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諷是《傲慢與偏見》的藝術(shù)精髓所在。譯者在翻譯時既要具慧眼識別,又要最大限度地傳譯,使讀者能充分欣賞到原文的反諷特色。王(V1)、孫(V2)、張(V3)三個譯本各盡所能、各有千秋,但也有不盡人意之處。①
① Austen Jane: Pride and Prejudice[Z].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81以下各處Pride and Prejudice中的原文均引自該書其三個譯本分別為王科一. 傲慢與偏見[Z].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3; 孫致禮. 傲慢與偏見[Z]. 南京: 譯林出版社, 1991; 張玲張揚(yáng). 傲慢與偏見[Z].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92.(文內(nèi)依次以V1 V2 V3表示)
關(guān)鍵詞:反諷;翻譯;賞析
Irony作為一種修辭手法,通常指故意用與原意相反的話來表達(dá)本意,以達(dá)到諧謔、嘲弄、諷刺、喜愛和親昵的目的。英語里irony的含義遠(yuǎn)比漢語里的廣泛,它不僅指作為修辭格的verbal irony(反語),也指一種文學(xué)技巧(a literary device),主要包括:verbal ironydramatic irony(戲劇性反語)和situation irony(情況反常)即literary irony(嘲弄[1])(p306)。此外,irony還被人們用來表示一種對世界的認(rèn)識、態(tài)度和心態(tài):對世界加以描述、分析與推斷,或?qū)κ澜绲拿芎蛯贡憩F(xiàn)出的一種冷靜的、超然物外的態(tài)度等等[2](p64)。Irony作為英語辭格(verbal irony)和漢語的反語基本相同。
Irony是英語文學(xué)翻譯中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作者或言者的真實(shí)思想往往取決于個別詞語的微妙差異,說出的話語是一回事,而其所指卻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在翻譯中直接表達(dá)出來便會顯得生硬、不宜[3](p218)。某些副語言特征(如拼寫、語調(diào))是構(gòu)成某段話語特征的基本要素,在實(shí)際翻譯中要重現(xiàn)這些特征絕非易事。譯者不僅要具備足夠的原語文化和歷史背景知識以識別原作者的反諷意圖,還必須具有熟練駕馭目標(biāo)語的能力以便將irony準(zhǔn)確移述出來,使譯文讀者同樣能領(lǐng)略原作的俏皮與幽默。
在奧斯丁的小說中,irony是其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精髓之所在。奧斯丁的幽默和諷刺不動聲色,微言大義,反話正說,令人常感余痛難消[4](p7)。反諷藝術(shù)滲透于《傲慢與偏見》整部小說中,貫穿于人物刻畫、情節(jié)發(fā)展與小說結(jié)構(gòu)之中。本文擬對傲慢與偏見的三個譯本(V1王科一譯,V2孫致禮譯,V3張玲張揚(yáng)譯)中對Irony的處理作一粗略比較,著重賞析三個譯本在保留原小說藝術(shù)效果方面的不同處理。
例1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p.1
V1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rèn)的真理。(p.1)
V2 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rèn)的真理。(p.1)
V3 饒有家資的單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這是舉世公認(rèn)的真情實(shí)理。(p.1)
《傲慢與偏見》中的這一開首句無疑可說是整個英語小說中最著名的開篇語句了[5](p36)。原文里,irony 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富有特效。主句使用了一個嚴(yán)肅的大字眼“It is a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仿佛在宣讀一則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普遍真理和客觀規(guī)律,然而從句的語調(diào)卻急轉(zhuǎn)直下“that a single man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變得平淡無奇[6](p303)。整部小說的喜劇性反諷基調(diào)便由這一突降法的開篇首句奠定。V1用漸進(jìn)法翻譯這一句子,讀起來通順、流暢。尤其是“凡是”一詞的選用,加重了原文的反諷語氣,“凡是”二字足以表明這條所謂客觀真理的絕對正確性,不允許有任何例外存在。譯文取得了與原文同樣幽默的效果。V2意義傳達(dá)準(zhǔn)確,句子凝練、勻整、利落,但缺少了原文的反諷意味。V3的遣詞非常正規(guī),如“饒有家資”,還具有詩一般的韻律,比如“資”、“子”、“室”、“理”等。然而,把這么一個精辟的語句譯成一個字正腔圓的陳述句,詼諧之意味就全盤失落了。
當(dāng)然,若從文體角度分析,三個譯本都還有改進(jìn)的余地,因?yàn)槿齻€譯本都對原文語序作了改變,而文學(xué)作品的形式本身就是內(nèi)容或者內(nèi)容的一部分,改變形式就意味著改變內(nèi)容。根據(jù)這一觀點(diǎn),可以將此句譯為“有這么一條舉世公認(rèn)的真理,所有富有的單身男子都必定要娶妻子。”以從語言形式上體現(xiàn)原文的風(fēng)格而又不改變其內(nèi)容和意義。
例2 ... and Miss Lucas, who accepted him solely from the pure and disinterested desire of an establishment, cared not how soon that establishment were gained.( p.93)
V1 盧卡斯小姐所以愿意答應(yīng)他,完全是為了財(cái)產(chǎn)打算,至于那筆財(cái)產(chǎn)何年何月可以拿到手,她倒不在乎。p.87
V2 盧卡斯小姐所以答應(yīng)他,只是純粹為了能有個歸宿,早一天晚一天她倒并不在乎。p.116
V3 盧卡斯小姐接受他,完全是出于成家立業(yè)這個純潔無私的愿望,至于多快可以成立她倒不大在意。p.115
這是Charlotte接受Mr. Collins的求婚后的一段話。奧斯丁以敘述的方式運(yùn)用irony表達(dá)了她本人犀利尖刻而又難以覺察的對人對事的評判。句中“pure and disinterested”這一生動扼要且不無諷刺意味的評價來自作者的內(nèi)心。每一位讀者都知道,Charlotte接受Mr.Collins這樣一位蠢材,遠(yuǎn)非出于愛,而僅僅是出于利益與權(quán)宜之計(jì)的考慮,即“找個保險箱,以免日后挨餓受凍”,完全喪失了道德水準(zhǔn)[7](p141)。V1將“establishment”譯為“財(cái)產(chǎn)”,顯得不太精確,其意為“成家立業(yè)、安身立命”(《英漢大詞典》第586頁)。V1與V2兩個譯本將Charlotte的庸俗目的直截了當(dāng)?shù)乇砺冻鰜恚P(guān)鍵詞“pure and disinterested”卻省略未譯,讀者自然無法感受原文的機(jī)智與幽默。只有V3精確地再現(xiàn)了原文的反諷語氣。“純潔無私”這一詞語是對Charlotte接受愚蠢而荒唐的Mr. Collins 的一種絕妙諷刺。
例3 They were in fact very fine ladies; not deficient in good humor when they are pleased,nor in the power of being agreeable where they chose it, but proud and conceited. p.10
V1 事實(shí)上,她們都是些非常好的小姐她們:并不是不會談笑風(fēng)生,問題是在要碰到她們高興的時候;她們也不是不會待人和顏悅色,問題是在于她們是否樂意這樣做,可惜的是,她們一味驕傲自大。p.10
V2 其實(shí)她們都是很出色的女性,高興起來也會談笑風(fēng)生,適宜的時候還討人喜歡,但是為人驕傲自大。p.15
V3 事實(shí)上,她們都是出眾的小姐,高興的時候脾氣隨和,愿意的時候也會招人喜歡;但是都很矜持自負(fù)。p. 13
這是一段介紹Bingley姐妹的話語,原文里作者的反諷味道特別明顯。V1為了將反語表達(dá)出來,在譯文里增加了“問題是在要碰到……”、“問題在于……是否樂意……”和“可惜的是,她們一味……”等原文字面上本無而在涵義上卻含有的詞語,使譯筆確切而傳神[1](p307)。而V2與V3均照字面直譯,語句雖說精練多了,卻使讀者難于理解原文的諷刺意味,可能誤以為她們真是很好的小姐,只不過有點(diǎn)兒驕傲自大罷了。
例4 "I admire all my three sons-in law highly,"said he , "Wickham, perhaps, is my favorite;but I think I shall like your husband as well as Jane's." (p.284)
V1 他說:“三個女婿都使我非常得意,或許韋翰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可是我想,你的丈夫也會象吉英的丈夫一樣討我喜歡”。p.259
V2 “我非常器重我的三個女婿,”他說,“威克姆也許最受我寵愛。不過我想,你的丈夫也會象簡的丈夫一樣討我喜歡。”p.334
V3 “我對我這三位成龍快婿都非常推崇,”他說,“魏肯也許是我最寵愛的,不過我想,我會喜歡你的丈夫,就和喜歡簡的丈夫一樣。”p. 346
這是小說結(jié)尾處Mr. Bennet對他三個女婿的評價,充分顯示了奧斯丁的諷刺幽默在人物刻畫上的高深造詣。Mr. Bennet將Wickham 稱為最“寵愛”、最寶貝的女婿,顯然是在說反話。Mr. Bennet不僅僅沉湎于習(xí)慣性的矛盾表述與自我陶醉之中,而且諷刺性地認(rèn)識到了Wickham的自我意識與自己的自欺欺人之間的痛苦對比[2](77)。三個譯本都比較妥帖比較圓滿地譯出了說話者的意圖和語氣,準(zhǔn)確地表達(dá)了Mr. Bennet的機(jī)智與自我嘲弄式的悖論。
例5 ..... "To treat in such a manner, the godson, the friend, the favourite of his father"--She could have added "A young man too, like you, whose very countenance may vouch foryour being amiable." p.61
V1 ……“你是他父親的教子、朋友,是他父親所器重的人,他怎么竟這樣作賤你!”她幾乎把這樣的話也說出口來:“他怎么竟如此對待像你這樣的一個青年,光憑你一副臉蛋兒人家準(zhǔn)知道你是個和藹可親的人。”p.59
V2 ……“如此對待他父親的教子、朋友和寵兒!”——她本來還可以加一句:“還是像你這樣一個青年,光憑那副臉蛋,就能看出你是多么和藹可親。”p.78
V3 ……“用這種態(tài)度對待自己父親的教子、朋友和心愛的人!”——她本來可以再加一句:“而且還是像你這樣的一個年輕人,憑你這相貌就可以保證你是和藹可親的。”p.76
這是Elizabeth在聽了Wickham自敘可憐身世后的一番話。作為小說的女主人公,聰慧、伶俐的Elizabeth的形象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同樣受到作者的嘲諷[2](p64)。由于對Darcy的強(qiáng)烈偏見,扭曲了她的判斷力,使她敏銳的洞察力變得遲鈍。顯然,誰都知道以貌取人是很不可取的,而Elizabeth此時卻偏偏以貌取人,還振振有詞,且渾然不知自己的幼稚可笑。V1在遣詞方面不夠簡練,卻十分傳神地再現(xiàn)了原文的風(fēng)格。“To treat……”譯為“竟這樣作賤”要比V2與V3中的“對待”勝一籌。“She could have added”譯為“她幾乎把這樣的話也說出口來”要比“本來還可以加一句”、“本來可以再加一句”更生動、形象、貼切。“whose very countenance”譯為光憑你一副臉蛋兒,更具口語特色更符合Elizabeth愛打趣的語言風(fēng)格,更能體現(xiàn)她的內(nèi)心情感傾向。V1的譯者更準(zhǔn)確地再現(xiàn)了原文風(fēng)格,使Elizabeth的形象更為豐滿、可愛。
例6 My dear Charlotte and I have but one mind and one way of thinking. There is in everything a most remarkable resemblance of character and ideas between us. We seem to have been designed for each other. p.161
V1 我親愛的夏綠蒂和我真是同心同意,無論遇到那一件事莫不是意氣相投,心心相印。我們這一對夫妻真是天造地設(shè)。p.149
V2 親愛的夏洛特和我真是同心同意。我們兩人無論遇到什么事情,總是意氣相投,心心相印。我們真像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p.198
V3 我親愛的夏洛蒂和我完全同心同德,在任何一件事上,我們都是意氣相投,心心相印。我們真可以說是天造地設(shè),珠聯(lián)璧合。p.198
這是Mr. Collins在向Elizabeth 夸耀自己與Charlotte的婚姻是如何幸福如何美滿的一段自我表白。原文里,Mr. Collins的一番話至少有三層含義。他們夫婦之間的和諧是一種十分別扭的協(xié)調(diào),只有一種有悖常理的“設(shè)計(jì)”才能將他們結(jié)合。不過,Collins的確“設(shè)計(jì)”Charlotte作個妻子,而她也“設(shè)計(jì)”他來作丈夫,即兩人都只是在尋求任何可接受的配偶。但更重要的一點(diǎn)是,他們的相互吸引實(shí)質(zhì)上是由一種超越他們兩人的力量所左右著他們的相互認(rèn)可[8](p17)。三個譯本都巧妙地傳達(dá)了原文的喜劇性的諷刺效果,使得Mr.Collins不知不覺地具有諷刺意味,他的虛偽、愚蠢及自欺欺人甚至試圖愚弄他人的做法當(dāng)然逃不脫奧斯丁銳利筆鋒的針砭與鞭撻。漢語的四字詞語,如“同心同德”、“意氣相投”、“心心相印”用得均很精妙,尤其是V3在“天造地設(shè)”之后加上“珠聯(lián)璧合”,既增加了諷刺色彩,更突出了Mr. Collins 的語言風(fēng)格,喜歡擇用大詞、生僻詞和浮華詞藻使他顯得更滑稽、可笑,也更真實(shí)可信。
總之,三個譯本的譯者都以認(rèn)真、嚴(yán)謹(jǐn)?shù)膽B(tài)度,在充分傳譯原作的反諷特色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譯文各有千秋、值得回味。不過,由于譯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及各自的認(rèn)識的局限性,三個譯本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需要改進(jìn)的地方,這也是文學(xué)翻譯中的正常現(xiàn)象。V1可讀性強(qiáng),但從整體上添加了許多詞語,略嫌累贅。V2用詞凝練多了,但四字詞語用得過多,影響了翻譯效果。V3從保留原文語言形式方面著手,收到十分顯著的文體效果,但過于囿于原文形式,使可讀性受到影響。
《傲慢與偏見》中,irony俯拾皆是,不勝枚舉,通篇閃爍著智慧的光輝,充滿了譏誚、幽默的話語,這也許是該小說魅力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在英漢文學(xué)翻譯過程中,尤其名著重譯時,保留原文的風(fēng)格美是最高標(biāo)準(zhǔn)及價值所在,也是譯者必須竭盡全力所要達(dá)到的目標(biāo)。在翻譯奧斯丁這部小說時,譯者既要有慧眼識別irony,又要能提調(diào)各種語言絕招與藝術(shù)技巧加以移譯。Irony的翻譯雖是一件絞盡腦汁的工作,同時卻具有不可抵擋的魅力,也往往是譯者施展自己生氣勃勃的才華的用武之地,保留原作的反諷風(fēng)味是小說翻譯達(dá)到“神似”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參考文獻(xiàn):
[1] 李定坤. 漢英辭格對比與翻譯[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
[2] W. A. Craik. Jane Austen: The Six Novels[M]. 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 and Co. Ltd, 1968.
[3] 但漢源. 英漢翻譯理論與技巧[M]. 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1999.
[4] 張玲張揚(yáng). 前言傲慢與偏見[Z].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2.
[5] Jane Austen. the Critical Heritage[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7.36.
[6] Geoffrey N. Leech, Michael H. Short.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Prose[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7.
[7] Marcia McClintock Folsom.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usten抯 Pride and Prejudice[M]. New York: The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3. 141.
[8] Harold Bloom. Jane Austen:Modern Critical Views[A]. Joe Weinsheimer. Chance and Hierarchy of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c].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