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摘要:在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利用繳獲的馬匹和裝備,成立了騎兵連,那么在真實的抗戰(zhàn)中,像獨立團這樣的單位,有可能組建騎兵部隊嗎?
在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利用繳獲的馬匹和裝備,成立了騎兵連,那么在真實的抗戰(zhàn)中,像獨立團這樣的單位,有可能組建騎兵部隊嗎?
這還是丁偉臨去延安學習前告訴李云龍萬家鎮(zhèn)有偽軍騎兵營,本來丁偉是準備自己去解決這個騎兵營,因為要去延安了,才把這個信息當是人情給了李云龍。結果李云龍私下動用一個營,讓孔捷帶隊,但事先說明繳獲的戰(zhàn)利品孔捷以后離開獨立團是沒份的,然后長途奔襲,一舉消滅了這個騎兵營,繳獲了全部馬匹裝備。結果剛到手的馬匹裝備還沒捂熱,就給旅長打了秋風,生生要去了一大半,自己只留下了一個騎兵連。李云龍用五挺歪把子從丁偉那里換來了老部下西北軍騎兵出身的孫德勝,讓他擔任騎兵連連長,負責訓練騎兵連。在后來最殘酷的五一反掃蕩中,騎兵連為掩護獨立團主力突圍,和日軍騎兵聯(lián)隊展開了殊死拼殺,尤其是孫德勝在最后只剩孤身一人,而且左臂被砍斷的情況下,依然高舉戰(zhàn)刀吶喊著“騎兵連進攻!”沖向日軍,成為《亮劍》中最感人的鏡頭之一。
騎兵,曾經是戰(zhàn)場上叱咤風云的王者。但到了二戰(zhàn)時期,騎兵已經走向了沒落,雖然還活躍在戰(zhàn)場上,但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作用,都已經大不如前,逐漸被機動、火力和防護更強更均衡的裝甲兵所取代,吃草的馬匹當然是不能和機械的坦克相提并論。二戰(zhàn)結束后,騎兵就基本從各國軍隊的序列中消失了,起兵除了極少數(shù)在交通不便的邊境地區(qū)進行巡邏,以及擔負儀仗任務之外,基本上已經是個被淘汰了的兵種。
說到騎兵,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策馬揮刀,往來馳騁,劈砍沖殺。但實際上,在二戰(zhàn)時,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騎兵,都是“龍騎兵”。聽起來“龍騎兵”這個名稱很是高大上,其實就是把馬匹作為交通工具的乘馬步兵,通常就是騎馬趕到戰(zhàn)場附近,然后留下少部分兵力看管馬匹——這些小部隊在騎兵的行話里叫“馬樁”,很形象——而主力則下馬作為步兵投入戰(zhàn)斗。在抗戰(zhàn)戰(zhàn)場上,日軍和中國軍隊的騎兵大部分都是這樣的“龍騎兵”。
而印象中縱馬沖殺的騎兵,相對于乘馬步兵的“龍騎兵”則叫“輕騎兵”(主要裝備弓箭馬刀)和“槍騎兵”(主要裝備長毛)。不過,“輕騎兵”和“槍騎兵”稱雄是在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槍騎兵”最早被淘汰,相對更加機動靈活的“輕騎兵”雖然還有少數(shù)保留下來,但大都是用于偵察和警戒,很少像古代那樣進行列陣沖鋒了,因為在自動武器和火炮面前,騎兵目標大,速度也比不上子彈炮彈,就只有被收割的厄運了。當然,在眾多影視劇里,二戰(zhàn)中的騎兵還是策馬揮刀沖鋒陷陣的形象,畢竟這樣更有視覺沖擊力。在《亮劍》中,騎兵連訓練課目也是縱馬劈砍,和日軍騎兵交戰(zhàn),以及后來重建的騎兵連救援被困的和尚和段鵬,全都是這樣的場景。
言歸正傳,回到今天的話題。在真實的歷史中,像獨立團這樣的單位會有騎兵嗎?
當然——沒有,不可能有。因為騎兵的成本太高了,別的不說,光是馬匹的飼料就是一筆不菲的開銷,差不多養(yǎng)一匹馬的費用就相當于七個普通步兵,也就是養(yǎng)一個騎兵連就可以養(yǎng)活八個步兵連!這還不說騎兵的裝備,馬鞍馬轡甚至連馬蹄鐵都是要花錢的,就連最基本的馬刀都不是一般的鐵匠鋪能隨便打造的。有人說,獨立團騎兵連的裝備不是繳獲偽軍的嗎?繳獲是沒錯,但接下來訓練和作戰(zhàn)中的損耗,日常的維護保養(yǎng),都是需要花錢的。直白一點說,一個騎兵連的裝備、口糧成本幾乎相當于十個步兵連。
成本高不說,作用還有限,特別是在晉西北這樣的山區(qū),騎兵的機動性優(yōu)勢很難發(fā)揮,而且目標也大,更容易被發(fā)現(xiàn)。對于以山地游擊戰(zhàn)為主的部隊,顯然并不適用。八路軍歷史上確實有過四個騎兵團,但都是在冀中冀南這樣的平原地區(qū),因為平原地區(qū)不但地形上適合騎兵,而且經濟狀況也比山區(qū)要富裕,才能有更強的財力來維持騎兵部隊的日常開銷。即便如此,八路軍后來也不得不解散騎兵團,就是因為騎兵成本太高又不實用,尤其不適合八路軍這樣要在敵后開展游擊戰(zhàn)爭物質條件又匱乏的部隊。
所以,對于物資供應極度緊張的八路軍來說,團級單位成立騎兵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也是很不合算的,以李云龍這樣精明會算計的主,肯定是不會去搞騎兵連。有養(yǎng)活騎兵連的糧食,還不如多組建幾個步兵連。退一步說,就算是繳獲了馬匹,除了留幾匹給騎兵通訊班和首長騎乘,就是作為馱馬,給后勤部門用來運送物資。
其實,對于獨立團來說,如果需要牲畜的話,最需要還是騾子,騎乘馱運都可以,而且飼料成本也比戰(zhàn)馬小多了。戰(zhàn)馬為了保持良好體力,在戰(zhàn)場上能夠進行快速沖刺,在飼料上是需要很高比例的精飼料,這對于在晉西北這樣的貧瘠山區(qū),實在是難以負擔的。因此,即便繳獲了戰(zhàn)馬,肯定也是將馬匹賣了換糧食,或者換成部隊更需要的騾子,這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所以,如果我是李云龍,不會有一點疑問,也不會有一點糾結,一定是不會組建騎兵連。那純粹是編劇的意思,為的就是能有后來騎兵連向日軍騎兵聯(lián)隊決死沖鋒的煽情橋段。看過原著小說的朋友,肯定知道,那里面就沒有騎兵連,也沒有孫德勝,這也說明小說的作者比電視劇的編劇,對于那段歷史更了解,沒有為了劇情需要而胡編亂造。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