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下歷史,道家的歷史比道教長很多。道教的歷史也就2000年左右,是漢朝時期的張道陵創(chuàng)立的五斗米教,雖然被后世的張道陵等人奉為“經(jīng)書”,但《老子》絕對不是道教人所著。道教自己的第一部正式經(jīng)典一般被認為是《太平經(jīng)》,完成于東漢。
道家的歷史溯源比道教早很多。伏羲、女媧、神農(nóng)、黃帝等都是在道家流傳的神話人物。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其實也不是道家思想的開創(chuàng)者。
在老子之前就已經(jīng)有很多道家先賢,像是周朝的軍師,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他就是道家人物。 再往前看商朝,商朝的宰相伊尹,他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伊尹除了是開國宰相,他還對道家和中醫(yī)有偉大的貢獻。
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而派生出來的,即所謂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后回歸自然。具體點說,道教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tǒng)的。
道教提倡無極、元極、太極,中庸即為“道”的教理,即中庸之道。所以道家才是中國本土文化的真正根源。說道家思想是帝王術也好,貧民術也罷,總之它就是一種信仰和行為準則的根源,和教派無關。
道家人,不一定是道教的人,就不一定要言談神仙鬼怪,也不一定要加入道觀或道教協(xié)會。道家人,追求的是讓自己的身心和天地變得如魚得水,達到和諧相處目的的人。
道家思想在發(fā)展中不是一成不變的,中間不僅吸收兼容了儒家、墨家、巫術等傳統(tǒng)思想,還借鑒包容了外來的佛教思想。但道家思想始終是其最根本的基礎,如果沒有道家思想作為基礎,道教充其量就是一種民間信仰,也就不可能形成儒、釋、道,三足鼎立的局面。
道家同其他百家一樣,強調對天地人宇宙關系的思考;道教其同其他宗教一樣,側重于教徒個人修煉和對社會生活的參與。但在漢語體系中,“宗教”本不是一個聯(lián)綴詞。
道家是一個哲學流派,而道教是以宗教的形態(tài)出現(xiàn)于世;道家是靠哲理和美學的力量打動人心,而道教是靠信仰的力量征服信眾;道家只是作為文化和思想的傳承為人們所認同,而道教還有其宗教實體即宗教團隊的社會活動影響民眾;道家存在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之中,而道教有具體的宗教儀軌,即所謂的齋醮科儀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道家是有生有死的順其自然的生命態(tài)度,而道教的核心觀念是不死成仙;道家對于生死問題看得很淡,而道教則強調抗命逆修。
道家與道教并不是一回事,但兩者之間又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道家所講的道學不是宗教,也不主張立教。道家思想是一種哲學學派, 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時期,直到東漢末“黃老”一詞才與 神仙 崇拜這樣的概念結合起來。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并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道家是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同時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
道家僅僅是一種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個宗教團體,兩者在文化形態(tài)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前者具有人間性、世俗性,它存在于思想領域,作為一種思想文化流派,它以現(xiàn)實的智慧之光照耀人間。而道教則不同,它不僅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即具有思想信仰,同時有嚴密的組織與宗教活動,并試圖以一種超人間超現(xiàn)實的力量來改造世界,包括求得人的永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