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是中國君主死后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隋朝以前只有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君王才會上廟號,而開國皇帝作為王朝始創(chuàng)之君是一定會有廟號的,或上太祖廟號、或上高祖廟號,那么這兩種廟號有何區(qū)別呢?
我們先來看看主要王朝開國皇帝的廟號: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廟號太祖;三國魏開國皇帝曹丕廟號高祖,為其打下基礎(chǔ)的曹操廟號太祖;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廟號世祖,為其打下基礎(chǔ)的司馬昭廟號太祖;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廟號高祖;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廟號高祖;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廟號太祖;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廟號世祖,蒙古帝國的奠基者成吉思汗廟號太祖;元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廟號太祖;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廟號太宗,為其打下基礎(chǔ)的努爾哈赤廟號太祖。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凡是廟號為太祖的皇帝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奪取的天下,凡是廟號為高祖的皇帝都是在祖輩努力奮斗的基礎(chǔ)上奪取的天下。
白手起家的太祖皇帝中最典型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了。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劉邦本人也是大器晚成,起事之前是沛縣有名的小混混,不過好歹也混了個泗水亭亭長的小官,積攢了不少人脈。芒碭山起義后劉邦就跟開了掛一樣,花了三年時間獲封漢王,又花了四年時間贏得楚漢爭霸的勝利,僅僅七年就從平民一躍成為了大漢開國皇帝,以親身經(jīng)歷踐行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而明太祖朱元璋就更了不起了,他的出身比劉邦還卑微。幼時貧窮,朱元璋只是地主家的一個放牛娃,十七歲時父母兄弟因旱災(zāi)、蝗災(zāi)、瘟疫先后去世。為了在亂世中求生存,朱元璋選擇出家為僧,可值此亂世,寺廟也養(yǎng)活不起這么多和尚,便遣散他們外出化緣。剛過了兩個月安生日子的朱元璋便流浪各地,到處乞討化緣。二十五歲時參加了郭子興領(lǐng)導的紅巾軍,命運開始轉(zhuǎn)折,十三年后曾經(jīng)的放牛娃一躍成為了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后一口氣追封了四位先祖為帝,父親朱世珍為仁祖淳皇帝、祖父朱初一為熙祖裕皇帝、曾祖父朱四九為懿祖恒皇帝、高祖父朱百六為德祖玄皇帝。其中被追封的朱百六還是宋朝人,世代務(wù)農(nóng)的老朱家一口氣就出了五位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要比漢太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好多了,他在稱帝之前一直在后周郭威和柴榮這對父子手下當差,至960年升至殿前都點檢,成為禁軍最高統(tǒng)帥,也有了黃袍加身的資本。不過趙匡胤從軍升遷之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其父趙弘殷雖然也在軍中任職,但對他的幫助不大,所以趙匡胤也算是白手起家。
高祖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隋高祖楊堅和唐高祖李淵了。楊堅能建立隋朝是因為他的父親楊忠是北周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忠去世后楊堅繼承了他的一切政治遺產(chǎn)。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隨國公、上柱國、大司馬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楊堅是在父親楊忠打下的基礎(chǔ)上開國建元,所以得到了高祖的廟號。
唐高祖李淵與楊堅的情況類似,他的祖父李虎是北魏、西魏名將,八柱國之一;父親李昞是西魏汝陽縣開國伯、通直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北周建立后被封為唐國公,授御正中大夫,出任柱國大將軍、少保、都督八州諸軍事、安州總管。李淵是正兒八經(jīng)的關(guān)隴貴族,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官二代。李昞去世后李淵繼承了其唐國公的爵位,最終在隋末亂世中脫穎而出,開創(chuàng)唐朝。
綜上所述,開國皇帝的廟號大多都是太祖或者高祖,只不過稱太祖者靠自己的努力打下江山,稱高祖者靠著祖輩的奮斗打下江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