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平南,平南也出過科舉狀元的。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是古代讀書人的唯一出路。因為古代士農(nóng)工商中,“士”的地位是最高,而想入“士”(仕),唯有通過讀書參加科舉考試。
所以在古代有讀書條件的人家都會把孩子送入私塾之類的進行專門的啟蒙學習,然后通過什么童試,院試,鄉(xiāng)試,學習成績好的然后才能什么會試(殿試),最后通過了才能有書讀。這個和當年的高考一樣,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沒有點水平是不能過完這些“試”的。
凡事講第一,參加這些考試最終取得第一名的,人們稱之為“狀元”,當狀元有多難就有多威風,想想看,在古代不是像現(xiàn)在那樣年年有高考,那時候三年或者四年才有一次,偶爾才會有“恩科”(就是皇家有喜事的時候,專門開一屆科舉考試)出現(xiàn)。
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可是狀元有啊,古代科舉考試歷經(jīng)一千多年,有多少讀書人為之擠破腦袋,可是歷史中能記錄下來的有多少?所以,作為“狀元”,自然是在歷史上留名的。由于“狀元”不可能只出在一個地方,所以,作為地方歷史,人文文化,都廣為人知。也就成為一個地方的歷史人文方面的談資了。
正是因為“狀元”是地方的稀缺品,所以對于地方來說,“狀元”的故事一般都會和隆重記載,并且給予一些神奇甚至神秘的美好或者勵志的故事賦予,以彰顯地方的榮耀,更重要的是為了激勵當?shù)貙W子前赴后繼。
平南的這個狀元叫梁嵩,南漢白龍年(公元906年)乙酉科狀元,排起來是廣西出的第三個科舉狀元,如今當?shù)剡€給修有“狀元廟”以祀。他中狀元除了時世給了他機會,更是他的運氣,憑一首《賦荔枝詩》而折桂,堪稱傳奇,這才情也是無出其右了。
露濕胭脂拂眼明,紅袍千裹畫難成。
佳人勝盡盤中味,天意偏教嶺外生。
橘柚遠慚登貢籍,鹽梅應和共和羹。
金門若有栽培地,須占人間第一名。
這首詩借荔枝抒懷,頗有差不多同時代黃巢《不敵后賦菊》的意味,只是少了一絲草莽氣息,而多了幾分文人的儒雅。兩人的際遇也不盡相同。
不管如何,能留名也是不錯的 !
這里是廣西,發(fā)現(xiàn)廣西之美,感受廣西之美!
我是威叔,用溫暖的文字,講述廣西人文!謝謝閱讀關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