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很多人都知道他位極人臣,名望很大。其實,曾國藩的家族更是鼎盛,200多年間出了240多位杰出人物,三代之中,人才輩出,多是學者、教授。八代之中,沒有一個敗家子。這自然跟曾國藩的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認為,一個家庭“富”不起來有三個原因,有一個,就要反思了!
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鴩?/span>
一個國家想要興盛,必須有國法。一個家庭想要興旺必須有家規(guī)。家庭的長久富裕,不是靠一兩個人積累起財富和權勢就行了,而是要靠家庭中間每個人的努力和維持。家風的好壞、父母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為孩子的人格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父母做不好榜樣,子孫將來必然難以自立。
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一個家庭勤奮則興旺,一個人勤奮則節(jié)儉,永遠不會貧賤。如果自己這一代都不能努力奮斗,更不要說指望子孫能成大業(yè)了。家風不正,禍患不遠。子孫壞事,禍及長輩的事情也不在少數(shù)。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無論時代發(fā)生如何變化,良好的家風都是一種美德,也是對社會的貢獻。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鴩?/span>
曾國藩說家庭敗落多是因為奢侈,人生敗落多是貪圖安逸。曾國藩做了大官以后,深知官宦家庭子弟的習性。見慣了大場面,見識了大排場,往往目中無人,橫行霸道,進而生活奢侈,逐漸驕傲自滿,誤入歧途,難以自拔。甚至,喪失了本性,忤逆家長、老師,不尊不孝,最終難有作為,家業(yè)也無法傳承下去。
曾國藩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治家貴在嚴格,不能溺愛孩子,要為孩子的長遠考慮。一個優(yōu)秀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個嚴格的父親。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深謀遠慮。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工作學習,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一個榜樣。曾國藩說:“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家長要教子有方,平時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讀書、寫字,修身養(yǎng)性,教育孩子,就是在點亮未來。
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曾國藩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儒家德育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之本。其中,孝,是對父母之愛。悌,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友愛。兄弟和睦,家庭成員之間則能互相團結(jié),互勸、互助、互相鼓勵,一起進步,家業(yè)必然興旺。家有一心,有錢買金;家有二心,無錢買針。兄長要以弟弟有了不好的名聲而擔憂,弟弟要為兄長得了好名聲而感到快樂。
現(xiàn)實生活中,兄弟往往因為利益關系、妯娌關系,而反目成仇。甚至為了贍養(yǎng)老人的問題,推來推去,互相推卸責任,不管不問,在農(nóng)村社會是一個很普遍的大問題。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兄弟之情,血濃于水。兄弟反目,勾心斗角,除了讓別人看笑話,也不利于事業(yè)的發(fā)展,不如互相扶持,多謀發(fā)展的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