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道臺是什么官,和知府相比如何?
清朝時期人們也喜歡把一些高級的官員稱之為臺,比如那時候的總督習慣被人們稱之為制臺、布政使習慣被人們稱之為藩臺、道員習慣被人們稱之為道臺、知府習慣被人們稱之為府臺等。
道員(又稱道臺),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道臺)是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
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道臺)是?。ㄑ矒?、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清初的道員官階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
清代各省設道員(道臺),或有專責,或作為布、按副使。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簡稱糧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簡稱河道。官則有的單設,多數為兼任。其他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一般由當地同品級官兼道員。
乾隆、嘉慶時又準密折封奏,權勢日益加重,以至有人視道臺為?。ㄑ矒?、總督)下,府(知府)上的一級地方行政機構。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布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征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為從四品。
清朝省的最高官員為總督和巡撫;總督為正二品,巡撫為從二品。知府最初為正四品,后改為從四品。知縣為正七品。
所以,清朝時期道臺的權力、地位是要比知府高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