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有這么一個形象鮮明的角色,他名為“阿Q”。
小時候讀阿Q的時候,總認為這個阿Q為人浮想聯(lián)翩,而且欺軟怕硬,甘愿被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甚至還自己安慰自己,充分展現(xiàn)了一“不幸”之懦夫的形象。
那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把阿Q當成是一個“反面”的人物,既不會認同他的做法,也不會對這樣的人物思考過多,而是權(quán)當笑柄罷了。
可是,當我們逐漸踏出社會之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其實阿Q不僅活在了書本里面,還活在了現(xiàn)實當中。甚至有些人,他們比阿Q還要不堪。
網(wǎng)絡上有句話說得很好,年少不知書中事,到老已是書中人。
書中的一切,看似如虛如幻,可它卻是現(xiàn)實的一個縮影,只是很多人未曾經(jīng)歷,便不認同罷了。
就像現(xiàn)實版中的“阿Q”,他們盡管知道自己是阿Q,可他們還是不會承認,總覺得自己可以活成理想中的模樣。這,便是大多人“自己騙自己”的觀念。
殊不知,在自己騙自己的時候,其實大多人已然成了“阿Q”。因為“精神勝利法”的理念,正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02
阿Q被人打了一頓之后,便自己跟自己說道,他們只是自己打自己罷了,我還是勝利者。
阿Q見到了一個弱小的小尼姑之后,便上前去挑釁她,嘲笑她,把心中的不忿之氣全發(fā)在小尼姑的身上。
這樣的情況,看似是以往的舊事,可從某個方面來看,我們每個人都在做著像“阿Q”這般的人。
在職場中,我們被人打壓,受人欺負,可我們還是跟自己說,對方欺負善良,肯定會有報應的,最后遭到不幸的絕對是他。
可我們自己知道,所謂的“報應”不過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說法罷了,能否實現(xiàn),其實誰也不知道。
當我們受到了一肚子氣之后,便總在心中嘀咕。一旦我們遇到了新來的實習生,我們也會把氣發(fā)泄在他們的身上,讓他們也受到這般痛苦。
于是乎,從上到下,每個人都采取著“精神勝利法”,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痛苦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到最后,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感覺到痛苦。因為這些人已然活成了“阿Q”的模樣。
有個道理我們要清楚,這世間有很多的情緒和態(tài)度,都是會傳染的。一個人成為了“阿Q”,那就會有許多人接連成為“阿Q”。這,便是世間的常態(tài)。
03
年少輕狂之時,總認為自己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殊不知在離開了象牙塔之后,便受到了社會的影響,棱角被磨平,個性被同化,就連真實的一面都不敢展現(xiàn)出來。
人這一生最“諷刺”的是什么?便是在這一刻,我們嘲笑著他的懦弱和愚笨??稍谙乱豢蹋覀儏s走了他的老路,活成了他的樣子。
其實,每一個普通人,他們的命運都是差不多。只不過有些人運氣好一點,受苦受難少一點而已。而有些人運氣差一點,受苦受難多一點罷了。
無論我們承認不承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依舊存在,而強者欺負弱者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而我們,終究需要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
當我們面對現(xiàn)實的時候,我們都會這么安慰自己,世道是公平的,世界是美好的,幸福就在前方,好運就在前頭。所有的不幸都是偽言,所有的消極都不該被說出來。
實話實說,這就是自己騙自己。本來就是普通人,非要說成自己是圣人。本來就是領著幾千元工資的平凡人,卻非要說自己本事極大,能力不小。
其實,無論是消極也好,還是積極也罷,我們都無法選擇。因為身處江湖的每個人,除了身不由己,便別無他選。
04
我們不妨想想,“阿Q精神勝利法”到底跟怎樣的“觀念”相似呢?
要知道,“阿Q精神勝利法”永遠存在于我們的心間。以往,它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出現(xiàn),而如今,它便在我們所接觸到的“雞湯”文字中出現(xiàn)。
“雞湯”和“阿Q精神勝利法”看似名字不同,可本質(zhì)上的內(nèi)涵卻是相似的。
前者以溫柔的說法勸告你要積極,要自信。而后者則是用虛偽的說法騙自己,跟自己說要樂觀,要勝利。
為何如今的人們都那么喜歡雞湯,都那么喜歡在雞湯中找到自己的心理歸屬?
直白一點來說,因為我們都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過得有點憂愁了,而且壓力特別大。當憂愁的情況和壓抑的心理逐漸出現(xiàn)之后,那我們就會找一些“雞湯”來安慰自己的內(nèi)心。
“阿Q”這個人,可以說是虛幻的,也可以說是真實的。
虛幻在于,他不過是書中的人物,權(quán)且給人一笑而已。而真實在于,他就是現(xiàn)實的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活成想要的樣子。到最后,我們終究是自己笑話了自己。
人生在世,本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罷了,本質(zhì)上都是差不多的人。
文/舒山有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