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箴言
(卡爾 榮格)
. 心理學大師榮格(Carl G. Jung )生前就已經(jīng)獲得了巨大的聲譽,但他卻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平民風度”而僅僅在精神上顯得是一位“巨人”或“貴族”?!八械娜苏勗挾继孤首匀?,毫不裝腔作勢,不管對方是名人還是中學生,他十分民主,一點也不拿架子和自認為了不起……凡是與榮格有過私人接觸的人,事后都提到他具有開朗的心情和無與倫比的幽默感。他的眼睛愉快地閃動,不時發(fā)出開心的、富于感染力的笑聲。他自己風趣健談,又能專心聽別人談話,從來不顯得心不在焉。在談話過程中,他對問題的把握靈活變通,表達簡練準確,能夠容納和接受不同的意見?!?nbsp;
榮格用了一些特定的詞匯來描述心靈的各個部分,包括意識(conscious)和潛意識(unconscious)在內(nèi)。這些概念源自于他大量的臨床觀察經(jīng)驗。人類心靈的深度一如外在、“真實的”、集體意識的世界一樣的客觀真實。
心靈有四個層次:
一、個人意識(personal consciousness),或稱日常的覺察; 也稱自我,是人有意識的心智,是心靈中關于認知、感覺、思考以及記憶的那部分。
二、個人潛意識(personal unconscious),其之于個別心靈而言是獨特的,但無法被察覺;由心靈中曾經(jīng)被意識到,但又被壓抑或遺忘,或一開始就沒有形成有意識的印象構成。
三、集體潛意識,是人類心靈普遍存在的結構;
四、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的外在世界,有共同價值與形式的文化世界。 人格中最深、最不易碰觸到得層次。在榮格看來,如同我們每個人在個人潛意識里積累并存放所有個人記憶檔案那樣,同樣人類集體作為一個種族,也在集體潛意識里存放著人類和前人類物種的經(jīng)驗。
榮格常提到,我深信,心靈的探討必定會成為未來一門重要的科學....這是一門我們最迫切需要的科學。因為世界發(fā)展的趨勢顯示,人類最大的敵人不在于饑荒、地震、病菌或癌癥,而是在于人類本身,因為,就目前而言,我們?nèi)匀粵]有任何適當?shù)姆椒?,來防止遠比自然災害更危險的人類心靈疾病的蔓延。
“一個吸引著我全部的研究興趣,使我激動萬分的問題是:在精神疾病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東西在作祟”?榮格治療過大量病人,他晚年回憶,他分析過的夢,總數(shù)不下八萬。作為一位能夠一直深入到他人靈魂深處的醫(yī)生,許多曾經(jīng)接受過榮格治療的病人,后來雖然恢復了健康,卻一直保留著對榮格的深刻記憶。
一次榮格應邀去耶魯大學講學,大禮堂已經(jīng)座無虛席。聽眾對榮格的報告報之以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報告結束后,主持報告會的一位教授的夫人邀請榮格去家中出席茶會。茶會上,她流著眼淚告訴榮格:“你的報告我沒有聽懂,但我卻深受感動。你的聲音、你的舉止、你講話的方式感染了我。我明白你所說的全是真理。我無法控制自己,實在痛快極了?!?在一些人眼中,榮格簡直就像是一位圣人或“先知”。
有人指出:“有許多人認為榮格像一個宗教圣人,在他身上能夠發(fā)現(xiàn)救世主耶穌基督的特征?!庇行睦韺W家評價說:榮格的工作囊括了如此眾多和如此不同的興趣領域,他所產(chǎn)生的影響,只能說剛剛開始。今天,人們對榮格的興趣正越來越濃厚,他的影響的日益增長,迄今也只能說仍然處在早期階段。也就是說,榮格是如此領先于他的時代,以至今天乃至三十年后人們也只能逐漸地追趕他的種種發(fā)現(xiàn)”。
.
.
榮 格 箴 言
“人需要困擾,困擾是心理健康的必需之物?!?/span>
——沒有困擾,就沒有成熟。沒有迷茫,就沒有覺悟。(永恒注,下略)
“一個人重要的是他談論什么、而不是他贊同或不贊同什么?!?/span>
——思想在哪里,言行就在哪里。
“一個人感覺合腳的鞋卻會夾痛另一個人的腳。適用于一切的生活處方并不存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和喜好,適合自己的處方只有自己知道。
“兒童的教養(yǎng)源于成人的修為而非說教?!?/span>
——身教為先,德育為本,品行的熏陶潛移默化深植內(nèi)心。
“青春美酒并不總是隨歲月流逝而日漸清徹,有時它會日漸混濁?!?/span>
——青春與歲俱逝,真心永懷赤子。
“在生活的洪流中,沒有人是毫無煩惱的?!?/span>
——世事無常,總有無奈,要及時從煩惱中放下自我,把意識超拔出來。
“不理解一個人,就往往會把他當傻瓜?!?/span>
——因為(他感到)與其不類。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經(jīng)典四決定。思想決定命運,習慣造就人生。
“你究竟是愿意做一個好人,還是做一個完整的人?與其做好人,我寧愿做一個完整的人。”
——做老好人不討好又累心,委身求善不如復性完善,人格完整,眾人自敬。
“一年中的夜晚與白天數(shù)量相同、持續(xù)時間一樣長。即使快樂的生活也有其陰暗筆觸,沒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詞就會失去意義。耐心鎮(zhèn)靜地接受世事變遷,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世間意義的苦與樂、禍與福是互為對立的影子,逐欲求樂,苦即隨之;身外求福,禍即倚之。順逆一視,苦樂齊同,平心凈意,無住歸宗。
.
.
“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性格基本在童年定型,童年的烙印影響一生,性格的趨向是世人行為的原動力。
“最高價值蘊涵于靈魂 — 如果這不是經(jīng)驗事實,則我不會對心理學有任何興趣,因為如此則靈魂不過是一團凄慘的迷霧。然而上百次的經(jīng)驗告訴我事實與此相反:靈魂包含著比教義更豐富的內(nèi)容,這使得靈魂成為領悟光明的眼睛。這要求有無限深廣的視野?!?/span>
——人由心主,萬法一心,心可以受役于一切,也可以超然于一切?!靶摹钡膶W問是最受用的學問。
“理解自身的陰暗,是對付他人陰暗一面的最好方法?!?/span>
——不能自知就不能自勝,不能自勝何以勝人?
“孤獨并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孤獨感的產(chǎn)生有三種:一種是空虛無依,一種是苦悶無宣,一種是孤立無援(無助)。
“對死亡的回避是不健康和異常的,它使生命第二階段失去目標?!?/span>
——生死是人生必須面對 必須解答的課題,然而人們往往覺得他距離自己很遙遠而心存僥幸逃避他,選擇忘卻放下他。到頭來仍是迷迷蒙蒙 昏昏漠漠,不識來路,不知歸處。不明本性本源,自然就不會調整風帆駛向人生正確航道。
“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你的「命運」?!?/span>
——每個人的“自我”形成了每個人的命運,不識自我就不識命運。先知先覺成就一生,后知后覺平庸一生,不知不覺荒廢一生。
“一個人重要的是他談論什么、而不是他贊同或不贊同什么。”
——日常的談論是心理的投射,贊同與反對是邏輯的判斷。
“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