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中有言:“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xiāng)里?!?/span>
年少之時,跟親兄弟姐妹的關系依舊特別好,你關心我,我關心你,沒有任何的矛盾。長大之后,人心變得復雜,這關系就變得淡薄了。
都是同一個家庭出來的孩子,為什么會關系變淡,甚至反目成仇呢?所謂“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有一天,跟親戚、兄弟姐妹的關系愈發(fā)“疏遠”,要有這五種相處方式。
一、保持適當?shù)木嚯x,你好我也好。
有心理學家說過,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就是一場劫難。
矛盾,不會因為距離的疏遠而增多,只會因為距離的靠近而越來越多。親如父母和孩子,也會因為某些問題而鬧矛盾。
跟親戚相處,不該靠得太近,也不能過分疏遠,保持“合適”的距離就好。該團聚的時候團聚,該留空間的時候要留空間。
要知道,每個人都是渾身帶刺的刺猬,只要相互擁抱在一起,不留空間和余地,就會相互扎來扎去,搞得雙方遍體鱗傷。
保持適當?shù)木嚯x,不是因為相互厭惡,而是因為長久的關系,需要“適可而止”的相處方式來維系。
二、父母走后,就不要談及利益了。
俗話說得好:“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span>
兄弟姐妹之間,就不該談及錢財和利益。特別是在父母離開之后,一談及錢財和利益,就會影響到雙方的關系和感情。
你說自己賺了很多錢,功成名就,那兄弟姐妹看你的眼神都變了,沒有了以往的親切,只剩下無邊無際的冰冷和淡漠。
你說父母的家產(chǎn)應該如何分配,那兄弟姐妹就會覺得你圖謀父母的身家,心存不軌。如此,這關系不就惡劣了嗎?
親兄弟,明算賬,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相。做人,還是要謹小慎微一點比較好。什么錢財利益,不該談的時候,就不要談,避免惹事。
三、在身邊人面前,要保持低調(diào)。
在十幾年前,家族中的長輩就跟我們說過這么一個案例。
一家有四兄弟姐妹,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有一次,四弟到大哥家拜訪,發(fā)現(xiàn)大哥當天在吃白粥和包子,特別簡樸。所以,四弟跟大哥的關系特別好,認為他勤儉節(jié)約。
后來,四弟到二哥家拜訪,發(fā)現(xiàn)二哥拿出了雞鴨魚肉來招待他。望著這一桌豐盛的飯菜,他想起了吃白粥和包子的大哥,就突然特別討厭二哥。
其實,這幾個人的家庭狀況都差不多,為什么還會有矛盾呢?關鍵還是在于“見不得人好”的心理。
你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比別人預想的要好,那別人就會對你有意見。反之,你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跟別人預想的差不多,或者更差,那別人就會同情你。這,就是人性。
四、以同等的態(tài)度,去對待別人。
人與人之間交往,只要“平等”相處就可以了。你怎么對待我,那我怎么對待你。你怎么對我好,那我怎么對你好。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人若愛我,我便愛人;人若恨我,我便恨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span>
對待外人如此,對待親戚以及兄弟姐妹,也該如此。沒必要用自己的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沒必要用自己的善心,去乞求他人的親近。
人,可以謙卑,但一定不能卑微。卑微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被人瞧不起,造成了“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的局面。這,就是老實人當下所處的困境。
老實人要想不吃虧,只要記得一個原則就好:既要有善人的心腸,也要有狠人的手段。
五、見菜下飯,沒必要盲從。
混跡江湖多年,江湖只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相:見菜下飯。大致意思是,對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原則和態(tài)度,不能一概而論。
古人說過,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交往,就如同平淡的水流一樣,溫潤而又長久。小人交往,表面甜蜜,實際上你謀我算,爾虞我詐。
如果親戚和兄弟姐妹,都是溫潤的君子,那我們就該以君子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們。反之,他們是比較做作的人,那我們就只能改變態(tài)度了。
至于什么“道德綁架”,其實沒必要過分在乎。只要你搞清楚“道德綁架”就是變相的“PUA”(一方通過精神打壓等方式,對另一方進行情感控制的代名詞),那你就能在每一段關系當中,處于優(yōu)勢或者不敗之地了。
人與人的交往,親戚之間的相處,本就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該如何博弈,保持怎樣的原則,就要看對方的態(tài)度,以及我們的相處智慧了。
文/舒山有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