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祜 (約792年-約853年),字承吉,行三。唐代詩人,清河(今邢臺清河)人。約(公元792年)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初寓姑蘇(今江蘇蘇州),后至長安,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bào)。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
張祜早年寓居蘇州,常往來于揚(yáng)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題詠名寺。他的《題潤州金山寺》詩,空前絕后。他作的《宮詞二首》之一:“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流行一時(shí)。后來這首詞傳入宮禁,唐武宗病重時(shí),孟才人懇請為上歌一曲,唱到“一聲何滿子”,竟氣亟腸斷而死。這種至精至誠的共鳴,恰恰說明祜詩的魅力。
曾經(jīng)有一次,是他最接近仕途的一刻,那是長慶(唐穆宗年號,821─824)年間,白居易為杭州刺史,張祜和徐凝同應(yīng)貢舉而未能分出誰當(dāng)首薦。白居易遂出試題《長劍倚天外賦》、《余霞散成綺詩》,命二人決賽。結(jié)果列徐第一,張第二。張以為恥,遂“行歌而返”。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憤慨。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秋天,張祜從丹陽寓地來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兩人遍游境內(nèi)名勝,以文會友,交誼甚洽。此次別后杜牧為張祜寫下一首詩,名為《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唐代:杜牧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此詩為抒情佳作,氣格清高俊爽,興寄深遠(yuǎn),情韻悠長,恰似倒卷簾櫳,一種如虹意氣照徹全篇,化盡涕洟,并成酣暢。這種旋折回蕩的藝術(shù)腕力,是很驚人的。它將對朋友的思念、同情、慰勉、敬重等意思,一一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來,含蓄婉轉(zhuǎn)而又激情蕩漾。
一首詩里表現(xiàn)出這么復(fù)雜的感情,有紛挐的棖觸,綿渺的情思,氣類的感憤,理趣的闡發(fā)和名士所特具的灑脫與豪縱。風(fēng)骨錚錚,窮極變化。喜怒言笑,都是杜牧的自家面目。小杜的俊邁、拗峭,深于感慨的詩風(fēng),于此也可略窺究竟了。
就像杜牧所說的那樣“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毙郧獒榈膹堨?,終不肯趨炎附勢,終生沒有蹭身仕途,未沾皇家寸祿。張祜晚年,在丹陽曲阿筑室種植,寓居下來。嘗與村鄰鄉(xiāng)老聊天,賞竹,品銘,飲酒,仿著世外桃源的隱居生活, 一生坎坷不達(dá)而以布衣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