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秦觀,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蘇軾弟子,是有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更有甚者可能會下意識認為,秦觀既然是蘇軾的弟子,那么自然所寫詩詞都是屬于“豪放派”系列,其實,秦觀是“婉約派”代表人物,馮煦直言,秦觀與晏殊可以并列傷心人之行列,“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
今天咱們就要讀一首秦觀所寫詞作中,最能代表他婉約感傷,展示出獨特的審美境界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紹圣三年,秦觀因寫佛書罪被貶徒郴州,這首詞就寫于他抵達郴州之后的某日,其實,在此之前,秦觀已經遭遇多次被貶:自從宋哲宗親政,“新黨”之人相繼還朝,“舊黨”之人則連遭罷黜,而秦觀作為蘇軾的門生,自然被牽連其中,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jiān)州酒稅,后到郴州。原本意氣風發(fā)之人,遭遇連續(xù)貶謫,內心悲苦郁悶可想而知,當年秦觀其實有過掙扎,他自己去找臺諫官員疏通未能成功,如此苦澀更甚,而這首《踏莎行·郴州旅舍》正是秦觀這段時間的真實寫照,以委婉曲折的筆法,將自己謫居外地的幽怨與凄苦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上片寫謫居之地的環(huán)境。開頭三句景物描寫就給人一種迷茫、凄惶之感,“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樓臺在濃霧中隱去了身影,渡口顯得那樣迷茫難辨,秦觀站旅舍窗前,遙望遠處,希望能夠尋找到陶淵明當初提到過的世外桃源,然而,一切枉然,根本尋覓不到。
尋覓不到,秦觀內心非常失落,不得不將眼光收回當前,“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春寒料峭,秦觀孤身一人在這謫居之所,其心中的寒冷并不比這天氣差,一扇門,將春寒關在外面,同時也將秦觀對未來的希望阻絕。聽,那夕陽下的杜鵑聲聲啼叫,似乎在催著秦觀快快還鄉(xiāng),這使得秦觀的心情更加低沉,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浸入骨髓。
其實,整個上片中,“桃源”、“孤館”、“杜鵑”、“斜陽”在古代詩詞中一直都是與凄清、落寞相關,秦觀連續(xù)讓這幾個意境先后出現,更是將原本想要表達的自我情感進一步拔高。
下片通過描寫遠方友人的掛牽,進一步表達凄涼甚至是惆悵?!绑A寄梅花,魚傳尺素”,這是古代有關友人傳遞書信的兩個典故,秦觀用在此處,意在表現自己收到了遠方友人的來信,按理說收到信件本來應該是一件高興的事,可是,身為被貶之官,他沒辦法前往遠方探視故友,“砌成此恨無重數”,如此只是讓秦觀心中的落寞與惆悵壘成城墻一樣。
心中堵得慌的秦觀無處發(fā)泄,只能對著眼前的山水淡淡地一問:“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郴江啊,你繞著郴山流淌就行,為什么要流向遠處的瀟水與湘水?其實言外之意就是:郴江都可以流向遠方,而自己卻只能在這個地方,得不到自由。短短14個字,秦觀將自己心中的苦澀、不甘、愁苦與郁悶表現得淋漓盡致。
據說后來秦觀死后,蘇軾讀到了秦觀這首詞,心中也是傷心不已,畢竟蘇軾的后半生可以說也是在貶謫中度過,對這首詞最后兩句甚是喜愛,直接寫在自己常用扇子的扇面上。
王士禎《花草蒙拾》:“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千古絕唱。秦歿后坡公常書此于扇云:“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高山流水之悲,千載而下,令人腹痛。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