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紛爭,一時間狼煙四起,山河動蕩。最終坐擁北方的曹操、坐擁江東的孫權和坐擁益州的劉備笑到了最后,形成鼎足之勢。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建立曹魏,定都洛陽;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繼承漢統(tǒng),史稱“季漢”;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建立孫吳,后遷都建業(yè)(今江蘇南京)。至此劉孫曹三家鼎立變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然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終三家歸晉,曹操的小跟班司馬懿竟成了三國最大贏家。
司馬懿自幼聰慧,胸有雄才大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跟隨曹操,擔任文學掾,并逐漸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后司馬懿幫助曹丕贏得了儲位之爭,成為曹丕心腹,曹丕臨終前令司馬懿與曹真為輔政大臣,輔佐曹睿。同時期蜀漢見曹魏政權更替,便決定北伐,諸葛亮與司馬懿這對冤家就快要在戰(zhàn)場上碰面了。
諸葛亮執(zhí)掌蜀漢期間五次北伐,其中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是直接與司馬懿進行正面交鋒的。最后的結局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終未能完成興漢大業(yè)。這能說明司馬懿比諸葛亮強嗎,恐怕不能,真要比起來除了司馬懿壽數(shù)強于諸葛亮外,其他方面沒有能比的。
首先諸葛亮的忠心就遠非司馬懿能比。陸游有詩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贊美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反觀司馬懿,被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壓制,最后憑借著長壽熬死了魏明帝曹睿,并被明帝托孤幼帝曹芳。同樣作為托孤大臣,諸葛亮對劉禪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鑒,司馬懿則是隱忍不發(fā),躲避曹爽鋒芒,最后趁著曹爽和皇帝曹芳離京祭祀之際發(fā)動兵變,控制都城洛陽,還違背洛水之誓,將曹爽誅滅三族,自此之后曹魏大權盡落入司馬氏一手。
其次諸葛亮的智謀也遠非司馬懿可比。諸葛亮一生深謀遠慮、謹慎用兵,打仗從來都是用的陽謀,其千古流傳的《隆中對》可謂是三國第一陽謀。除了謀略外,諸葛亮還是個發(fā)明家,孔明燈、木牛流馬、八陣圖、諸葛連弩、木獸、孔明鎖、地雷、孔明棋等發(fā)明數(shù)不勝數(shù)。反觀司馬懿,雖然智多,但好用陰謀。別的不說,其違背洛水之誓就是最大的陰謀,透支了千百年來積攢的國家信譽,使得之后的誓言成為了空談。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司馬懿打仗不如諸葛亮。雖然兩人只在戰(zhàn)場上有過兩次正面交鋒,但也足以讓司馬懿感慨自己不如孔明。兩人第一次對決是在公元231年3月,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率軍包圍了魏國在祁山部署的賈嗣、魏平部,并采用木牛運輸糧草以保證后勤供給。此時曹魏大司馬曹真臥病在床,魏帝曹睿只得將在荊州設防的司馬懿調來抵御諸葛亮。
司馬懿接受重任后就派主力救援祁山,但卻不敢與諸葛亮主力決戰(zhàn),只是采取憑險堅守的戰(zhàn)略,想要用時間拖垮諸葛亮,諸葛亮都在魏國割麥子了司馬懿還是不敢出戰(zhàn),最后諸葛亮只能率軍退回。
兩人第二次正面交鋒是在公元234年2月,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開始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是蜀漢與東吳約定好的,兩國共同舉兵伐魏。魏帝曹睿面對兩方來敵,命司馬懿主持西線防務抵御諸葛亮。4月蜀漢大軍與曹魏大軍在渭河對峙,諸葛亮屯兵五丈原,并派兵進攻北原,想要切斷長安與隴西的通道,以此威脅司馬懿的后方。司馬懿則是派出郭淮駐防北原,自己則率大軍繼續(xù)據(jù)險不戰(zhàn),與諸葛亮對峙于五丈原。這顯然不是諸葛亮想要的結果,便想盡辦法逼司馬懿出戰(zhàn),但司馬懿就是不為所動??上еT葛亮最后積勞成疾,一病不起,于公元234年8月歿于軍中。
《晉書》對這一段歷史的記載是:“會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長史楊儀反旗鳴鼓,若將距帝者。帝以窮寇不之逼,于是楊儀結陣而去。經日,乃行其營壘,觀其遺事,獲其圖書、糧谷甚眾。帝審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逼渲械摹暗邸敝傅木褪菚x高祖司馬懿,可見司馬懿也承認諸葛亮的才智,稱其為“天下奇才”。
雖然司馬懿笑到了最后,但縱觀整個歷史,諸葛亮的評價都是高于司馬懿的,甚至是說司馬懿都沒有資格與諸葛亮相提并論。從晉朝開始,歷朝歷代都在給諸葛亮升官晉爵,賜廟加號。晉封武興王;唐封武靈王,并賜廟;宋賜“英惠廟”,加號“仁濟”;元封“威烈忠武顯靈仁濟王”;明將諸葛亮從祀“帝王廟”;清將諸葛亮從祀孔廟。反觀司馬懿,除了在兩晉時期作為高祖享受后世祭祀外,其余諸朝可還有稱贊者?孰強孰弱一目了然。
聯(lián)系客服