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是一個流行“疏遠”的世界,任何親密的人,最后都將成為生命中的過客。
我們之所以來到紅塵,就是為了體驗這人世間的酸甜苦辣。而造成“酸甜苦辣”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跟某些人有淺薄的緣分,這雙方就會相遇,要么成為朋友,要么成為同事。反正,這種緣分持續(xù)的時間,不會很長,基本上會隨著距離的疏遠而逐漸消失。
跟某些人有真摯的情分,這雙方就會攜手與共,要么成為摯友,要么成為伴侶,一同走下去。雖然這些情分持續(xù)的時間比較長,但還是會有消失的那一天。
為什么呢?因為身處于紅塵俗世當中的我們,并不能活到五百歲,最多也就活到一百歲。如此,壽命有盡頭,那緣分自然也有盡頭。
一般來說,在壽命消失之前,緣分會更快地消失。這,便是“曲終人散皆是夢”的真實寫照。
02
一位中年人的心聲,伴著父母老去,看著孩子長大,突然覺得紅塵不過如此。
陳先生今年已經50歲了,前段時間送走了父母,孩子也已經大學畢業(yè),出來打拼了。再想想自己,陳先生感慨萬分。
之所以會感慨萬分,就是因為他看透了一點,每代人就像是大海當中的浪潮,一個接一個浪潮拍打在沙灘上,而這些浪潮也會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不見。
在父母的葬禮上,陳先生回想起了小時候的時光,那時候父母還年輕,一家人都覺得可以天長地久,永不分開。誰知道,在時光的流逝中,他們還是分開了。
第二代人,告別了第一代人。而第三代人,也正在告別第二代人。說到底,不論是人,還是物,都會輪流著離開這個世界。
比如年過五十的陳先生,他的孩子長大了,自己的父母也離開了。這就表明,下一次需要離開的,就是逐漸老去的自己了。
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新的一代人,目送舊的一代人離開。新的枝頭,告別了舊芽,而長出了新芽。這,便是紅塵當中的人生經歷。
03
人老了,跟這些人“漸行漸遠”,說明紅塵變得毫無意義。
一、跟親生父母漸行漸遠。
我們跟父母有著“血濃于水”的關系,這當中的緣分和親情,那是一輩子都無法斬斷的。既然如此,為何我們會跟父母疏遠呢?
小的時候,我們沒有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就只能倚靠父母,讓父母來庇佑我們。隨著我們踏入社會,可以養(yǎng)活自己了,我們就想擺脫父母的控制。
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20歲到30歲這段時間,是年輕人的叛逆期,也是跟父母關系最差的時間段。只要是年輕人,都希望遠離父母,自己孤身一人去闖蕩。
等我們歷經半生,想要回到老家,陪伴在父母身邊,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回不去了。父母老了,就像風中的殘燭,慢慢地油盡燈枯,生機不再。
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span>人生最悲慘的一件事,莫過于失去了陪伴父母的時間,只留下無盡的遺憾?;蛘?,正是因為有遺憾,所以人世間才多了酸甜苦辣。
04
二、跟命中有緣的人漸行漸遠。
生命就是一趟只有單程票的旅程,我們都坐在名為“人生”的列車上,一路行駛下去,一路上也遇到了許多跟我們有緣分的人。
這些有緣分的人,可以是我們的伴侶,可以是我們的知己,也可以是幫助過我們的貴人。反正,能夠相遇,能夠暫時相伴在一起,這便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只是,一切的幸運,所有的相伴,都不是永恒的,而是有時間限制的。終究有一天,這些人會一個接一個地離開我們。
兒時相遇的伙伴,長大后就消失了。工作時遇到的摯友,因崗位的調整,幾年不見后也消失了。哪怕是我們的伴侶,也會或早或晚地離開我們。
正如一位作家所言,我們所有人都在“告別”的過程中成長。直到有一天,我們告別了最后一個身外之人,進而告別自己,就可以離開紅塵了。
05
三、跟內心的自己告別。
曾仕強教授說過,人走到最后,都會面臨“最終審判”。審判你的人,并不是別人,而是你的良心,還有你自己。
當所有人都離我們而去,我們此間的緣分就消失了。那躺在病床上的我們,就會回想起以往的一切,再審視自己的一言一行。
做得對也好,做錯了也罷,都是我們此生的寫照。反正,該經歷的,必然要經歷。該有遺憾的,一定會存在遺憾。
如此,等我們完全接納了內心的自己,那我們就會悄然離開紅塵。正如金庸先生所言:“大鬧一場,悄然離去?!?/span>
人生的告別軌跡,早已出現(xiàn)。好好珍惜眼前人,不要讓自己的生命,留下太多的唏噓和無奈。
文/舒山有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