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書封 [保存到相冊] |
書 名:《生命安寧——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
作 者:威廉?B. 歐文 著 胡曉陽 芮欣 譯
出 版 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書摘正文:
第1部分
斯多葛主義的興起
斯多葛主義的人生哲學可能是古老的,但是它值得任何一個想要過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也即良好的生活——的現(xiàn)代人的注意。
第一章
哲學對生活感興趣
從一定的字面意義看,世上大概始終都是有哲學家的。他們是這樣的一些個體:他們不僅提出問題——比如世界是從哪里來的?人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會有彩虹?——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比如說,當被告知世界是由神靈創(chuàng)造的之后,那些最初的哲學家就會意識到這個答案并沒有觸及到事物的本質(zhì)。他們會繼續(xù)追問為什么神靈會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他們是怎樣創(chuàng)造的,以及——讓試圖解答者最傷腦筋的——是誰創(chuàng)造了神靈。
無論是怎樣以及何時開始的,總之哲學思考在公元前六世紀發(fā)生了一次巨大的飛躍。我們發(fā)現(xiàn)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0-前500)在意大利推究哲理;在希臘有泰利斯(Thales,公元前636-前546)、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公元前641-前547)和赫拉克雷塔斯(Heracleitus,公元前535-前475);在中國有孔夫子(公元前551-前479);在印度有佛陀(公元前563-前483)。不知道這些人是否各自獨立地發(fā)現(xiàn)了哲學。如果他們相互有影響,哲思的流動是從哪個方向朝哪個方向?這也是不清楚的。
希臘傳記作家第歐根尼?拉爾修斯(Diogenes Laertius)站在公元三世紀的有利位置,提供了一部非常可讀的(但不是完全可靠的)早期哲學史。根據(jù)第歐根尼的說法,早期西方哲學有兩個分支。其中的一個分支,他把它叫做意大利分支,是從畢達哥拉斯開始的。如果從畢達哥拉斯的幾個繼承者追循下來,我們最終會找到伊壁鳩魯(Epicurus)。伊壁鳩魯自己的哲學學派就是斯多葛學派的主要對手。另一個分支,第歐根尼把它叫做愛奧尼亞分支,是從阿那克西曼德開始的。阿那克西曼德(在智力和教學上)傳授給阿那克西米尼斯(Anaximenes),阿那克西米尼斯又傳授給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s),阿那克薩哥拉又傳授給阿基萊斯(Archelaus),阿基萊斯最終傳給了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
蘇格拉底的生活是非凡的。他的死亡也是非凡的:他因為腐蝕雅典青年以及其他莫須有的違法行為,而被他的同胞認定有罪,因此被判處服毒的死刑。他本來可以用乞求法庭寬恕的方式或者在審判宣布時逃離的行徑來逃避對他的懲罰。然而他的哲學準則卻不允許他這樣做。蘇格拉底死后,他的許多追隨者不僅繼續(xù)從事哲學活動,而且還吸引了很多他們自己的追隨者。他最有名的學生柏拉圖(Plato),創(chuàng)立了他自己的哲學學校,稱為“柏拉圖的學園”,亞里斯提卜(Aristippus)創(chuàng)立了昔勒尼學派,尤克里德斯(Euclides)創(chuàng)立了麥加拉學派,菲多(Phaedo)創(chuàng)立了伊黎安學派,安提西尼(Antisthenes)創(chuàng)立了犬儒學派。蘇格拉底生前僅為涓涓細流的哲學活動在他死后卻成了名副其實的湯湯大河。
為什么這種對哲學的興趣大爆炸會發(fā)生呢?部分是因為蘇格拉底改變了哲學問題的焦點。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們主要感興趣的是解釋他們周圍的世界以及這個世界的現(xiàn)象——他們感興趣做的事情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科學。雖然蘇格拉底還是一個年輕人時就學習了科學,但是他放棄了科學,轉(zhuǎn)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人類的狀況上。正如羅馬演說家、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Cicero)所說的那樣,蘇格拉底是“把哲學從天上拉下來,將她置于人類的城市,將她帶到人們的家里,并迫使她問及有關生命和道德以及善惡問題的第一人”。古典學者弗朗西斯?麥克唐納?康福德(Francis MacDonald Cornford)以類似的言辭描述了蘇格拉底哲學的意義:“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是從發(fā)現(xiàn)自然開始的;蘇格拉底的哲學則是從發(fā)現(xiàn)人類的靈魂開始的?!?/p>
為什么蘇格拉底在死去了24個世紀之后仍然是一個給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呢?這并不是因為他的哲學發(fā)現(xiàn),畢竟他的哲學結(jié)論基本上是否定性的:他讓我們看到了我們不知道的東西——而是因為他允許他的生活方式被他的哲學思考影響的程度。的確,根據(jù)哲學家路易斯?E. 內(nèi)維亞(Luis E. Navia)的說法,“在蘇格拉底身上,我們碰到了一個比在其他任何重要的哲學家身上都要明顯的例子:他是一個在生活中能夠把理論上和思考上的關注同日常活動融為一體的人?!眱?nèi)維亞把他描繪成“既在思想上也在行動上進行哲學活動的名副其實的楷?!薄?/p>
可以推測到的是,那些被吸引到蘇格拉底這里的人,一些主要是被他的論理打動的,而另一些則是被他的生活方式打動。柏拉圖就屬于前一種人;在他的學園中,他更感興趣于探索哲學理論,而不是給予生活方式上的忠告。相反,安提西尼是最受蘇格拉底生活方式影響的人,他所創(chuàng)立的犬儒學派就回避哲學論理,而把主要的焦點集中在勸勉人們必須做什么事情以便能夠獲得幸福的生活。
似乎蘇格拉底一死,他就裂變?yōu)榘乩瓐D和安提西尼了。柏拉圖繼承了他對理論的興趣,而安提西尼則繼承了他對過好生活的關心。假使哲學的兩個方面在隨后的兩千多年中都得以昌盛,那無疑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為人們既可以從哲學論理中受益,也可以從哲學在自己生活的運用中受益。然而遺憾的是,雖然哲學在理論方面得以昌盛,但是在實踐方面卻變得枯萎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