚至作戰(zhàn)。歐洲人所依憑的能抵御入侵的結(jié)冰河流,如伏爾加河和多瑙河,對蒙古人來說簡直就是通途,使他們能夠直達城下,而在這樣的季節(jié),歐洲人是毫無防備的。
鐵木真與札木合第一次誓言彼此忠誠時,他才十一歲。兩個孩子交換小物品作為誓言的象征。作為第二次宣誓儀式的組成部分,男孩們通常要歃血為盟,以此達到心靈相通,兩人彼此誓言永不相忘,并且一起吃下“難以下咽的食物”,但無法得知那到底是什么。伴著誓約,兩人成為“安答”(andas),這一聯(lián)合被認為比血族兄弟間的關(guān)系還要牢固,因為“安答”是可以自由選定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的。札木合是鐵木真人生中僅有的一位“安答”。
在隨后的那個冬季,札木合的氏族并沒有返回到斡難河沿岸靠近鐵木真家族的那個地方,而且在接下來的數(shù)年里,彼此也毫無音信。然而,這一童年時期鑄就的聯(lián)盟,將是鐵木真后來問鼎草原的路途上最主要的財富,同時也是最主要的障礙。
不同于和札木合共處時的親密無間,在家里,鐵木真時常為異母兄長別克帖兒的強壓而憤惱,隨著兩人漸漸地長大,兄弟間的敵對情緒越來越劇烈。別克帖兒稍長于鐵木真,父親被毒死之后,他漸漸地開始行使最長男性成員的特權(quán)。然而,訶額侖不是站在自己的兒子一邊,而是站在別克帖兒一邊,她告誡他們,應(yīng)該謹記在心的,是曾經(jīng)拋棄他們的敵人——泰亦赤兀惕人,而不是與兄弟失和。
訶額侖一直支持別克帖兒,這使鐵木真難以忍受。作為長子,別克帖兒不僅對弟弟們頤指氣使,而且還擴大特權(quán),包括情:除生身母親之外,對父親其他遺孀在性方面的使用權(quán)。訶額侖沒有被已故丈夫的兄弟哈撒兒所收納,她的最可能的伴侶將是別克帖兒。
于是鐵木真與他的弟弟做出了一件大膽的事:他們以命相搏終于殺死了別克帖兒。鐵木真決心要做個領(lǐng)導(dǎo)者,而不僅是追隨者。為了獲得首要的地位,他要證明自我:打破傳統(tǒng),反抗母親,并且要除掉任何擋住他前進道路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家族成員。
雖然謀殺別克帖兒使鐵木真從他異母兄弟的掌控中解脫出來,但他觸犯禁忌的行為,將家族推到了巨大的危險處境。泰亦赤兀惕人自認為是斡難河上的貴族世系,因為鐵木真在他們的領(lǐng)地殺了人,他們就派一部分勇士去嚴懲鐵木真,泰亦赤兀惕人將他帶回大本營,想在那里設(shè)法摧垮他的意志。他們用一種像牛套一樣的枷將他鎖起來,雙手不能動彈,使得他無法靠自己進食甚至喝水。
泰亦赤兀惕群體中有幾戶從屬的家系,也是在戰(zhàn)爭中被俘的,作為奴仆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鐵木真作為囚犯就是被移交給這些奴仆家族看守的。他在這些家族中得到同情和安慰,晚上的時候他們將他帶到帳篷內(nèi)。這些人在泰亦赤兀惕首領(lǐng)看不見的情形下,保護著鐵木真,他們不僅分與他食物,夜間移開枷鎖,讓鐵木真休息得更舒適。
有一天,趁著泰亦赤兀惕人都爛醉如泥,而鐵木真又恰巧被一位呆頭呆腦、又身體孱弱的年輕人看守,他突然朝看守者的頭部打去,將其擊倒。戴著枷鎖徒步穿越草原是必死無疑的,他沒有那樣做,而是躲到了河邊附近的草叢中。不久搜索馬上就開始了,很快他便被曾善意相待過他的那家主人發(fā)現(xiàn)。老人并沒有鳴響警報,相反卻提醒他趁夜幕降臨的時候逃走。那天夜里,他們將鐵木真送走,盡管貧窮,他們還是煮了羊肉來款待他,并送給他一匹馬。騎著那匹馬,鐵木真設(shè)法躲過追捕者,長途跋涉逃回母親那遙遠而又孤立的營地。
這一事件灌輸給鐵木真的不僅是對位居更高階層者的不信任,而且還有對某些人——即便是那些自己氏族之外的人——的信任,他們的確值得信賴,甚似家人。在其后的人生之路中,他主要是通過他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判斷他人,而不再根據(jù)他們的血緣紐帶。這是草原社會里一種帶有革命性的觀念。
1178年,鐵木真十六歲。自他父親七年前去世以來,他已很久沒見到未婚妻孛兒帖了,但他在這件事上自信十足,認為完全可以再次找到她。他帶著異母弟別勒古臺,沿著客魯漣河(今克魯倫河)而下,去尋找她的家族。當他們找到屬于孛兒帖父親德薛禪的營帳時,鐵木真高興地發(fā)現(xiàn)孛兒帖仍在等著他,甚至盡管她已十七或十八歲,早已過了適婚的年齡。德薛禪知道鐵木真與泰亦赤兀惕氏族交惡,但仍然履行前約,將女兒許配給他。
鐵木真和別勒古臺帶著孛兒帖返回。孛兒帖帶了一件草原上最珍貴的毛皮外套——黑貂皮外套。鐵木真本應(yīng)要送一件同樣的禮物給父親,但父親早亡,他想到了一個處理外套的更好方法。他決定用這件黑貂皮外套來重新恢復(fù)他父親的一份以前的友誼,以便締結(jié)同盟,給他和他逐漸興盛的家族提供某些安全保障。
這個人就是汪罕,屬客列亦惕部落。該部落生活在蒙古中部最肥沃的草原上,與蒙古人世系和氏族的分散不同,客列亦惕部落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部落聯(lián)盟,包含許多部落,并處于一個可汗的統(tǒng)一之下。鐵木真的父親曾一度與他結(jié)成“安答”,并肩作戰(zhàn)。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遠比僅作為保護人或仆從間的那種關(guān)系要牢固得多。
鐵木真將新娘孛兒帖和母親留在營帳內(nèi),他則與弟弟哈撒兒、異母弟別勒古臺,帶著那件外套去見基督徒汪罕,他熱心地接受了禮物,因此這就意味著他承認他們是自己的過繼兒子。汪罕在傳統(tǒng)體制內(nèi),安排鐵木真做一個處于其他年輕勇士之上的地方領(lǐng)導(dǎo)者,但很明顯,后者對此沒有興趣,于是就拒絕了。他似乎只是想為家族爭取到汪罕的保護,在得到保證之后,他和弟弟們就返回客魯漣河邊的營地。在那里,年輕的新郎可以與新娘和家族在一起,度過辛苦而充實的時光。
鐵木真早年的諸多危機似乎都已被拋諸身后,家族里的所有孩子都已長大,發(fā)揮著作用。盡管他的家族已經(jīng)遭受磨難,但十八年之后,當年曾被人從自己手里奪走了訶額侖的篾兒乞惕部落,對于這件恥辱之事仍耿耿于懷,他們決定設(shè)法復(fù)仇。篾兒乞惕人并不要求歸還寡婦訶額侖,她已經(jīng)為拉扯五個孩子而變得蒼老不堪。他們覬覦的是鐵木真的年輕新娘孛兒帖,擄掠孛兒帖可以當作對鐵木真父輩劫奪訶額侖的一種報復(fù)。鐵木真如此狡譎地與汪罕建立的聯(lián)盟,在他對這一危機的反應(yīng)中,顯示出了決定性的意義;而篾兒乞惕人的挑戰(zhàn)也將是一場具有決定性的爭奪,這一爭奪將鐵木真推上了成就偉大之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